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清华大学”相关结果2678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1-08-03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近日出席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他表示,“去年,我国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1)》正式发布

      来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2021-07-26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博峰、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张贤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等14家单位的40余名报告作者与学者参与交流讨论

      绿色PPP项目典型案例⑧ | 雅安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PPP项目

      来源:清华PPP研究中心2021-07-26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将具体案例信息进行了汇总整理,近期将通过公众号公开发布,进行广泛宣传推广。...此次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集绿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典型案例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0﹞812号)要求,经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核推荐及社会公开征集,并委托清华大学

      探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转型框架路线图

      来源:《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7-26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按照清华大学气候变化

      来源:国是直通车2021-07-24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贾海峰也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城市内涝之所以形成,城市化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不透水建设,使水循环受到干扰,产生的径流比较大。

      再添一位“校友”——兴泸污水公司与成都信息工程<mark>大学</mark>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来源:兴泸水务2021-07-23

      2021年7月13日,泸州市兴泸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蓉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是继去年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又一重大著举,对双方技术创新、双向人才养成及构建生态系统多维度智能化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2021-07-20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二手家具的需求明显降低,伴随着土地、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消防、环保等要求,大件垃圾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处理已很难实现。

      来源:浙江新闻2021-07-20

      对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刘起贵研究员与相关专家近日接受浙江新闻记者采访时展开了深入分析。1 哪些行业站在“风口”? 清华大学的一项课题研究显示,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需要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

      院士专访 | 金涌:“碳中和”是中国转型的巨大驱动力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2021-07-15

      《环境与生活》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金涌教授,请他分享一个资深化工科学家对“碳中和”的理解与思考。

      碳中和目标下的投资机会——5大产业链与18个赛道

      来源: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2021-07-14

      中国投资协会和落基山研究所、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金公司等机构的研究均显示,碳中和带来的投资规模是百万亿级别的。...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认为,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

      碳中和正当时 第3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盛大开幕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07-09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带来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碳中和目标下环境科技的挑战与产业机遇”为主题的主旨演讲;随后,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学教授雷宪章也以“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07-09

      如以2010年为基准,过去十年间gdp增长了94%,根据清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团队测算,涵盖化石能源、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和生物质资源四大类别十四种主要资源的消费量仅增长27%,表明我国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了较快经济增长

      来源:中国环博会2021-07-02

      峰会将以“链接与重置:碳中和愿景下产业新势力”为主题,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首席科学家雷宪章,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等专家讲述碳中和愿景下环境科技的挑战与产业机遇

      再聚蓉城: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 倒计时ing!

      来源:中国环博会2021-07-02

      目标推动下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刘世锦 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碳中和目标下环境科技的挑战与产业机遇—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达峰与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

      孙天印、祝韵:金融机构碳核算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2021-07-02

      文/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气候风险研究负责人、高级研究员,孙天印,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初级研究员祝韵 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将驱动我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各城市应如何制定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2021-06-30

      来自清华大学的郭芳、王灿、张诗卉,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碳达峰趋势的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将中国城市的达峰类型划分为5类,根据其特点可概括为低碳潜力型城市、低碳示范型城市、人口流失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06-28

      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演讲嘉宾(拟邀):☆刘世锦 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碳中和”目标推动下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2060碳中和将为中国经济贡献几何?

      来源:普华永道2021-06-28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领导的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今后30年,为实现碳中和,中国需要新增138万亿的绿色投资,约是每年gdp的2.5%。...另一位学者,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和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共同主席的马骏表示,模型测算显示中国需要投资500多万亿以实现碳中和。

      一文讲透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来源:给水排水2021-06-24

      基本情况是,有33所高校按大类招生,其中14所高校按土木大类招生,8所高校按环境大类招生,11所高校在其他大类中招生,如清华大学在环境、化工与新材料大类招生,同济大学在土木与环境大类中招生,其余大部分高校还是按专业招生

      RO膜的有孔无孔之争与过滤模型

      来源:再生水2021-06-18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团队研究证明了原本被认为仅适用于微滤、超滤等有孔膜过滤过程的中间堵塞模型(intermediate blocking model),同样能够准确描述不同有机物在各种操作条件下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