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用水”相关结果276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1-08-26

      ,同时提出白洋淀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淀区生态修复、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和举措,实现城市与淀泊共融共生。...三是研究编制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雄安新区)实施方案,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推动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统筹推进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雄安样板。(二)完善防洪排涝专项规划。

      山西省<mark>生态</mark>环境质量达标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会在大同召开

      来源:山西广电融媒体2021-08-19

      探索生态治污,改善河流水质。加强七河生态用水调度,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强化农田用水管控,提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三是突出“双碳”引领,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黄河流域水<mark>生态</mark>环境问题诊断与保护方略

      来源:《环境保护》2021-08-12

      黄河流域用水效能偏低,人工干预强度大,“与河争地”“与河争水”和“水退人进”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河道生态用水被挤占,严重影响河湖生态功能。...从源头土著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用水,到中游河道、沿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再到河口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维持,当前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水资源精准管控,亟待构建分区、分类的差异化管理体系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1-07-20

      合理分析地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在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方面,《方案》提出要合理分析地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1-06-16

      我国缺水形势严峻,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日益增加,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效益亟待提高。...再生水利用是一个非传统供水工程,其前提是确保再生水利用的生态安全、健康安全和工艺安全,持续提高公众接受程度。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1-06-09

      在有居民海岛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或装置,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鼓励远洋渔船、海洋平台加装易维护海水淡化装置。四是拓展淡化利用技术应用领域。在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推广使用超滤、微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保障我国沿海地区和海岛水资源安全,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委联合自然资源部印发《行动计划》。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1-06-09

      针对沿海缺水地区,要将海水淡化水作为生活补充水源、市政新增供水及重要应急备用水源,切实纳入和水资源统一配置,保障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鼓励在面积较小、人口稀少的有居民海岛和依法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逐步推动建设规模小于1000吨/日的海水淡化装置。

      全国各省市海水淡化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图)

      来源:中商情报网2021-06-07

      在有居民海岛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或装置,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鼓励远洋渔船、海洋平台加装易维护海水淡化装置。拓展淡化利用技术应用领域。在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推广使用超滤、微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结合工业用水需求,因地制宜推动建设一批工业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和海水循环冷却工程。推动建设5—10个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工业园区。提高海岛及船舶用水保障能力。

      来源:中国发展网2021-06-04

      在有居民海岛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或装置,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鼓励远洋渔船、海洋平台加装易维护海水淡化装置。四是拓展淡化利用技术应用领域。在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推广使用超滤、微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保障我国沿海地区和海岛水资源安全,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委联合自然资源部印发《行动计划》。

      来源:中新网2021-05-28

      大气监测方面,围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加强温室气体监测;地表水监测方面,开展主要河流和重点湖库水生生物监测和生物完整性评价,研究开展河湖缓冲带、生态用水、湿地恢复与建设遥感监测;地下水监测方面...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十四五”时期,湖北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治理“三水共治”,加强流域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

      来源:法制网2021-04-01

      长江保护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把生态用水明确提出来,而且摆在了很突出的位置,这对于长江流域生态用水的保障一定会发挥很大作用。”张波说。...张波指出,长江保护法提出要优先满足生活用水、保障生态用水,统筹安排好生产用水。“过去我们比较重视生产用水,先生产后生活;后来觉得生活比生产重要,又提出先生活后生产,但是长期没有生态的位置。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1-03-30

      第三条 【利用类型】本市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类型主要为绿地灌溉、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城市景观生态用水、河道生态补水。...城市绿化、冲厕、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城市杂用水;(四)大型集中供热设施用水;(五)观赏性、湿地等环境用水;(六)河道生态补水。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1-03-25

      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优质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活水畅流、清水长流。水环境质量更加稳定。城乡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国省考断面持续稳定达标。水生态修复更加明显。...充分挖掘引江潜能,开展通吕运河水利枢纽、九圩港水利枢纽、焦港闸站等沿江闸站群联合调度研究,自流引江与动力提水相结合,保障水源供给,满足各地用水需求。

      来源:观海新闻2021-03-05

      二是持续强化生态用水保障。加快建设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提高大沽河等重点河流水量。三是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强河湖缓冲带生态建设,加大河湖源头水源涵养区保护,恢复和增加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四是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

      来源:上海市法学会东方法学2021-03-02

      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依托长江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对其开发利用既涉及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也牵涉上下游、左右岸,还关乎不同地区、行业、部门。...三是在制度设计上较好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的生态系统观,将长江流域资源的相关要素、多种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综合平衡,跳出了单一水事立法的窠臼。

      来源: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网2021-03-02

      目前工程已使用再生骨料近2万吨,再生水经过净化后可作为下游河道生态用水。...特异功能三:清洁水质在某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垃圾净化水质的神奇作用。该工程所采用的是人工湿地技术,主要目的是解决水厂水源不达标问题。

      来源: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2021-02-25

      二是加强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生态流量管控,通过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日常运行调度规程的方式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制定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制定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方式维护人民群众“口中”的安全。

      来源:中国人大网2021-02-23

      在资源保护方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下水和岸线保护,完善水量分配和用水调度制度,保证河湖生态用水需求;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长江流域禁捕、采砂管理和执法工作;加强长江源头保护、水生生物保护、文化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18

      再生水首先用于生态补给,之后作为“新水源”再用于生产生活,因此可以同时满足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解决了生态用水与生产生活争水的矛盾,提高了用水效率。三是生态调蓄、天然输配。

      来源:北极星环境修复网2021-02-01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七河流域范围内严格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管理,全面提升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到2025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设区的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1%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在高耗水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建成一批节水管理示范工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