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陈同斌”相关结果102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2-03

      陈同斌表示,污泥处理处置的碳排放量很大程度受工艺路线、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污泥装备方面,设备不同能耗不同,智能发酵工艺节能减排效果比较显著。...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副理事长陈同斌表示,污泥排放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污泥碳排放大约是污水处理系统的40%,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碳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来源:新华网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说,填埋仍是中国处理污泥的主要方式,由此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据介绍,与污泥填埋相比,好氧发酵、厌氧消化、生物干化-焚烧都是碳减排工艺。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16-01-11

      巡视员题 目: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与展望报告人: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原中信证券碳交易首席科学家)唐人虎 总经理题 目:不同污泥处理处置碳排放比较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陈同斌

      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2015-12-29

      但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认为,国内大部分所谓的砖家并没有真正做过土壤环境具体工作,有的直接照搬国外结论或者教科书上的东西,有的只是凭相关经验或知识进行推论。

      来源:土壤修复技术2015-12-23

      陈同斌表示,他们也在做一些对镉污染土壤分布的调查,但还没有到能公布的程度。在中国,城市废旧电池至今不能分类处理造成的镉污染,我觉得更应该引起重视。...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应谨慎看待大米镉污染的威胁。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对镉污染的具体地块分布,应有全面的研究结果。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12-23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带领团队开发出适合当地的土壤修复技术模式,让政府和百姓看到了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实际作用。

      来源:惠果环境2015-12-16

      陈同斌等首次在中国找到了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砷有很好富集作用的是大叶井口边草,其地上部分含砷量可达694mg/kg;修复土壤铅污染的富集效果较好的植物是鲁白、芥菜,这些植物在温室砂培盆栽条件下,进行铅吸收和耐性实验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5-12-01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此前也曾表示,土壤修复是环保领域最后一块大型处女地,中国土壤修复领域可孕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环保集团。

      来源:点绿科技2015-09-24

      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在浙江湖州表示,土壤修复产业潜力巨大,长期前景良好,可以形成大型环保集团。陈同斌还强调,农田修复是最值得关注的一块。

      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2015-09-22

      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在浙江湖州表示,土壤修复产业潜力巨大,长期前景良好,可以形成大型环保集团。陈同斌还强调,农田修复是最值得关注的一块。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9-16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关于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焦点是究竟要不要净化重金属污染土壤。

      来源:参考消息网2015-09-10

      在中科院专家陈同斌的办公室里,伸展叶子的蕨类植物提供了另一种希望。植物修复使用植物从土壤里吸收重金属有望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解决方案。它也有风险。这些植物必须焚烧并掩埋,否则,重金属将重新进入土壤。

      来源:《金融时报》2015-09-06

      但是中国的国情不同,因为中国连很多农业用地都被污染了,中科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环境修复中心(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主任陈同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8-27

      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治理区域农产品产量达到当地正常产量水平的90%以上,农产品的重金属合格率达到95%。

      来源:南华早报中文网2015-08-20

      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也表示,即使是轻度污染的地方,要除掉土壤中的重金属最快也要三到五年。

      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2015-08-12

      (201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认为,中国的土壤修复产业的规模在数万亿到60万亿之间。(2014)金灿灿的数字照得大家心头热乎乎。同去同去,一起过上好日子!是不是有点耳熟?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7-20

      陈同斌说,住建部带了很好的头,行与不行,自己试过才知道。据悉,广西已带头在全国率先出台污泥无害化产物土地利用的地方标准,最近河南也将推出相关标准。...很多地方对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选择总是在不断试错,对此陈同斌提出了三三三原则,即:三个匹配,工艺与设备的匹配,工程的匹配性及产业链的匹配性;三年稳定运行;三个成功案例。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5-07-1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则建议,应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不同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路线的投资、成本、能耗、碳排放、占地面积等进行系统性分析,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污泥产业链的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5-07-03

      日前863计划重大项目专家组考察了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该工程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研究团队在我国建立的7个土壤修复示范工程之一。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06-29

      逐步推动实际上,关于土壤保护,陈同斌脑中早已有一套成形的规范。...陈同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本身来说,如果没有规范,项目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