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相关结果171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1-03

      本规定所称被举报对象,是指因违反有关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被举报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第三条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符合本规定的举报行为,给予举报人相应奖励,即实施有奖举报。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9-23

      3.环境政策可以弥补环境法律的空白和缺陷,有效保障环境法律的实施。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诸多领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需要充分发挥环境政策的治理作用。

      中国<mark>生态环境</mark>保护各领域已基本实现有法可依

      来源:大众网2021-09-17

      ,全力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生态环境立法工作力度之大、成果之丰硕前所未有。...别涛坦言,构建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框架,还任重道远。

      关于申报《贵州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条例(草案)》立法相关评估项目的公告

      来源:北极星环境监测网2021-09-17

      ;2.项目主持人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素养和独立组织开展立法评估工作的能力;3.项目成员中必须有熟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长期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相关研究的专家,并具有相应的项目研究时间和精力,能够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方向...日前,贵州生态环境厅发布了关于申报《贵州省污染源自动监控条例(草案)》立法相关评估项目的公告。

      《河北省企业<mark>生态环境</mark>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14

      分值计算,由生态环境部门按照《河北省企业生态环境信用动态评价标准》执行,对企业违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行为扣减相应分值,对企业主动采取污染物减排措施、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环境友好行为增加相应激励分值。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12

      三、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国家、省、市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结合全省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建立“1+1+n”的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处2021-08-19

      纳入正面清单管理是生态环境部门对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充分肯定,是对企业自觉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的充分信任,正面清单企业应该珍惜这份信任和荣誉,为其他企业立标杆、做表率,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来源: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1-08-12

      监督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自然保护地相关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自然保护地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涉及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整改情况和生态修复情况

      《2021中国<mark>环境</mark>企业50强分析报告》--引言

      来源:全联环境商会2021-07-14

      1.政策呈现深化细化、重点突出、深度融合特征2020年,国家层面共颁布环境相关政策140项,其中法律法规85项,较2019年减少35项,技术标准55项,同比增加8项,这一降一升从侧面反映出随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

      来源:济南市生态环境局2021-06-22

      四、建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国家和省、市环境管理有关政策,以维护修复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建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附项目 商洛市2021年度污染减排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6-10

      对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认真梳理辖区落后产能、工艺、设备,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不达标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产能,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对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禁止建设区域的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6-01

      《改革方案》要求企业依法依规披露环境信息,全面反映企业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治理情况。...一是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显著强化企业环保责任。要求企业主动披露履行生态环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和环境治理情况,引导和督促企业自觉守法、履行责任,全面提升环保意识、改进环境行为。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5-31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明确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内容和范围,全面反映企业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治理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改革实践和工作需要,及时完善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内容。

      来源:汇业法律观察2021-05-29

      企业环境合规风险防范要点企业在建设阶段,就需要根据环保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环保合规建设,奠定后续建设和运行的环保合规基础。...这实际上体现了该类企业合规管理上存在重大漏洞,既缺少风险预防能力,也缺少合规管理体系,更无法及时更新法律法规新要求。

      来源:湖北省生态环境厅2021-05-24

      3.广泛开展生态环境普法宣传。利用“6·5”世界环境日、“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对市县法律法规规章适用有关问题的指导。把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涉法事务的法律关,从源头减少法律风险。四、加快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有关政策1.健全环境信用评价制度。

      来源:法岸环境律师2021-05-20

      如果当事人未经沉淀池处理,直接将养殖废水排放到外环境,应当依据哪一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一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罚款,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故的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03-25

      环保信用评价实行计分制,设置初始分值,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环保信用信息记载的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义务或责任的情况进行计分,根据得分情况和定级标准确定信用评价等级。...;五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开展环保信用评价的企事业单位。

      来源:中国环境2021-03-24

      2013年以来,在落实“大气十条”、打响蓝天保卫战过程中,通过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和环境法律法规,连普通老百姓都明白,形成重污染天气的主要因素,除了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外,必然有可形成重污染后果的污染排放源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21-03-01

      以前我国也有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规定,但“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成效之所以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从党内法规和国家立法两个方面建立了生态环保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如创设了我国生态环保党政同责的体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05

      现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中规定了部分法律性质不太清楚的行政行为,比如,限制生产、停产整治、责令停止排污、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责令消除污染等,司法机关对这些行为的性质也有不同看法。...生态环境法律中有多个条款规定了“限制生产”“停产整治”“责令停业关闭”等措施。上述行政行为的法律性质一直存在争议。生态环境部门倾向于将这些行为视为行政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