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渗排型透水铺装”相关结果56

      来源:德州新闻网2016-08-22

      道路、广场及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绿地采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方式。新建道路优先采用植草沟排水,已建道路可通过路缘石改造、增加植草沟、溢流口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地。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7-28

      要结合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建设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实施透水生态,提升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2016年城区新、改建市政道路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均要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实施人行道、附属停车场及广场的透水,合理设置道路横断面,适当建设下沉式绿化带及雨水调蓄池等,增大地表水渗入量,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7-15

      ,提高城市道路广场对雨水的渗滞蓄及净化能力控制城市道路和广场的硬质面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扩大使用透水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的竖向关系,采取降低绿化带标高增加路缘石开口面积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入绿化空间

      来源:经济日报2016-07-15

      新建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停车场使用透水,新建广场采用下沉式布局配套雨水调蓄设施。既有道路和广场海绵化改造随改造计划实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地面面积不低于40%。

      来源:南京日报2016-07-14

      道路和广场新建城市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且透水率应不低于80%。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鼓励采用透水透水率应不低于30%。路幅超过70米的新建道路应结合附属绿地建设配建雨水蓄水设施。

      来源:郑说广播2016-07-06

      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要规划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地等集雨型绿地,并配套蓄水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水和道路清洗保洁等。

      来源:东方今报2016-07-04

      城市道路工程通过采取人行道透水、下沉式绿地、渗井等措施,增强雨水消纳功能。建筑小区则主要是通过增加透水地面比例、对小区绿地进行微地形处理等措施,提高雨水渗、滞能力。

      来源:北京日报2016-05-18

      除此之外,市政人行步道透水地面、新增城市公共绿地等,也在减少地面径流、促进地下水入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2015年全市城镇雨水综合利用量达1.62亿立方米。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6-05-09

      白城市针对当地气候高寒、冬季融雪剂使用普遍、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等特点,自主研发了新型抗冻融透水材料、可自动弃流融雪剂的道路新型生物滞留带与植草沟,开发设计了可促雨水的海绵体结构,创新了产品和相关技术

      来源:滨州日报2016-04-13

      鲍松涛介绍, 在新建市政基础设施时, 滨州市将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开展海绵型道路、 广场、 公园、 绿地建设, 如道路、 广场应用透水, 绿地采用下沉式绿地、 植草沟等方式消纳周边径流雨水等

      来源:中国粉煤灰产业联盟2016-04-13

      漳河新区东部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计划建设试点项目60个,现已开工项目16个,包括种植屋面49100㎡,透水502467㎡,下凹绿地145750㎡,植草沟90192m,在建雨水管网长度17577m,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2016-02-22

      城市绿地与公园应因地制宜采用透水、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微地形、雨水花园、小型人工湿地、湿塘等分散式消纳与集中式调蓄相结合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构建海绵型城市绿地系统,提高雨水的滞蓄与资源化利用能力。

      来源:海绵城市微信2016-01-27

      陕西省将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

      来源:遂宁新闻网2016-01-14

      经过因地制宜设置透水、植草沟、碎石沟、碎石下渗带、一体化设施、雨水花园、雨水桶、蓄水池等海绵设施改造后,市体育中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达到80%,年径流污染消减量大于60%(以ss计),年收集利用雨水量达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1-06

      减少建筑和广场的硬质面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步行街和停车场建设应优先采用透水。鼓励既有城市广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停车场进行海绵化改造,减轻市政排水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5-10-16

      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