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绿色新基建”相关结果81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4-22

      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完善绿色金融的配套服务,融入全国性绿色交易市场,打造立足我省、辐射全国的绿色金融高端平台;助力我省绿色低碳发展。马光文: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能源协会秘书长一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来源:环保创业邦2021-04-17

      据了解,在新能源技术、材料、工艺等“绿色新基建”领域,高瓴资本按照碳中和技术路线图,深入布局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芯片等产业链的上下游。...我国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绿色投资大约在100万亿元至500万亿元之间,“绿色新基建”领域被资本看好有团队曾测算,要实现碳中和,未来30年我国需要新增138万亿元的绿色投资。

      来源:无锡日报2021-04-01

      未来,各方将在锂离子电池产线、电池回收工厂城市综合能源(风、光、储)、新基建(城市充换电网络建设)、绿色出行运营(共享二轮、乘用车、商用车)等项目上开展深度合作与布局。...在前不久召开的江阴市污染防治攻坚大会上,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表示,要把落实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与推进“南征北战、东西互搏”三年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集群

      重磅!2021顶级环保盛宴 中国环境技术大会将启!

      来源:中国环博会2021-03-31

      探索环保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与新机遇,畅谈长江黄河大保护与生态修复,追踪智慧环保与新基建热点,探讨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产业机遇!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3-12

      让区域发展更绿色未来五年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来说,将是一个重要窗口期。如何科学布局、抢占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以做好道路交通低碳化的“加减乘除”为着力点,加大智能交通新基建的投入,推广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智能网联车辆,减少道路交通单位运输量的碳排放。

      来源:常州日报2021-03-10

      产能置换后,北区将从原料粗加工升级为终端绿色制造,同步规划建设600万吨规模、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纳税超5亿元的精品制造产业园,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成为大都市圈、新基建等“...“走出去”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也在加快建设进度。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项目总指挥董力源表示,绿色精品项目有望今年点火投产,把智能化、云端数据化、工业互联网连起来,打造超低排放的绿色钢厂典范。

      来源:高瑞东宏观笔记2021-03-05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中包涵大量绿色成分,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能为关键行业带来投资机遇,而且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投资。...碳中和目标下,产业投资迎来新变局,绿色基建投资机会巨大。

      来源:观海新闻2021-03-05

      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智能制造、高技术产业与服务业,推动宝贵的资源环境指标向效益更好的行业企业流动。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升级改造。二是优化能源结构。

      来源:淮安发布2021-02-23

      紧扣淮安“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目标,聚焦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空间连通、生态发展、城市更新及公共空间提升、全域旅游、既有设施功能丰富提升、智慧管理等方面,江苏省淮安市2021年度中心城市建设共实施511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15

      达峰行动带动的绿色低碳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28(即达峰行动投资1元将带来gdp增加1.28元),高于传统基建产业(约1.20),略低于新基建产业(约1.30),有利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2021-02-03

      创新技术,打造绿色示范工程 “新基建”时代,对工程的智慧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1-02-03

      会议立足科技创新,深入探讨了环境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与新机遇、“十四五”生态环境产业前景与趋势、长江黄河大保护与生态修复、智慧环保与新基建、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产业机遇等重要议题,以期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2-03

      继续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着力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四是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六是努力增加生态碳汇。

      “双循环”新格局下产业走势 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成功召开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1-02-02

      本届论坛以“双循环”新格局下产业走势为主题,围绕国内外经济形势,聚焦双循环与产业新趋势、智慧生态与绿色创新、新基建与行业新活力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与分享。...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背景下,成都将深入推动发展转型,构建绿色经济新体系,加快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步伐,以绿色低碳循环理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绿色功能区、绿色企业、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

      来源:《中国石油报》2020-12-18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油气产业在大数据、新基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利好条件下,迎来了众多发展机遇。说明我国油气产业在不稳定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稳定发展。”...化工产业布局继续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行业需更多生产绿色可降解化学品。据统计美国人均乙烯的消费长期保持在80公斤左右,而我国2018年人均乙烯消费才接近35公斤。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12-16

      这一目标要求中国经济体系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体系转变,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体系转型,而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技术体系是实现前两个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12-14

      从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看,要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为生产生活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使私人投资更有意愿、更有效率,产生环境、社会及经济综合效益,供给滞后会付出更高的代价,能提高社会发展的绿色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8

      在近日召开的“新基建·绿色投资”论坛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坦言,依靠现有路径难以完成“碳中和”任务,亟需寻求新的路径、取得较大突破,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史玉波认为,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驱动和市场的引导。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需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长效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交易。

      来源:中国环博会2020-10-22

      近千业界精英“思想荟”面对风云际会的环境产业,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汇聚了政商学界精英和社会各界智慧,围绕双循环与产业新趋势、智慧生态与绿色创新、新基建与行业新活力等热点问题深入讨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0-21

      在此背景下,环境行业一定是向着更加绿色、综合系统的方向发展。”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说。...“环保与新基建结合需求越来越紧迫。”中广核环保总经理雷霆直言,“新基建如新交通网的构建为环保企业带来增量机会,同时新基建可为环保产业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并催生更好的商业模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