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系统碳汇”相关结果142
      泓济关注丨碳达峰碳中和重磅文件出台 环保企业的机遇有哪些

      来源:泓济环保2021-10-28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生态碳汇在传统碳汇的基础上,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作用。...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组成了“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6 环保新材料研发“推动气凝胶等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来源:新华社2021-10-27

      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九是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领导干部培训。

      观点|碳中和可能成为第五次工业革命

      来源:气候变化经济学2021-10-18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实现碳中和,即我们不仅需要平衡碳排放和去除(如生态系统中的碳汇),而且还要使去除大于排放。因此,碳中和将是人类停止加速破坏我们生活环境的第一步。...然而,陆地碳汇有其局限性,储存在生物质和土壤中的碳汇并不能永久安全地返回到大气中,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陆地碳汇作为一种选择,以争取时间。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10-14

      充分依托我国已经建成的完善的污染物监测体系,积极开展碳监测评估,实现监测网络范围和监测要素全覆盖,研究建立碳源碳汇评估技术方法。以电力、钢铁等高排放行业为重点开展排放源监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

      <mark>碳汇</mark>:用生态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浓度

      来源:央视网2021-10-13

      那么,什么是碳汇,生态碳汇包括哪些内容?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从而增加海洋生态系统的碳贮存和碳吸收能力。

      来源:中国网2021-10-09

      三是政府要充分发挥低碳绿色循环的导向作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地方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碳汇(森林碳汇、海洋碳汇、湿地碳汇、草原碳汇等)资源的管理。开展碳基金、绿色抵押、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通过天气类期货、期权来规避天气风险的金融延伸品扩展的市场需求和符合绿色低碳理念。

      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2021-10-04

      保护、修复、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关行动,有助于增加碳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强化森林、草原、湿地、沙地、冻土等生态系统保护,科学划定并严守生...今后逐步覆盖钢铁、石化、化工、建材、造纸、有色、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将碳汇纳入碳市场,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十是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来源:财政部2021-09-27

      三是探索发展碳汇经济。...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提高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推进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人工公益林近自然经营;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通过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等方式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1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为目标导向,提升产业、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化水平和生态系统碳汇水平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8-31

      3.发挥我省资源与区位优势,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绿色原始技术创新,开展海洋、土壤、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研发与示范,构建碳汇固碳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依托特色碳汇资源创建国家级海洋碳汇示范区

      服务碳中和目标:海洋碳汇发展机制与交易模式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08-16

      在固定二氧化碳的方案中,相比于人工物理方法,采用改造生态系统的方式实现碳汇具有安全、稳定、高效的特点;其中,基于生态系统碳汇又可以分为森林碳汇、湿地碳汇和海洋碳汇等不同模式。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8-11

      、全天候采集竹林不同冠层的二氧化碳浓度等竹林生态系统的翔实数据,并形成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等研究成果。...安吉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早在2010年,安吉就与专业学术机构合作进行竹林碳汇研究,建设了高度为40米的毛竹林碳汇通量观测塔,塔内辐射传感器、光三维超声风速仪、二氧化碳水汽分析仪等科学探测仪器,能全自动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8-06

      《通知》提出,重点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受损重要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碳汇能力提升、规划任务完成考核等方面,科学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提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1-08-05

      作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类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威胁。滨海蓝碳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后,不仅失去其碳汇功能,甚至可能从碳汇变成碳源。

      来源:董战峰2021-08-04

      加强生态保护补偿实施能力,做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配套保障一是出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技术指南、流域生态补偿实施评估技术指南等,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研究与试点工作。...三是鼓励地方探索碳金融,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加大对碳汇工作的支持力度。

      开发蓝色碳汇 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2021-08-04

      蓝色碳汇属于碳汇的一种,又称“海洋碳汇”或“蓝碳”,是一种利用海洋生物及海洋活动吸收清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深海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与陆地上的“绿色碳汇”相对应。...经统计,全球范围内超过55%的经生物固存的碳是储存在蓝碳生态系统中的。其中,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关键生态系统贡献了蓝碳总量的70%。

      来源:环球网2021-08-02

      第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理位置,分别采用适合自身的方式,扩大森林、耕地、草原、海洋和其他生态系统碳汇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7-30

      自然生态系统深度参与着全球碳循环过程,其吸收二氧化碳的固碳作用对中和碳排放贡献巨大。自然碳汇作为最经济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是未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自然生态系统储存的碳汇也可能随着吸收饱和而碳汇量趋于零,甚至有重新释放的风险。例如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虽然很高,但气候变暖会导致土壤碳大量分解释放成为碳源。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2021-07-29

      《规划》提出,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核算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分布式综合能源站;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开展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 “双达”试点。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7-29

      碳监测是指通过综合观测、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手段,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等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以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过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