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众创互金平台2020-02-19
彼时作为气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丁院士也参与此次联合国气候大会,并在此后接受了《面对面》主持人柴静女士的专访。...当柴静女士问道:“您身为科学家,是否应当以保护地球的前提下去制定方案?”时,丁院士的回答亦十分精彩。他说:“我很乐观,我是地质学家,研究几亿年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
来源:水基因2018-03-19
柴静对丁仲礼院士采访中,丁院士的几句话很触动我:他说,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其实是人类拯救自己。所以,怎么样才能让大家意识到是人类拯救人类的问题?
来源:北京环境交易所2018-03-02
2015年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产生的”apec蓝”以及2015年2月28日发布的《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纪录片视频,让环保话题引起国人共鸣,引爆2015年两会的话题。
来源:环保水圈2017-08-11
近些年,雾霾事件,黑臭河污染问题,土壤污染、水污染等事件屡见不鲜,无以复加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存环境,甚至引发了以“柴静事件”为代表的舆论运动。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06-15
工业废水排放量屡创新高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近些年,我国爆发2次全国性雾霾事件,217座城市存在黑臭河污染现象被揭开,普查出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达16.1%,危废违法转运处置事件屡见不鲜,众多的环境污染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引发了以柴静事件为代表的舆论运动
来源:生态资本论2017-06-07
也许是历史性的巧合,在陈吉宁任部长的当口,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朋友圈。那次媒体见面会,陈吉宁自然也被媒体问到,对这个片子的看法。...值得赞许的是,陈吉宁并没有回避这个敏感的问题,他回应到:看到柴静的报道,他想起了一个人,写作《寂静的春天》的瑞秋卡森女士,是她从环境健康的角度入手,唤起了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
来源:观察者网2017-05-16
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柴静的油气方案不靠谱,在新能源成为主力之前,中国还得老老实实烧煤,恶狠狠烧煤,拆掉小煤炉小锅炉,用大型电厂集中烧。中国国内煤炭行业的未来出路,除了搞深度煤化工,就是高效清洁发电。
就这次参观而言,我得出的感性结论就是柴静的油气方案不靠谱,在新能源成为主力之前,中国还得老老实实烧煤,恶狠狠烧煤,拆掉小煤炉小锅炉,用大型电厂集中烧。
来源:港股那点事2017-04-25
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的柴静推出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记录堪忧的空气质量。2017年年后,摄影师王久良拍摄《塑料王国》,讲述国外废塑料到中国的粗放处理。
来源:E企咖2017-03-15
曾经柴静声嘶力竭呼吁环保,那时雾霾肆虐,人心沸腾。时间才过去不久,柴静在投射灯下的演讲情景如今历历在目,可环保行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之前的爱答不理,到如今环保成为了一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辽宁环保2017-03-14
2015年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产生的apec蓝以及2015年2月28日发布的《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纪录片视频,让环保话题引起国人共鸣,引爆2015年两会的话题。
来源:苏美达资本2017-03-08
2015年初,前央视记者柴静用103分钟的《穹顶之下》历数雾霾成因,观者无不扎心。窗外,世界越发模糊;窗内,屏幕十分高清。
来源:南京大学环境学院2017-03-07
来源:中国信息界2016-12-26
据柴静录制的《穹顶之下》统计,北京2014年污染天数为175天。其实,面对雾霾围城的局面,北京市很着急。
来源:西洋参考2016-12-20
柴静老师的纪录片出来之后,我表示了反对意见。最重要的原因是,霾是公共治理问题,我们个体靠自己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不是个人少开车、不吃烧烤能解决的,归根到底,这完全就不是从我做起的事。
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2016-12-06
导读:一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穹顶之下》雾霾记录片犹如战争之导火索,瞬时在网络上引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
来源:真气环保2016-09-18
作为非环保人士的普通一员,从柴静身上,我们看到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体会到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维护身体健康的热切期盼。...民众对空气的关注度提高去年年初柴静制作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就引起了不少民众的关注,社会反响强烈。在环境污染这个中国人休戚与共的问题上,《穹顶之下》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来源:前程无忧2016-06-27
导读: 柴静的《穹顶之下》一石激起千层浪,雾霾环保成了民众的热议关键词,环保就业问题也成为焦点。...柴静的《穹顶之下》一石激起千层浪,雾霾环保成了民众的热议关键词。根据前程无忧无忧指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2月环保行业的网上发布职位数为24784个,同比增长17.5%。
来源:九正建材2016-04-07
二、环保政策的高压柴静的《穹顶之下》让我们看到中国未来变革的可能,环境将是第一要务。中国的环境治理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了,作为高污染、高耗能的瓷砖行业将是这场整改的重要对象。
来源:中国城镇水网2016-03-14
十二五期间,各地雾霾的频发,柴静穹顶之下的纪录片,2015年天津港爆炸事故的发生,将大气治理和危废处置的关注度再度提升,加强环境应急及预警,减小环境风险,亦是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