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微塑料”相关结果179

      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2019-10-30

      2017年,还首次在大洋、极地开展了海洋微塑料的监测活动。五是加强科学研究。2017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系统调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污染,深入开展海洋微塑料传输途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研究。

      来源:废塑料新观察2019-09-16

      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会分解为塑料碎片甚至是微塑料,这也是微塑料进入土壤的重要途径。...水和污泥:约90%的微塑料在污水处理后会累积在污泥中,这些微塑料可能来自于工业废水以及生活用水中的塑料纤维,但是常规处理方法难以有效祛除塑料微粒。

      来源:BECT期刊2019-09-11

      5)植物效应关于植物效应,人们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微塑料能否被植物吸收累积,以及微塑料对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另有研究显示,1%的微塑料污染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qi et al., 2018),但由于实验所用微塑料尺寸较大( 50 m),推测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能主要是由土壤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08-26

      1、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 1.1 污泥的土地利用带入微塑料国际上对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调查发现,约90%的微塑料在污水处理后积累到污泥中。

      王凯军:从好氧颗粒污泥发展看科研的基因和终极目标是什么?(上)

      来源:JIEI创新实验室2019-08-09

      年之前污水处理技术重点解决的是公共卫生问题;1914年活性污泥法诞生,主要为了解决引起河道黑臭的耗氧物质(bod和氨氮)问题;上世纪90年代起,人们开始关注水体富养化问题,从而进行除磷脱氮工艺研究;接着到21世纪初的水资源短缺、微污染、微塑料问题等等

      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中<mark>微塑料</mark>的研究展望

      来源:净水技术2019-08-09

      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微塑料具有很高的去除效果,达到90%以上,这对于减少污水微塑料随出水排放进入自然水体具有重要意义,但仍有大量的微塑料经污水处理厂出水进入水体中,被认为微塑料的重要来源。

      <mark>微塑料</mark>在土壤中纵向迁移试验模拟研究

      来源: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GSR实验室2019-08-06

      地表土壤是重要的微塑料储存场所,但由于缺乏科学数据,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迁移情况未知。本研究通过微塑料在沙土柱中的渗透迁移模拟实验,探究了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五种微塑料在土壤中的丰度、分布以及纵向迁移的影响。

      生态环境部公布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实施情况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7-24

      11个沿海省份编制实施省级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推进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防治。 三是联动协作推进流域治污。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全国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湖长2.4万名。

      面对海洋<mark>微塑料</mark>污染 我们在行动!

      来源:科学出版社2019-06-11

      本文在分析塑料垃圾污染的基础上,介绍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监管与治理状态,并提出应对策略。微塑料已成为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海洋及海岸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19-05-31

      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管,推进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防治和专项监测,开展“湾长制”试点。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1586 个水源地6251 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9%。

      生态环境部发布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5-30

      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管,推进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防治和专项监测,开展“湾长制”试点。推进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1586 个水源地6251 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9%。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02-22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2)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3)微塑料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19-01-2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了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研究,在微生物聚集体抵抗毒性以及过硫酸盐化学氧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同时在重金属超标农田和稀土尾矿地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成果。

      来源:垃圾分类行动2019-01-24

      这种降解存在比较大的缺陷:第一光降解并不能真正实现降解,第二它降解成的塑料碎片,在环境中残留对植物、微生物是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微塑料。...虽然天然物质能降解,但剩余部分的塑料仍是塑料。所以说,这类破坏性生物塑料不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

      来源:亚洲环保网2019-01-15

      :污泥水的结合赋存形态;污泥水的高效去除原理及方法; “污染物”存在形态; 生物反应过程物质迁移转化及微生物调控机制; 物理化学过程物质转化原理;污泥复杂体系多级多相/分质分相资源回收方法; 重金属、微塑料

      技术地图 | 解读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来源:GWI研究2018-12-17

      royal haskoningdhv的技术总监andreas giesen在接受gwi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主要的一些项目是替代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工艺,除此以外,我们也看到全球范围内对微塑料污染物的担忧日益上升

      【图】废<mark>塑料</mark>来源减少造成国内再生<mark>塑料</mark>行业市场竞争再次加剧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11-27

      延伸阅读: 我国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源头控制对策废塑料企业过环保关 这些细节必须做到...2019年开始我国废塑料来源减少,同时塑料产量以及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的下降,对我国再生塑料行业的运行发展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原材料成本压力。

      来源:生态环境部2018-11-14

      确保对健康和环境无害;(九)减少化妆品和个人护理消费品中塑料微珠的使用,并处理其他来源的微塑料。...(包括微塑料)控制技术研究,并实施示范项目;(四)就消费引导和基层参与最佳实践开展经验分享;(五)在相关多边场合开展合作,提高意识和采取行动减少海洋塑料垃圾。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11-10

      摘要: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逐渐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环境中大部分微塑料来源于塑料的破碎和降解,塑料垃圾的有效控制是解决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措施。

      来源:生态环境部2018-11-09

      三是逐步开展南海地区海洋垃圾、微塑料分布等生态环境状况研究,评估对南海地区生态系统影响,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