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年来,海洋和淡水体系中微塑料污染和生态效应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众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水体环境中大量而广泛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与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这些研究为世界范围内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土壤在维系生物多样性和保障食物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土壤也默默承载着更多的塑料垃圾。预测未来几年将是土壤污染研究的爆发期,土壤污染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那么,关于土壤污染,我们已经获得了哪些认知呢?这些认知又对今后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呢?近日,来自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谷成教授研究团队,对微塑料在土壤中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污染来源
土壤中的微塑料主要来自于:污泥/有机肥施用、农膜施用、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地表径流和乱扔垃圾等(Bläsing and Amelung, 2018;骆永明等, 2018)。目前有新的证据表明污泥施用可能是农用地污染的重要来源(Zhang and Liu, 2018; Corradini et al., 2019)。
2)污染特征
微塑料在土壤中普遍存在,在露天农田土壤、果园土壤、蔬菜大棚土壤、洪泛平原土壤、森林土壤和工业园区土壤中均有检出。检出浓度较高的土壤是澳大利亚悉尼某工业区土壤,含量为0.03–6.7%。在我国,几项基于农用地土壤的调查研究显示,多数土壤样品中的微塑料含量≤ 320 particles kg−1,但在有污泥农用/污水灌溉历史的土壤中,微塑料含量较高,> 7000 particles kg−1。总体上,微塑料类型以PE和PP为主,尺寸以<1mm为主,形态以纤维状为主,其次为碎片状等。
目前还缺乏大尺度、长期跟踪的实地调研,以了解微塑料污染态势及地域分布特征。在这之前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是:①完善微塑料分离提取和鉴定方法,以使得调研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污染状况;②微塑料含量表达形式的统一,以使得不同时空的研究能够进行有效对比,以重量计量可能比以个数计量更具优势(Zhang et al., 2019)。
3)微生物效应
已有的少量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活性、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微塑料污染可能导致微生物总体(酶)活性上调或下调,甚至可能影响土壤养分循环,推测与土壤结构改变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变有关(de Souza Machado et al., 2018),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基于水体和沉积物体系的研究显示微塑料会促进抗性基因的传播(Arias-Andres et al. 2018;黄福义等, 2019),虽然目前还未有系统的土壤体系研究,但微塑料已被发现会阻碍土壤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消减(Sun et al., 2018),表明微塑料可能会对抗性基因/抗性菌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4)动物效应
对土壤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虫、寡毛纲动物(如蚯蚓和线蚓)和跳虫上。基于线虫的研究显示,微塑料的毒性效应受其尺寸影响,但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尺寸越小毒性越大,因为更小尺寸的可能也更容易排出体外。基于蚯蚓和线蚓的研究则显示,微塑料的毒性受其浓度影响较大,一般表现为低浓度无明显效应,高浓度有毒害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蚯蚓个体指标还没有出明显下降时,其组织和酶水平上可能已经产生了显著变化。跳虫是微塑料敏感物种,在微塑料浓度为0.1%时即表现出规避行为,且生长繁殖能力显著降低(Zhu et al., 2018; Ju et al., 2019),因而在生态风险评价中可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5)植物效应
关于植物效应,人们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微塑料能否被植物吸收累积,以及微塑料对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借助于荧光标记的微塑料,前期研究发现小尺寸的微塑料(≤ 0.2 µm)能够突破细胞壁或细胞膜障碍进入植物体内,并被运输至地上部分,表明具有经食物链传递的风险(Bandmann et al. 2012;李连祯等,2019)。另有研究显示,1%的微塑料污染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Qi et al., 2018),但由于实验所用微塑料尺寸较大(> 50 µm),推测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能主要是由土壤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
6)微塑料相关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作用
受添加剂和表面吸附影响,微塑料可能携带多种有机或无机污染物(Hong et al. 2017)。已有研究显示有些塑料添加剂会显著提高微塑料对海洋动物、污泥消化菌群的毒性(Oliviero et al. 2019;Wei et al. 2019)。因此,微塑料相关污染物在微塑料土壤生物效应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未来可以重点关注含量较高和毒性较大的几类污染物,如增塑剂、阻燃剂和多环芳烃等。
结 语
总体上,土壤方面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很多问题都有待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得出更多实用的、普适性的结论。污染分布方面,我们需要确认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等信息,同时,获得微塑料中添加剂或表面吸附污染物的信息将更加有助于其生态风险评估;生物毒性方面,我们需要搞清楚微塑料将如何影响土壤生物的丰度、多样性、组成和功能,以及微塑料剂量、微塑料物理化学特性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毒性机理方面,我们需要区分微塑料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自身作用与外源污染物的作用,并阐明表观毒性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
由于篇幅限制,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在本文中没有涉及到或没有重点阐述,如微塑料对土壤已有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微塑料进一步分解成纳米级别微塑料后其毒性变化等。后期我们将选取相关文章与大家分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3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根据《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和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印发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上海版的《清单》中增加了对微塑料与双酚A的管控:另外,在2月5日发布的《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支持密云区、延庆区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规范化试点的通知,详情如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支持密云区、延庆区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规范化试点的
上个月,美国水研究基金会(WRF)公布了其2022年度PaulL.Busch水业创新奖(下文简称PLB奖)的得主,来自堪萨斯大学的BelindaSturm教授获此殊荣。PLB奖已设立超过20年,过去两年的PLB奖均由华人获得,包括美国范德堡大学的林士弘教授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智勇教授。该奖以WRF前主席PaulBusch命名,以纪念他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征集2022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申报重点方向意见和建议,申报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处置等七大重点方向,于4月21日之前以WORD版电子稿形式提交意见和建议。关于征集2022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科研和成果推广项目申报重点方向
随着近年来公众对塑料垃圾问题的热议,微塑料污染亦得到更多关注,国内有关微塑料水体污染研究逐年增多。为全面了解国内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和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国内水体微塑料污染相关研究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水环境普遍受到微塑料污染,淡水系统较近海海域的污染更重,水源水的污染现状亦不容乐观。而污水厂无法实现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完整截留因而不断加剧受纳水体的污染情况,国内给水厂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研究较少。
过去世界依赖于上亿年前的阳光,今后的世界,阳光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所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目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极其深远和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硅基能源大有可为。”施正荣在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上的发言。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明显滞后与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
以环保的方式生活,欢迎来到猫先生的智能世界!世界环境日自1972年开始,每年的6月5日就成了环保人极为重要的一天。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聚焦全球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在全力以赴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以及愈演愈烈的气候危机的当下,我们也绝不能忽视生物多样性问题。受人类
文章分享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微塑料”(尺寸小于5mm的塑料)概念被提出以后,围绕微塑料的分析方法、源解析、降解、环境行为以及潜在危害等已经被广泛报道。然而,塑料不仅仅包括微塑料,还包括尺寸大于5mm的塑料和小于1μm的纳米塑料,环境中塑料污染也不仅仅是微
摘要:近年来,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不良影响引起了极大关注。最近研究表明,塑料材料能够破碎成纳米塑料并在环境中积累。纳米塑料可以表现出与本体材料差异明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需要分析和消除纳米塑料可能对环境造成的风险和危害。针对水体环境中纳米塑料新兴污染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
中国是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并不代表我们是塑料污染大国,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治理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多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已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六个方
导读:塑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产品而被广泛应用,塑料污染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土壤塑料污染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2)微塑料对土壤微生
2008年,北京开展了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行动。北京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80%。北京奥运,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北京第一次提出了对所有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各个场馆工地,施工方必须对工地建设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并建立密闭式垃圾站,对固体垃圾及时清运
摘要:文章在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蚯蚓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与释放;▼重金属对蚯蚓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蚯蚓与植物、微生物的
上海土壤污染情况堪忧。昨日,市政协举行十二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围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协商议政。市政协主席吴志明出席并讲话,副市长蒋卓庆通报有关情况并听取建言。记者了解到,全市至少有1万多个工业企业搬迁后遗留下的污染场地,急需整治修复。近年来,上海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越来越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为了减少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配套建设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收集蓄热式燃烧治理设施(以下简称RTO装置)。本文简要介绍了RTO装置的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历程,辨识分析了RTO装置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
导读:纳米零价铁(nanoscalezero-valentiron,nZVI)是目前工程化应用最广泛的纳米环境修复材料之一,凭借其高反应活性、独特的核壳性质、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可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但因自身磁性和强还原性等,纳米零价铁仍存在易团聚沉淀、迁移能力差和易过度还原污染物等问题。本文利用介孔(孔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特性,近年来逐渐得到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吸收和储存太阳能的重要材料,生产量也逐渐扩大。但是,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与其他行业废水相比,光伏生产废水主要由大量的酸性废液、碱性废液、高浓度含氟废液、高浓度含氮废
摘要:为了探究MBR工程长期运行中不同使用年限和清洗方案对膜性能的影响,对3个MBR工程中膜现有清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膜丝进行机械强度、接触角、红外光谱等方面的测试分析。3个MBR工程中的膜经恢复性清洗后,膜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仍有部分残留,其中运行时间最长(5年)的洋里四期MBR中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前进,城市化以及工业化持续快速的前进,使用的水量越来越多,供求矛盾激增,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城市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水资源受污染情况也慢慢的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也不断增大。因为我国的污水处置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污水处理厂必须使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本文对现阶段中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关注该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近20年发表的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相关文献中的重金属含量数据,全面分析长三角不同区域农用地土壤典型重金属累积情况与污染状况,系统探究导致长三角地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累积与污染的主要原因。
黑水虻处理技术是一种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新技术,必须解决黑水虻处理技术的存在问题,从而实现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以及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平衡。
同阳科技积极响应国家环保需求,公司在2012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并陆续推出了系列恶臭监测产品,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钢铁行业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尤其是焦化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等特点,焦化废水的治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焦化废水处理主要是传统的生物处理法、絮凝混法、吸附法等。焦化废水可生化性差,需要大量稀释后再进行生化处理,且存在生化出水后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量很难同时标的问题,需要再进行深度处理。而一些深度处理技术处理费用高,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也难做到完全降解,并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基于目前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研究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常见的工业废水及特点有以下几大类:
RO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RO反渗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中。但白玉微瑕,制取回用水和除盐水的同时,进水中的杂质被高度浓缩,产生难降解的浓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