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0月2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出席发布会,介绍创新开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2024年1-9月全国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四降二平”,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6%;PM10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O3平均浓度为1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NO2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SO2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CO平均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从重点区域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5.0%,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0%,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3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7%;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汾渭平原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1%;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5.9%,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1%,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方面,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8.5%,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持平。其中,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0.0%,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监测的210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湖库个数占比78.6%,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4.3%,同比持平。
二、《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
为解决制约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环境。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支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准入、优化环境执法、加大政策支持和健全保障措施5个方面提出22条措施,对生态环境部门更好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若干措施》立足生态环境部门职责,坚持稳中求进、问题导向、强化预期,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精度和力度,提出了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优化总量指标管理、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增加环境治理服务供给、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支持、规范涉企收费和罚款等多项创新举措。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对地方的指导帮扶,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三、《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印发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实施保障四个方面提出重点举措。
《意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实际需要,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搭建美丽中国建设项目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精准性。《意见》强调,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融资支持。聚焦区域性生态环保项目、碳市场、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持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全力服务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四、《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印发
环境影响评价是源头预防的主体性制度,对服务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要求统筹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实现环评分级管理与基层管理能力更相适应。《通知》强调,加强省级对重大项目环评的审批管理,除生态环境部负责审批环评的建设项目外,存在重大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项目环评,例如,炼油、引水工程等项目,原则上应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地级市(或直辖市的区县)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审批除部省两级之外,其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基层区县生态环境部门仅根据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授权承担部分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的具体工作。
《通知》还提出,通过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的改革试点,探索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智能化辅助审批,为取消部分生产工艺简单、污染防治措施成熟、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环评积累经验,减少污染影响类环评文件审批数量,切实减轻基层和企业负担。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制度衔接融合、提升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环评管理能力,切实保障环评改革取得实效。
五、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召开
近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丁薛祥出席年会并讲话。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开放包容创新合作,共建清洁美丽世界”,除了3场全会之外,还分别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数字化与气候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丝绸之路、海洋保护、绿色金融设置了7场主题论坛。国合会中外委员、中外专家、合作伙伴等约400人参加会议。
国合会成立于1992年,已成为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环境与发展中外高层对话合作机制。多年来,国合会围绕中国及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裴晓菲:下面请郭伊均司长介绍情况。
郭伊均: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要的批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危险废物监管纳入中央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扎实推动新污染物治理,改革数量之多、印发文件层级之高前所未有,是工作力度最大、举措最实的时期,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
在看到进展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刚刚起步,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等与当前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亟需进一步改革创新。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全面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提前研究谋划“十五五”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立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严守“一废一库一重”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的底线(“一废”指危险废物,“一库”指尾矿库,“一重”指重金属),扎实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就“创新开展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这个主题,与大家深入交流并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谢谢发言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的比例达到60%,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请问,目前“无废城市”建设进展的情况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是什么?谢谢。
郭伊均:谢谢你的提问。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2018年针对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作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在深圳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改革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意见》明确将“无废城市”建设面向全国推开,标志着“无废城市”迈上新的阶段。
经过6年的实践,“无废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的有三个方面。
一、建设工作有序展开。“十四五”期间,全国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计划建设3700余项工程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吉林、重庆等19个省份积极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杭州创新开展“无废亚运”行动并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赞扬。各地以机关、企业、学校为对象,累计建设了2.5万余个“无废细胞”,逐步形成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无废”文化传播链。今年3月30日“国际无废日”期间,浙江、河南等多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无废”理念正在广泛深入人心。
二、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各地不断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已经完成了400余项制度制修订。上海市率先颁布了“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山东等6个省份将“无废城市”建设写入了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等出台了省级“无废城市”建设的奖励办法。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提供“无废城市”建设融资支持,2023年投放到“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超过了500亿元,北京银行今年发布了全国首个“无废贷”产品。
三、工作成效日益显现。在源头减量方面,2023年,在113个城市中,除4个直辖市外,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109个地级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平均为2.03吨/万元,较2020年下降了6.8%。在资源化利用方面,贵州形成了磷石膏建材利用、生态修复等消纳途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1.8%。重庆市利用建筑弃土回用回填,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到了241公顷。江苏推进28家化工园区开展“无废园区”建设,从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共同发力,今年上半年园区危废的填埋率降低了29.6%,省外转移率下降了24.6%。嘉兴推出了一键预约上门服务的“嘉家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的全品类兜底回收。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办法,引导参与城市和地区在实施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具体工程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工业、生活、建筑和农业等领域的固体废物实际问题,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并从“建设”向“建成”过渡,将“无废”理念和行动转化为生态环境“无废”的现实图景。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方面说“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很显著,但另一方面还有不少的危险废物甚至是大量的违法倾倒固体废物的现象发生。
谢谢大家。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感谢发言人,海报新闻记者提问。各地近年来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庞大的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以及历史堆存量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进一步规范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管理,提高其综合利用水平,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想请问您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相关工作,谢谢!
郭伊均:谢谢您的提问。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不断增加。据工业固废网数据,2023年,我国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赤泥、冶炼渣等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达42.34亿吨,较2012年的35.7亿吨相比增加了18.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用于生产建材等产品化利用和修筑路基等多种途径,持续加大综合利用的力度。2023年,我国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达22.5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3.32%,较2012年提高了10.52个百分点。但是,我国每年仍有20亿吨左右的典型大宗工业固废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历史堆存量累计达到数百亿吨,且还在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增加。大量的大宗工业固废堆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占用大量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资源。目前,典型大宗工业固废产品化利用受技术制约、再生产品标准缺失、应用市场和运输半径有限等多重挑战。与庞大的产生量和历史堆存量相比,工业产品化利用量较为有限,靠把这些大宗工业固废生产成工业产品还远远不够,亟待在探索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大规模综合利用上下功夫。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要求,指导各地结合实际,以防范环境风险为重点,寻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通过井下充填、生态修复、修筑路基等消纳渠道,稳妥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安全规范利用,让环境污染问题不多、环境风险不大的大宗工业固废回到地球循环中去。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论证、制定规范、上报备案、主动公开、全程监督的综合利用监管程序。要在查清典型大宗工业固废现状,确保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认真制定综合利用规程,报上级部门备案认可,同时要主动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严格全过程监督,严防综合利用演变为违规倾倒固体废物,努力探索出几种比较成熟、易于推广的综合利用模式,形成配套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着力推动典型大宗工业固废历史堆存总量增幅逐年下降,并朝着堆存总量逐年下降的目标前进。
谢谢大家。
央视网记者:感谢发言人,央视网记者提问。自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各地加强了危险废物监管,加大了对非法转移倾倒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进行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请问我国目前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状况如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谢谢。
郭伊均:谢谢您的提问。
2021年《方案》印发实施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持续提升,非法转移倾倒案件高发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制订完善危险废物名录等规章和焚烧、填埋等技术标准规范,危险废物“四梁八柱”性质的环境监管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全国目前有70余万家企业纳入了信息系统管理,较2018年启动系统使用时增加了近15倍;全面运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2023年全国电子联单近700万份。深化制度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对危险废物产生量很小的企业,将其产生的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至收集单位进行管理。全国现在累计已经有1000多家收集试点单位,服务了近30万家小微企业,有效破解了收集难题。
二、不断强化环境风险的防控。连续15年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统筹开展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专项整治,平均每年排查整治环境风险隐患问题约10万个,环境管理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自2020年起连续组织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共查处涉及危险废物行政处罚案件超过了1.7万件,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4215件,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案件高发态势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三、着力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的短板。截至2023年底,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到了每年约2.1亿吨,较2020年提升了50%,2023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约1.2亿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与产废量总体匹配。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了286万吨/年,较疫情前提升了近80%,医疗废物实现了100%的安全处置。同时,我们国家还印发了《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3-2025年)》,积极组织实施“1+6+20”重大工程,所谓的“1”就是建设1个国家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中心,所谓的“6”就是建设6个区域技术中心,所谓的“20”就是建设20个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目前,普通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是足够的,但是对一些特殊类别的危险废物,比如飞灰,现在的处置能力还是不够的。所以通过“1+6+20”重大工程的建设,着力补齐处置技术和特殊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短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严控环境风险为目标,深入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一是加快建成覆盖全国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统一信息系统,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实时监管、转移轨迹随时可追溯,实现“一套数、一张网、一套图”的全覆盖监管。二是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着力推进“五即”规范化建设,“五即”规范化指,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像孩子出生一样,只要任何一家企业产生了危险废物,就发放一个“身份证”,无论是在库存环节,还是在转移环节,或者转出后处置,全部都要通过信息监管。强化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二维码信息化监管,严控危险废物失控失管的情况发生,提升环境监管的数智化水平。三是加快推动危险废物“1+6+20”重大工程建设,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体系。
谢谢大家。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澎湃新闻记者提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人们担心废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会造成污染。另外,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的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装备服役到期。请问生态环境部对退役的废动力电池和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处置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谢谢。
郭伊均: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早期投入使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太阳能光伏板、发电风机等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将陆续退役,不断增加的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新三样”固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我们高度重视“新三样”固废问题的环境监管,努力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针对废动力电池环境监管,我们先后组织制定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为加强废动力电池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遵循。
针对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一方面我们正在组织加快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另一方面我们通知各地结合实际,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环保监管标准加强这些退役设施的环境监管,督促业主单位严格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严防失管失控的情况发生。同时,我们积极支持江苏、河北、青海等地在“无废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制定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污染控制的地方标准,促进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作部署,今年6月我们印发了《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工作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包括废动力电池和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六类废弃设备及消费品的环境污染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拆解造成环境污染行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废动力电池和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拆解处理的环境监管,根据“新三样”固废循环利用技术研发进展,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污染控制技术标准,严控环境风险,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谢谢大家。
总台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刚才通报的最新情况中,有几项涉及到民营经济、绿色金融等与经济直接相关的工作,当前,很多政府部门都出台了促进经济企稳向好的政策,请问生态环境部在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裴晓菲:谢谢您的提问。
生态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近期,生态环境部相继出台了以高水平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系列政策,从推动排放标准制修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发挥绿色金融作用、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方面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了企业的环境准入、技术和资金支持、强化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内容,助力经济企稳向好。
比如我刚才谈到,在环境准入方面,我们优化环评审批分级管理,推进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智能化辅助审批试点,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重大投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我们统筹优化环评和排污许可分类管理,探索对部分排放量很小的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免予环评,直接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另外,大家知道,企业要发展,需要有总量排放指标,我们优化新改扩建项目总量指标监督管理,对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氨氮小于0.01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
在对企业的服务保障方面,我们深入开展科技帮扶,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技术咨询和推广服务。我们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污染治理等项目纳入各级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一视同仁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我们还将健全企业环保信用修复制度,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引导企业“纠错复活”,帮助企业“应修尽修”。我们减少企业填表,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已有数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多表合一”,探索“最多报一次”。
在对企业的监督执法方面,我们实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对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次数,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以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执法检查,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同时,我们持续规范涉企收费和罚款,严禁以生态环境保护名义向企业摊派,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我们正在开展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问题专项整治,严禁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应付督察等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以及“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对于搞“一刀切”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严肃问责。
以上只是我举的几个例子,类似这样的政策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和丰富有关政策,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谢谢发言人,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5月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请问《方案》印发实施两年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后续有何打算?谢谢。
郭伊均:谢谢您的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的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以来,我们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新污染物治理迈出重要步伐。
第一,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由生态环境部牵头,15个国家部门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明确部门的任务清单,加强联动,形成治理的合力。各省份印发了省级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初步形成了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组建由双院士牵头的专家团队,推动开展新污染物治理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为全面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开展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的摸底调查。我们组织筛选出4000余种具有高危害、高环境检出的化学物质,完成122个行业,7万余家企业的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将国际上已禁用或者限用的,但在我国仍有生产使用的化学物质纳入优先评估计划,持续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第三,积极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着力防控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突出环境风险,对14种类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用、限用等管控措施。启动了一批新污染物治理试点示范。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全面淘汰8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同时,聚焦“治未病”,将新污染物治理要求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综合决策参考,促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改革部署要求,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推进健全环境风险管控体系。依托现有技术机构力量,探索在国家和区域流域层面建立“1+7”新污染物治理技术中心,并带动地方逐步提升新污染物治理监管技术能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任务比较新,需要通过“强国家、带地方”的方式,有序组织对我国在产在用的数万种化学物质系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精准锚定应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为科学制定、有效实施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第二,积极探索协同治理。强化战略目标协同,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相关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综合治理和国际履约相关规划统筹。强化监管协同,全面加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监管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治理手段的协同,针对新污染物分类施策,将禁用、限用、治理等手段协同加以运用。强化污染控制的协同,统筹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新化学物质和现有化学物质以及大气、水、土壤等多环境介质的协同污染控制。
第三,加快推动完善治理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加快制定出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法规支撑。推动加快实施新污染物治理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与环境风险管控领域面临的“卡脖子”科技难题。多渠道强化新污染物治理资金保障,推动实施新污染物治理重大工程。
谢谢大家!
封面新闻记者: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近年来,尾矿库污染治理的力度持续加大,但部分地区尾矿库的环境安全隐患仍然比较突出,请问生态环境部在强化尾矿库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的尾矿库污染治理取得哪些新的进展?下一步有何工作安排?谢谢。
郭伊均:谢谢您的提问。
我国尾矿库数量多,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尾矿库的数量占到了43%,总体情况复杂,环境风险较高,监管难度较大。近年来,我们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推动各地强化尾矿库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守牢尾矿库环境风险的底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健全尾矿库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前后制定发布《尾矿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尾矿库环境风险监管分级分类技术规则》等政策规范文件,明确尾矿库运管单位主体责任和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责任,细化尾矿库全过程污染防治要求,规范“管什么、如何管”,基本搭建了尾矿库环境监管的“四梁八柱”。
二是实施尾矿库分类分级环境监管。我们按照环境风险高低,将尾矿库分为三个等级,环境风险从高到低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建立全国尾矿库环境风险分级清单并动态更新,同步构建环境监管的信息系统。2024年全国纳入环境监管尾矿库是7820座,其中一级、二级、三级分别是76座、2109座和5635座,指导各地按照等级实行差异化的监管,突出重点,有效缓解地方环境监管力量与任务不匹配的矛盾,提升精准治污的能力。
三是持续开展汛期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2021年以来,我们坚持每年组织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汛期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共排查发现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尾矿库4340余座,目前已经完成整改治理3850余座,推动1415座尾矿库建设完善了污染防治设施,不断提升汛期尾矿库环境安全水平。
四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尾矿库污染治理。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重大发展战略部署要求,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尾矿库的污染治理,组织专家赴各省开展尾矿库污染排查整治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扶,推动按照“一库一策”的原则开展治理,组织开展整改成果的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
今年以来,截至9月,我们已经推进长江经济带1440座,黄河流域360座尾矿库完成了整改治理,尾矿库环境安全的水平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各地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严密防控尾矿库的环境风险。一是推动深化尾矿库分级环境监管制度,以防控环境风险为重点,优化尾矿库分级技术规程,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坚决守住环境风险安全底线。二是不断完善尾矿库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为重点,推动建立企业日常自查,汛期前排查,汛期期间巡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巡查,上级生态环境部门督查的尾矿库环境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排查环境风险隐患,限期整改,及时核查整改效果的闭环监管机制。三是加快提升尾矿库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健全“一库一档”的尾矿库数据信息系统,探索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开展尾矿库环境风险状况的动态评估和监测预警,不断提高监管的数字化水平。
谢谢大家。
华夏时报记者:感谢发言人,华夏时报记者提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已于今年1月1日起停征,今日财政部印发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表明国家将继续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请问目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总体情况如何?谢谢。
郭伊均:谢谢您的提问。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已于今年1月1日起停征。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表明国家将继续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请问目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总体情况如何?
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使用大国,每年都有大量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如果对其回收处理不当泄露到环境中,不仅将严重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我们根据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能定位,积极推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监管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积极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为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废电器回收处理,国务院2009年出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并于2011年实施,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制度。通过对符合条件企业拆解处理废电器给予资金补贴,有效促进废弃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型计算机等“四机一脑”进入正规企业拆解处理。我们积极配合财政部开展废电器拆解处理的种类、数量及补贴资金审核,开展废电器拆解处理行为环境监管,确保拆解规范,基金制度顺利实施。据统计,2012年至2023年,累计超过9亿台“四机一脑”进入正规企业进行规范拆解处理,拆解产物总量约2100万吨,其中塑料约443万吨,铁铜及其合金约472万吨,CRT玻璃约715万吨等,全部交由具备相应资质企业规范处理或者利用,既有效防范环境污染风险,又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二是积极推进基金改专项资金制度平稳过渡。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从今年1月1日起停征废电器基金,但仍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继续支持废电器规范拆解处理活动,体现国家对废电器规范拆解处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我们正继续积极配合财政部,通过疏堵结合、综合施策等举措,推动废电器回收拆解持续规范有序开展。一方面,配合财政部明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举措,每年将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分期分批支付2023年12月31日以前的废电器拆解处理基金未补贴部分,消除相关企业担忧。另一方面,配合财政部明确基金改专项资金后支持举措,稳定社会预期。
三是不断加大非法拆解废电器行为环境监管力度。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作部署,我们及时制定了《规范废弃设备及消费品回收利用处理环境监管工作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违法拆解废弃设备及消费品污染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和有关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在门户网站开设投诉举报专栏,对外公开举报电话及邮箱,接受社会公众提供的相关问题线索,及时整理移交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查处。此外,针对手机这类拥有量大、普及率高、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器电子产品,我们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体系等。
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基金改专项资金制度已经实现平稳过渡,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95家正规处理企业共回收处理废电器近7600万台(套),产出约37万吨废塑料、52万吨废铜铁铝及其合金等,均进入下游企业再生利用,各类拆解处理产生的危险废物与其他环境风险物质均得到规范利用处置,全国废电器规范回收利用态势持续回升向好。特别是随着国家“两新”推进发力,预计后期废电器拆解数量还会明显上升。
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国办2022年发布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请问这项工作目前的进展和成效如何?下一步有怎样的打算?谢谢。
郭伊均:谢谢您的提问。
开展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通过对在我国首次生产或者进口的化学物质实施基于环境风险的准入制度,有助于从源头有效预防具有较高环境风险的化学物质进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是从源头防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的重要抓手。我国从2003年实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以来,相关的政策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不断更新,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狠抓建章立制,完善政策体系。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以《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为核心,以《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指南》为配套,以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评估、暴露评估、风险表征三项技术导则,化学物质测试术语和环境管理命名规范、《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以及相关测试技术方法等为支撑的较为完善的政策标准体系。
二是强化技术评审,促进精准管控。在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评审工作中,我们严格审查新化学物质的标识信息、测试报告、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等申请材料,2021年至2024年共识别评估了566种化学物质的危害和环境风险,提出了包括“三废”,就是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置和数量限制等在内的987项环境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控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
三是严格环境准入,推动绿色创新。《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对新化学物质的环境准入设置了严格的条件。2021年至2024年批准常规登记的101种新化学物质中,有23种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均不具有;批准简易登记的465种新化学物质中,有114种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均不具有。通过严格的审批,从源头推进我国相关行业研发、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化学物质,促进绿色化学发展,既防控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又提升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未来可能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也是国际上对新化学物质的通行管理制度。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工作部署,继续抓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的全面深入实施,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标准,加强监管执法,不断提升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水平。
谢谢大家。
裴晓菲:感谢郭伊均司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中,鞍山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以其显著成效与创新实践,成功入选首批“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推荐案例,标志着该项目在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全国范围内“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示范引领。使命担当创新发展为落实《
近日,重庆环境局印发《重庆市提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引领示范,全域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利用处置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
共建无废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建设无废城市是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的重要举措。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海固废化学品管理”推出“共建无废城市”专题,展现我市基层社区、企业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概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贯彻落实《云浮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云府办函〔2024〕60号)要求,全面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助力云浮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前段时间,云浮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起草了《云浮市“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方案(征求
11月4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和蔡奇同志在结业式上的讲话,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传达学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两部门公告9个“无废园区”、19个“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公示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告2024年第29号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生态环境部公示2023年“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共评选出36个案例作为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推荐案例,包括工业固体废物领域6个、危险废物领域5个、农业固体废物领域5个、生活垃圾(包含厨余垃圾)领域9个、再生资源领域6个,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10月10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发布《安徽省“无废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到2027年,全省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完善和提升。方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宁德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202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原生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缺口基本补齐,农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理体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工信部发布“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公示,“无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引导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推行无废生产方式,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福建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科学实施《福建省“十四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和《厦门市“十四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专项规划》,促进危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延安市人民政府发布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九条措施,措施主要针对危险废物产生过程、运输过程、处置过程中的企业监管、落地监管、部门监管等方面,详情如下: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九条措施》已经市政府
10月14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江西省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企业(2024年更新)》。江西全省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企业1179家,其中危险废物年产生量100吨及以上的单位822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357家。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赣环固体字〔2024〕460号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布《江西省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企
北极星环境监测网获悉,连云港市2024年生态环境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招标,预算金额173万元,分三个标段招标,详情如下:项目概况:2024年生态环境第三方监测服务项目JSZC-320700-CWGC-G2024-0003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苏采云”政府采购交易系统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4-10-1409:00(北京时间)前递
贵州省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决定废止《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十个一律的通知》(黔环综合〔2021〕70号),决定修改《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的通知》(黔环通〔2022〕59号)部分条款。详情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函〔2022〕156号),引导社会资本理性投资,促进雅安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
近日,辽宁本溪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印发《本溪市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信息化监管升级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容提到,本溪市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应按照本方案要求,合理、有效配置相关智能化管理设备,并按要求与固废平台实现数据联网共享。重点监管单位名单中年产1000吨以上危险废物产废单位及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深入推进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专项整治,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结果应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危
导读:为及时反映生态环保产业过往一年的发展动态,预测新一年的发展趋势,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23年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本文为《2023年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评述及2024年发展展望》,作者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专业委员会李金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明确危险废物跨省转移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要求的通知,全文如下:各有关单位: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81号)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省级职权事项委托实施的公告》(公告〔2021〕第2号)
为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多发频发态势,生态环境部自2018年起陆续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并于2024年部署开展长三角地区“清废行动”整治情况“回头看”。通过创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结合信访举报线索,实现固体废物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排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
2024年4月9日至29日,山东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烟台市开展了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7月24日正式向烟台市反馈了督察意见。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烟台市贯彻落实第三轮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以下简称《整改方案》)。现按要求予以公开。《整改方案》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推动综合利用,防治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部部组织编制了《赤泥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c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推动综合利用,防治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部部组织编制了《磷石膏利用和贮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
近日,重庆环境局印发《重庆市提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全国领先,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引领示范,全域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利用处置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
据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国资环集团领导班子带领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利用九天时间开展了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调研,实地调研了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华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汕头)再生资源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锂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单位。之前消息显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发布三穗生活垃圾发电项目掺烧一般工业固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公示,项目利用三穗生活垃圾发电项目1台600t/d机械炉排焚烧炉+1台中温中压余热锅炉+1台1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在不影响生活垃圾处理的前提下进行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协同处置,掺烧量
11月8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修订草案)》。会议指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依据。新修订的《名录》贯彻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鉴别后危险废物管理归类,精
北极星垃圾发电网获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大名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掺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污泥项目的公众参与公示,项目依托现有生产设施,掺烧符合入炉焚烧要求的一般固废及污泥,同时对现有余热锅炉、渗滤液处理装置以及除盐水处理系
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废光伏设备回收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光伏设备在生产、安装、维修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零部件、边角余料等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处理企业应具备集中的运营场地,并实行封闭式规范管理。处理场地面积应不低于20000平方米,利用能力不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山东省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若干措施》,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处理处置能力,全文如下: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关于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若干措施》已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