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指标”相关结果1344

      来源:晋城市人民政府17小时前

      二、工作目标(一)约束性指标。坚决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2024年、2025年约束性指标。(二)力争性指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4-05-31

      这项指标从公众的视觉感受出发,公众用眼睛“测量”绿视率,评价城市公共空间的“含绿量”,体现了城市的宜居性。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良好的自然禀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动物在这里安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持续巩固,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状况保持稳定,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保持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来源:国务院2024-05-30

      为加大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力度,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制定本方案。...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来源: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05-29

      具备碳排放统计核算条件的项目,应在节能报告中核算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指标,提出降碳措施,分析项目碳排放情况对所在地完成降碳目标任务的影响。

      来源:济南生态环境2024-05-28

      烟气处理系统采用“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器+scr”的方式,烟气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渗滤液采用“物化预处理+uasb(厌氧反应器)+mbr(反硝化+硝化+外置超滤)+nf(纳滤)...该项目一期、二期合计占地约18.67公顷,可实现年处理生活垃圾102.2万吨、污泥7.3万吨、餐厨3.65万吨,年发电40800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26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万吨/年,实现营业收入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05-15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约占全国总量70%,是落实节能降碳政策、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的重要主体。...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支撑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2024-05-11

      合理高效配置环境资源,优化完善污染物总量指标审核管理,优先保障环保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且在“十四五”期间可以投产或达产的建设项目。(九)简化环评文件编制。...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要点》(环办环评函〔2021〕471号),编制碳排放评价章节,探索开展产业园区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来源:国家生态环境部2024-05-09

      、创造和保留工作机会、创造社区资产等主观指标。...年以后,绿色可持续修复相关评估体系和实践应用基本成熟,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需求日益迫切,土壤污染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韧性修复(sustainable resilient remediation)时期,将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纳入了评价体系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24-05-07

      加强园区能源、碳排放智慧监测管理设施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绿色低碳管理水平。...新污染物监测技术方面,由于其具有环境持久性,但在环境介质中浓度偏低,同时分析过程中易受环境基质影响,对分析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等指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4-05-06

      答:国际经验表明,土壤污染绿色低碳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十余年发展,逐步形成一套涵盖评估指标、标准规范、技术装备、工程实践的较完整框架体系,通常为鼓励性措施。...立足我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管理实践现状,衔接绿色低碳发展有关政策要求,鼓励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在满足《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关要求、确保实现管控和修复目标的前提下,注重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减少二次污染风险,实现环境净效益最大化和碳排放最小化

      来源:喀什地区行政公署2024-04-24

      二、目标指标2024年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42.7%;2024年重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0.5%以下;2024年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低于53微克/立方米(根据自治区正式下达指标计划及时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

      新名称 新理念 新挑战 颇尔以全新姿态开启多元能源新篇章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4-04-22

      自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以来,能源,特别是电力行业的水平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以煤电为例,作为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煤电机组耗煤量大,大气污染物排放多,碳排放高是共识,但其巨额的水量消耗却往往被忽视。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2024-04-22

      落实《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落实法治宁夏建设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量化任务指标,细化推动措施,确保法治体系建设目标如期完成。...推动制定《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运维管理规范》《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报告编制技术指南》,争取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审核技术规范》《发电行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指南》《天然放射性环境调查技术规范》等7项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标准

      贵州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2024-04-16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三)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

      来源:湖南省生态环境厅2024-04-08

      (二)目标指标。2024年,全省pm2.5浓度控制在34.1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2%以内。...及时更新全省“十四五”拟投产达产项目清单,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级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

      来源: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2024-04-07

      对纳入深圳市碳排放交易试点、上年度按时履约且年度碳配额盈余达1千吨以上的碳排放管控单位,对超过1千吨额外的盈余配额量,按照5元/吨给予奖励。(七)支持近零碳排放项目建设。...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或年产危险废物10吨以上的企业,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相关评估标准,对厂区危险废物贮存仓库进行升级改造和规范化管理,且评估指标得满分的,按其升级改造投入金额的5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2024-04-07

      9月至11月,抓住指标改善窗口期,重点抓好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协同管控,为全年空气质量改善争取空间。(二)年度工作目标。...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2024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5%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28%。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2024-03-27

      (二)目标指标到2025年,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20.0μg/m3,不发生重度污染;全省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重点工程减排量较2020年分别完成1.52万吨、1.10万吨。...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3-20

      二、工作目标(一)约束性指标。坚决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2024年、2025年约束性指标。(二)力争性指标。...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及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2024-03-18

      (三)目标指标。...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四川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