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城市治理体系”相关结果1222

      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13小时前

      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龙江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支持鸡西市等城市和产业园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加快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路径、有效模式和管理机制。

      来源:长治市生态环境局2024-06-19

      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碳达峰园区、气候适应型城市等各类试点示范建设。有序开展碳足迹工作。逐年编制市级温室气体清单。...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长治全面建成。

      来源:江西省生态环境厅2024-06-14

      城市生命线系统、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风险加剧。...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西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通知(赣环气候字〔2024〕266号),提出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将适应气候变化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4-06-07

      一是建立健全海洋垃圾常态化治理体系。通过委托运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并组织实施。...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4-06-07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全国沿海地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开展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行动方案》突出建体系、陆上截、海上治、及时清、规范处、常态管的协同发力,明确了建立健全海洋垃圾常态化治理体系、严控陆源垃圾入海、强化海上垃圾防治、及时清理岸滩和海漂垃圾、规范处置上岸垃圾、加强海洋垃圾调查与监管等

      来源:定西市发展改革委2024-06-05

      近年来,定西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立足部门职能,稳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紧盯商品过度包装推进垃圾减量化。...逐步减少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采购量,全市邮政快递企业以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为目标,推动建立健全快递业绿色发展治理体系,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发展

      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4-06-04

      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本市能源消费、城市内涝、轨道交通等影响评估研究,推动智慧气象服务融入城市运行管理、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2024-06-03

      推进雨污分流,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基...到2027年,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各地级城市力争达标;到2035年,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进一步下降。6.建设美丽河湖。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2024-05-31

      案件启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严格执法,依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倒逼企业切实提高环保意识,完善无组织排放治理设施,切实筑牢城市“防尘墙”。

      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2024-05-29

      聚焦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以秋冬季为重点时段,以供热燃煤污染治理、秸秆处置、扬尘精细化管理等为抓手,加强中部城市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以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为单元,开展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加快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工程,支持能源结构低碳化、移动源清洁化、重点行业绿色化、工业园区循环化转型。

      无锡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无锡市生态环境局2024-05-24

      关于征求《无锡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无锡市被生态环境部列入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坚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05-21

      就进一步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2024-05-17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精准施策,科学管控。...立足“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和“一河三山”生态坐标,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确定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功能维护;以沿黄城市带、黄河重要支流及主要排水沟、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等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的区域为主体确定重点管控单元

      十堰市2024年度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来源:十堰市人民政府2024-05-16

      坚持管沟同改、水岸同治,健全“沟、岸、户”治理体系,推进支沟常态化治理,建立健全四级河(沟)长责任体系、建立支沟及管网巡查、管护、考核长效机制。2024年完成重点支沟治理94条。...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ii类标准;27个省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优良率达到96.3%,纳入全市水环境质量评级的市控及以上4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达到93.18%以上;18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

      来源:​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24-05-14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不断健全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城市(含县城)黑臭水体整治,推动补齐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持续推进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保护区问题整改,完成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

      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2024-05-14

      坚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标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三、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广州实践(一)推进建设美丽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加快推动出台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工作方案。

      来源:雅安市人民政府2024-04-29

      识别雅安市主要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加快补齐治理体系和基础设施短板;结合上位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精准施策,协同发力,整体布局,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源固体废物...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标,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为重点,共同推进雅安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构建“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置、全程监管”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代化治理体系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2024-04-28

      强化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到2025年,全省国考城市pm2.5浓度控制在36微克/立方米以内,优良天数比率、重污染天数比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舞钢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印发!

      来源:舞钢市人民政府2024-04-23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状况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环境风险管控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水质不断提升,出境水断面稳定达标,2020年石漫滩水库国控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八里河石庄桥省控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陕西省关于贯彻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2024—2025年)征求意见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2024-04-16

      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空气质量努力退出全国重污染城市行列。二、优化产业结构(三)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文,公开征求《贯彻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2024—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通过严格环境准入要求等措施,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多元共治大气污染治理格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