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年来,海洋和淡水体系中微塑料污染和生态效应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众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水体环境中大量而广泛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与健康造成较大威胁,这些研究为世界范围内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土壤在维系生物多样性和保障食物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土壤也默默承载着更多的塑料垃圾。预测未来几年将是土壤污染研究的爆发期,土壤污染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那么,关于土壤污染,我们已经获得了哪些认知呢?这些认知又对今后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呢?近日,来自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谷成教授研究团队,对微塑料在土壤中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污染来源
土壤中的微塑料主要来自于:污泥/有机肥施用、农膜施用、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地表径流和乱扔垃圾等(Bläsing and Amelung, 2018;骆永明等, 2018)。目前有新的证据表明污泥施用可能是农用地污染的重要来源(Zhang and Liu, 2018; Corradini et al., 2019)。
2)污染特征
微塑料在土壤中普遍存在,在露天农田土壤、果园土壤、蔬菜大棚土壤、洪泛平原土壤、森林土壤和工业园区土壤中均有检出。检出浓度较高的土壤是澳大利亚悉尼某工业区土壤,含量为0.03–6.7%。在我国,几项基于农用地土壤的调查研究显示,多数土壤样品中的微塑料含量≤ 320 particles kg−1,但在有污泥农用/污水灌溉历史的土壤中,微塑料含量较高,> 7000 particles kg−1。总体上,微塑料类型以PE和PP为主,尺寸以<1mm为主,形态以纤维状为主,其次为碎片状等。
目前还缺乏大尺度、长期跟踪的实地调研,以了解微塑料污染态势及地域分布特征。在这之前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是:①完善微塑料分离提取和鉴定方法,以使得调研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污染状况;②微塑料含量表达形式的统一,以使得不同时空的研究能够进行有效对比,以重量计量可能比以个数计量更具优势(Zhang et al., 2019)。
3)微生物效应
已有的少量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活性、抗性基因丰度的影响。微塑料污染可能导致微生物总体(酶)活性上调或下调,甚至可能影响土壤养分循环,推测与土壤结构改变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变有关(de Souza Machado et al., 2018),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基于水体和沉积物体系的研究显示微塑料会促进抗性基因的传播(Arias-Andres et al. 2018;黄福义等, 2019),虽然目前还未有系统的土壤体系研究,但微塑料已被发现会阻碍土壤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消减(Sun et al., 2018),表明微塑料可能会对抗性基因/抗性菌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4)动物效应
对土壤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虫、寡毛纲动物(如蚯蚓和线蚓)和跳虫上。基于线虫的研究显示,微塑料的毒性效应受其尺寸影响,但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尺寸越小毒性越大,因为更小尺寸的可能也更容易排出体外。基于蚯蚓和线蚓的研究则显示,微塑料的毒性受其浓度影响较大,一般表现为低浓度无明显效应,高浓度有毒害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蚯蚓个体指标还没有出明显下降时,其组织和酶水平上可能已经产生了显著变化。跳虫是微塑料敏感物种,在微塑料浓度为0.1%时即表现出规避行为,且生长繁殖能力显著降低(Zhu et al., 2018; Ju et al., 2019),因而在生态风险评价中可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5)植物效应
关于植物效应,人们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微塑料能否被植物吸收累积,以及微塑料对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借助于荧光标记的微塑料,前期研究发现小尺寸的微塑料(≤ 0.2 µm)能够突破细胞壁或细胞膜障碍进入植物体内,并被运输至地上部分,表明具有经食物链传递的风险(Bandmann et al. 2012;李连祯等,2019)。另有研究显示,1%的微塑料污染会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Qi et al., 2018),但由于实验所用微塑料尺寸较大(> 50 µm),推测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能主要是由土壤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
6)微塑料相关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作用
受添加剂和表面吸附影响,微塑料可能携带多种有机或无机污染物(Hong et al. 2017)。已有研究显示有些塑料添加剂会显著提高微塑料对海洋动物、污泥消化菌群的毒性(Oliviero et al. 2019;Wei et al. 2019)。因此,微塑料相关污染物在微塑料土壤生物效应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未来可以重点关注含量较高和毒性较大的几类污染物,如增塑剂、阻燃剂和多环芳烃等。
结 语
总体上,土壤方面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很多问题都有待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得出更多实用的、普适性的结论。污染分布方面,我们需要确认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等信息,同时,获得微塑料中添加剂或表面吸附污染物的信息将更加有助于其生态风险评估;生物毒性方面,我们需要搞清楚微塑料将如何影响土壤生物的丰度、多样性、组成和功能,以及微塑料剂量、微塑料物理化学特性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毒性机理方面,我们需要区分微塑料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自身作用与外源污染物的作用,并阐明表观毒性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
由于篇幅限制,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在本文中没有涉及到或没有重点阐述,如微塑料对土壤已有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微塑料进一步分解成纳米级别微塑料后其毒性变化等。后期我们将选取相关文章与大家分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甘肃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共15类物质,前14类与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28号,以下简称《国家清单》)一致,新增微塑
2月3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根据《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和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印发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上海版的《清单》中增加了对微塑料与双酚A的管控:另外,在2月5日发布的《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
上个月,美国水研究基金会(WRF)公布了其2022年度PaulL.Busch水业创新奖(下文简称PLB奖)的得主,来自堪萨斯大学的BelindaSturm教授获此殊荣。PLB奖已设立超过20年,过去两年的PLB奖均由华人获得,包括美国范德堡大学的林士弘教授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智勇教授。该奖以WRF前主席PaulBusch命名,以纪念他
随着近年来公众对塑料垃圾问题的热议,微塑料污染亦得到更多关注,国内有关微塑料水体污染研究逐年增多。为全面了解国内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和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国内水体微塑料污染相关研究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水环境普遍受到微塑料污染,淡水系统较近海海域的污染更重,水源水的污染现状亦不容乐观。而污水厂无法实现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完整截留因而不断加剧受纳水体的污染情况,国内给水厂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研究较少。
本文系统分析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酰胺(PA)六种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土壤介质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老化程度、极性以及土壤中H+、低分子酸的影响;微塑料与持久性污染物的作用受微塑料疏水性、橡胶域丰度、污染物极性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微塑料与抗生素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极性以及土壤中的腐殖质等物质的影响。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明显滞后与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据估算,世界海洋底部可能有至少1400万吨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其重量可能是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料碎片的30多倍。深海就像一个“水槽”,汇聚着大量微塑料。塑料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白色污染也在持续增加,部分塑料垃圾通
轮胎微塑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微塑料,是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微塑料初级来源的第二大贡献者。轮胎微塑料主要来自城市道路行驶汽车的大量磨损,极易随着大气沉降、雨水、地表水流动等途径进入城市水环境,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存在于处理雨水和城市径流的景观河和人工湿地中,成为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文章分享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微塑料”(尺寸小于5mm的塑料)概念被提出以后,围绕微塑料的分析方法、源解析、降解、环境行为以及潜在危害等已经被广泛报道。然而,塑料不仅仅包括微塑料,还包括尺寸大于5mm的塑料和小于1μm的纳米塑料,环境中塑料污染也不仅仅是微
在环境中粒径小于5mm的塑料污染物被称之为微塑料,它们有的可以被人眼察觉,而更多的是不仅难以凭肉眼分辨,机器也很难彻底去除。土壤是怎么被污染的?农膜:我国农膜厚度较薄,甚至有的小于0.005mm,以至于我国的农膜回收率并不高。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会分解为塑料碎片甚至是微塑料,这也是微塑料进入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现批准《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批准《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等修改单,并由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无机化学工业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完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我部组织起草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
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可将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而重金属污染则在无机污染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出现频率较高。重金属污染对包括土壤环境在内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蓄积毒性,可以通过植物吸收、生物累积和和生物放大作用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一般的,重金属在自然环境
摘要: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且对土壤质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对土壤上耕种的农产品质量以及区域环境质量等均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部门都需要慎重思考并积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内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国范围内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同时针
摘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土壤这个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要素受到开发的强度越来越大,承载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多,中国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传统环境治理范式,在应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时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形成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志愿失灵的局面,而多元共治模式
一般来说,当外来污染物进入土壤,就认为发生了“土壤污染”。然而,由于土壤通常会对外来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固定能力、化学氧化-还原作用及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可缓冲外来污染物造成的危害,降低外来污染物进入自然生态的风险,只有外来污染超过土壤自净作用的负荷才将成为土壤污染。因此,中国国
1、土壤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
近日,记者从2014年天山环保行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受不达标污水、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重金属含量高的肥料等物质的污染,新疆农区土壤环境呈现由无污染逐步向轻微污染、单一性污染逐步向复合型污染、污灌区逐步向蔬菜基地发展的特征。土壤调查的12种无机污染物中,镉、镍、砷、硒、矾等5种元素均有所超标,矿产区土壤和少数污灌区、蔬菜基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无机污染物影响。目前,我区已开展污染土壤(包括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示范项目,并开展了工业企业场地污染情况的排查,建立土壤污染名录。去年乌市首次启动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工作,结果显示乌市三大蔬菜基地土壤质量处一级(清
“镉大米”事件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我们敲响了土壤污染的警钟。近期,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又联合发布了2005-2013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在实际调查面积630万平方公里中,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土壤污染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的“公害”。在土壤污染严重的形势下,相关土肥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农艺手段如增加土壤有机质、施用土壤调理剂、采用生物吸收法等能够钝化、减轻甚至修复大多数的超标土壤。加之,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迅速,大量具有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