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循环”相关结果204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6-02-02

      由于它具有产量巨大、可再生性、能进行碳循环、可液化获得液体燃料、可热解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和生物油等特点,所以被国际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美国的携带床反应器、涡旋反应器;加拿大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多层真空热解磨、大型流化床反应器;荷兰的旋转锥反应器工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快速热解工艺。3)热解工艺技术关键。

      来源:和合承德网2016-01-28

      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承德未来的核心优势,都集中聚焦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上,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市把培育特色园区和示范企业作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清洁生产、技术引进、污染治理等途径,对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打造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1-26

      ,示范引领本市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我们联合研究制定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近日,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获悉,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经济网2016-01-04

      这个庞大的产业群,将代表中国新常态时期新的经济循环。环保成为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回顾十二五以来的诸多政策文件,不难发现,以节能环保、低碳循环为内核的绿色开始成为高频词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充电电池的部分组件而言,还缺乏能够实现集成化生产制造的大型企业;另外,在技术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污水处理领域,新型膜材料的需求巨大,一点点技术革新将给整个产业带来质的变化;最后,随着资源日益消耗,循环经济和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将成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又一项重点内容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网2015-12-07

      报告的部分主要结论:侵蚀每年导致250-400亿吨表土流失,导致作物产量、土壤的碳储存和碳循环能力、养分和水分明显减少。侵蚀造成谷物年产量损失约760万吨。

      来源:固废家园2015-11-09

      垃圾焚烧焚烧是采用高温技术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包括人工合成物质)彻底分解为气体物质排放到大气之中,即重新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来源:CESPN2015-09-27

      从业人员需要思考技术手段;农业对水环境影响:认识农业生产生命周期全过程,如何从保护环境角度解决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工程手段与技术手段:水循环碳循环。2. 国内现状分析水处理市场:如火如荼,需求旺盛。

      来源:CSPPLAZA光热发电网2015-09-11

      据了解,天壕环境目前正在与相关机构合作研发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光热发电技术,并计划将该技术与该公司的业务强项余热利用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电站整体的发电效率。...天壕环境计划首先在瓜州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和压气站余热结合利用的试验,在条件成熟时考虑建设一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光热发电和压气站余热利用的综合发电示范项目。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5-08-05

      成立于2005年的朗泽是一家碳循环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能将钢铁企业废气转换为成本最低的燃料乙醇的专有技术并将其产业化。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8-03

      关于碳循环,有一个未解之谜:根据物质守恒定律,陆地生物圈与大气圈之间,碳循环本应是守恒的平衡状态。然而,科学家在估算全球碳平衡时惊讶地发现,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即所谓的迷失碳汇。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7-27

      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中国森林碳储量对于我国制定减排增汇政策和相关的气候谈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中国森林碳储量对于我国制定减排增汇政策和相关的气候谈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植物所所长方精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来源:三明日报2015-07-10

      积极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倡导以节能减排和低碳循环为特征的清洁生产、绿色生活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省道和县乡公路沿线集中整治,建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着力形成风格各异的优美小镇

      来源:中国质量报2015-04-01

      不仅可实现农林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消除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在能源生产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二氧化碳可进入自然界碳循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缓解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充分体现绿色和循环的特点。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微信2014-12-18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是从资源环境约束方面对新常态的表述,要求促使资源的利用和能源发展必须更加合理。...而节能服务公司也要推动节能工作适应新常态,冷静分析节能减排现状,把握能源企业投资方向,转变发展思路,为耗能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节能创新服务,以此来带动全社会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4-12-13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从资源环境约束看,我国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来源:益盟操盘手网2014-12-12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来源:中国水网2014-09-22

      污泥堆肥土地利用前景大好今后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土地利用将是污泥处理处置的一个主要方向,段崇东介绍,污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通俗地说就是碳,污泥堆肥通过碳循环让这部分碳回到土地中去,从而可以使污泥堆肥达到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4-09-1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认为,水处理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低碳、循环、健康。水污染控制技术的主流方向是低碳循环优质安全。...污水排放量大、水循环不畅、易污染不易治理等,成为目前珠三角的治污难题。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3-11-28

      该发现对国际学术权威关于干旱区无机碳在全球现代碳循环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据了解,碳循环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但科学家在进行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时发现,有近20%的co2排放去向不明,这就是co2失汇,即碳黑洞问题。

      来源:《能源评论》2013-11-13

      研究人员对气候系统的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应用的气候模式也有重大改进,加入了碳循环和动态植被等过程,考虑了重要的气候现象例如厄尔尼诺以及云、气溶胶等的影响,因此可以更好地解释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增强对未来气候升温趋势的预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