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固碳”相关结果320

      来源:中国土地2021-08-03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统筹和科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活动,是维护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强化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21-08-02

      咸宁市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是我国首个可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成为湖北碳市场积极探索“工业补偿农业、城镇补偿农村、排碳补偿固碳”生态补偿机制的缩影。

      来源:中钢集团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21-07-30

      2.化石燃料燃烧是钢铁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来源根据《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有四大类来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固碳产品隐含的碳排放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7-30

      因此,在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基础上,发掘新的固碳增汇途径显得十分迫切。...、土地利用调节吸收等方面探索更多人工固碳增汇途径和生态修复措施,构建因地制宜的人工固碳增汇模式,构建全国自然碳汇数据库系统,形成全国自然碳汇调查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服务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碳中和”专题系列研究报告 |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来源:中研顾问2021-07-30

      3.人为固碳端发力人为固碳端的重点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实施减碳。

      钢铁行业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钢铁行业碳中和现状与减碳路径分析

      来源:华宝证券2021-07-29

      化石燃料燃烧是钢铁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来源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主要有四大类来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固碳产品 隐含的碳排放。

      来源:教育部2021-07-29

      系统揭示海洋和陆地碳汇格局、过程机制及其与气候系统的互馈机理,阐明地质碳封存固碳功效、增汇潜力与管理模式等碳汇理论。3.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加快碳减排关键技术攻关。

      来源:《环境与生活》2021-07-26

      因此,开发经济上可行的二氧化碳工业固定利用新路线,即化石能源固碳利用新途径,是值得一试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剩余氢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实现化石燃料能量和物质成分的同时高效利用,从而形成二氧化碳工业固定利用的能源路线:chn=0.8-4 + o2 + n2 + h2o → c3h3n3o3 +发电(热量)固碳产物三嗪醇可以用来继续开发成低成本

      丁仲礼院士: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来源:科学大院2021-07-19

      中国如何达到碳中和我们这个学部咨询项目是从排放端、固碳端、政策推动这几个角度来考虑的。要特别说明,这个项目只是想把碳中和框架设...陆地土壤沉积的固碳过程还是会存在,甚至有可能会加强。所以,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封存等措施去除掉,这样才能达到中和。

      CQC刘源:低碳工业园区实现路径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7-14

      现在进入双碳时代,未来园区要围绕结构调整、效率提升、末端治理三个方向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类的产业园区,提出源头减量、能源替代、工艺改造、节能提效、回收利用、技术固碳六类技术路线和绿色供应链构建能力、绿色科技创新能力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7-14

      森林、草原、湿地、土壤等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既可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固碳,但气候变暖改变湿地环境、加剧森林草原火灾也会释放碳排放。

      “碳中和”来了!石化行业准备好了吗?

      来源:大地采集者2021-07-13

      可以总结上面的主要思路,煤炭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从大方向上,要降低煤炭发电的比例;通过电厂节能降耗、转变交通车辆的燃料结构并增加电动车保有量,减少碳排放;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通过增加森林、草原覆盖率,多固碳

      来源:石油科学传播2021-07-09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鼓励ccus发展。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7-06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制定政策鼓励ccus发展。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中国发展(上)

      来源:人大生态金融2021-07-01

      但是,完全降至零排放并不能达成,多余的部分将通过林业和生物固碳等方式进行抵消,通过“碳中和”的方式实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相对稳定。...随着“碳中和”概念的推广,广义上的“碳中和”则指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节能环保等方式抵消一段时间内国家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使之实现相对“净零排放”,根据所遵循的国际计算标准将碳足迹降至零

      碳达峰目标下银行信贷结构变化分析

      来源:绿色金融2021-07-01

      而“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中国“碳中和”政策现状与趋势分析

      来源:普华永道2021-07-01

      增加生态碳汇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来源:科技与金融杂志2021-06-3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之大事,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问题,不仅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增强农田固碳作用;也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碳汇交易国际前沿及交易案例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启示

      来源:广州市规划院2021-06-29

      目前固碳量研究及碳汇交易以森林碳汇为主,如广州市各森林类型固碳能力每年每公顷在2.2~7.9吨碳之间,平均值5吨左右。未来,将多种资源类型碳汇纳入交易体系将有力促进自然资源价值转换。...2015年,美国waquoit湾研究保护启动bwm计划(bringing wetlands to market,将湿地带入市场),并发布了美国首个湿地固碳量销售工具包与指南。

      发改委:关于请报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有关情况的通知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6-23

      包括项目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能力,以及项目脱碳效率、固碳产品封存时限和条件等,已投入运行的项目请一并报送实际运行数据。5. 经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