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生化处理之后的汚水在经过二沉池泥水分离后SS一般可以控制在20 mg/L以下,水中残留的生物絮体和胶体颗粒,一般可采用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去除。周鹏等[5]通过对 D型滤池、纤维束滤池和纤维转盘滤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得出纤维转盘滤池运行费用低、土建施工简单和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 。 并且重f维转盘滤池占地和水头损失也比常规滤池小,因此深度处理单元采用机械絮凝反应池和纤维转盘滤池。
综上,改扩建工程思路如下:
①因厂外污水进水方向的变动,原一、二期细格栅,旋流沉砂池及巴氏计量槽拆除,于新厂区合并新建;
②原一、二期A/0 池增设硝化液回流泵,回流比取2o0% ;
③新建5 x 104 m3/d规模的A/A/0生化池及二沉池;
④新建15 x104 m3/d规模机械絮凝反应池和纤维转盘滤池及配套加药等深度处理设施;
⑤原一、二期紫外 C 消毒池,由于新增深度处理単元后水头损失增加1. 35 m,经校核已无法自流进水,因此需拆除新建;
⑥原一、二期储泥池停留时间过短,仅30 min,新建储泥池;
⑦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原设计已预留远期设备安装位置,因此土建构筑物可利用现有,需添置5 x104 m3/d污泥浓缩脱水设备;
⑧原有闲置2座投加硅藻土的机械澄清池,经改造作为化学除磷池使用,并新建厌氧释磷池 。
工艺流程图
4工艺设计参数
前处理単元:
因市政污水管网末端提升家站进水改至新厂区,原一、二期的细格栅,旋流沉砂池及巴氏计量槽废弃,并于新厂区新建,这三个构筑物采用合建式, 土建按20 x104 m3/d规模施工,设备按15 x104 m3/ d规模安装(预留5 x104 m3/d远期扩展) 。
① 细格栅:细格栅池设四道进水渠道,单渠净宽为1.8 m,深为2.2 m;安装3台网板式阶梯格栅除污机,格栅宽为1 700 mm,过滤网孔直径为7 mm,栅前水深为1. 2 m,过栅流速为1. 0m/s;设计格栅拦截的栅渣量约为9.75 m3/d,含水率为80% , 栅渣由一套9500 mm、i10 000 mm的螺旋输送机脱水后打包外运。
② 旋流沉砂池:三期设旋流沉砂池2格,每格沉砂池直径为5.80 m,有效水深为1.45 m;砂斗直径为1.5 m,深度为2.50 m。高峰流量停留时间为35 s,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46 s,平均水力负荷为78 m3/(m2 ˙ h)。设计排砂量约4.5 m3/d,沉砂含水率约为60% ,密度约为1 500 kg/m3,间隔2 d清除沉砂,砂水混合物由提砂泵输送至砂水分离器 。
③ 巴氏计量槽:巴氏计量槽渠道平面尺寸为23.78 m x3. 15 m,总高为2. 15 m,根据远期规模选择喉宽为1 500 mm、测量范围为 0.60~3.50 m3/s 的咽喉式巴氏计量槽一个。
生物处理单元:
① 生物池:
一、二期已建A/0池4组,总规模为10 x104;m3/d,总停留时间为10 h,缺氧区停留时间为2. 0 h,好氧区停留时间为8. 0 h,原设计硝化液内回流比为200% ,施工已预留硝化液回流泵安装位,硝化液回流泵并未安装使用,为使总氮稳定达标,本期改造按原设计添置硝化液回流泵4套共16台 。
三期新建一组 A/A/0池,按单组5 x104 m3/d 规模设计,平面尺寸为91. 80 m x50. 00 m,有效水深为5.5 m,总高度为6.2 m。 A/A/0生化池有效总容积为25 208.0 m3 ,总停留时间为12. 1 h;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 30、2.60和8. 20 h;好氧区曝气设计气水比为6. 33 : 1 , 标准需氧量为791. 75 kg/h;污泥浓度(MLSS)为3500 mg/L,好氧区汚泥负荷为 0. 10 kgBOD5/ (kgMLSS˙ d) ,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污泥回流比为100% ,汚泥龄为17 d。
② 二沉池:
三期新建1座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规模为5 x104 m3/d。单座池内径为55 m, 池壁高为3. 5 m,总高度为6. 3 m。 二沉池设计表面水力负荷为0.88 m3/(m2 ˙ h) ,池内配1套周边传动全桥式舌li吸泥机,出水采用环形集水糟,双侧溢流堰出水。
深度处理单元:
① 机械絮凝反应池、纤维转盘滤池:
机械禁凝反应池和纤维转盘滤池合建,总平面尺寸为37. 80 m x20.00 m,设计规模为15 x104 m3/ d 。 絮凝剂与进水在机械混合池充分混合后进入机械絮凝反应池,在框式搅拌机慢速搅拌下形成絮凝体,然后进入滤布滤池过滤。
机械混合池1组,两格,单格有效尺寸为3. 00 m x3.00 m,有效水深为4.45 m,池总高为5. 20 m, 有效停留时间为36 s,搅拌速度梯度 G值取700 s-' ,内设折桨批样机两台,转速为65 r/min。絮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加药量取10 mg/L。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