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问:什么方法去除废水中低聚物效果好些,水解酸化能否效提高 B/C,如为厌氧处理是不是效果更好些?还有关于接种污泥的问题,如果购买一微生物的干粉来培养污泥是否浪费?
答:对含大量低聚物之类的可生化性很差的废水,要提高可生化性光靠酸化不一定行,先要用混凝法去除一部分低聚物,还可考虑内电解等其它预处理方法。厌氧法处理可生化性差的废水比好氧法好些,但厌氧需较长的反应时间,如果浓度不高就没必要用。污泥接种方法很多,用浓缩和脱水污泥都可以,微生物的干粉当然也好,关键是要控制好接种和培养条件,如:营养比、曝气时间等。不能直接用有毒的废水培养,否则接种的污泥再多也没用。
221.问:我厂是处理生活污水的,采用的是 A2/O 氧化沟处理方式,最近厂里曝气沉沙池上的曝气设备坏了,不能用,对后面的处理效果会有多大的影响?
答:曝气沉砂池曝气的目的是将粘附在砂上的有机物剥离而进入后面的生化池,曝沉池如不曝气,对后续的生化池没有大的影响,相反有机负荷会有所减少,但曝沉池排出的砂中会含大量有机物,易发臭。还有在曝气沉砂池进水量大时,不曝气会影响沉砂效果,因为池内水由旋流变为平流了。
222.问:我厂进水 COD 约 800mg/L,BOD 约 400mg/L,是 AB 工艺,B 段是 T 型氧 化沟。请问 A 段是厌氧运行比较好,还是好氧运行好?
答: AB 工艺的 A 段是以生物吸附为主,污染物主要是被吸附后通过剩余污泥排出,当然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由于 A 池有机负荷较高,池内基本上没有溶解氧,但仍属好氧反应,只是氧供不应求,所以不存在你这样的说法。
223.问:污水厂是采用 A/A/O 工艺,有一些工艺上的问题请教:
1、 TOC 在线监测仪安装在集水池,但是无法适应水质。污水中大量固体物质都被吸入仪器中,监测仪无法常运行。请问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呢?放在调节池可以吗?2、缺氧池的DO 值达 D 在 5-6mg/L,是什么原因呢? 3、二沉池中污泥沉淀效果不好,是否与前面气浮池的不正常运行有关系或与前 面的混凝池添加混凝剂的多少有关系?
答:(1) TOC 在线监测仪一定要安装在进水处,如果污水中垃圾多可在安装处周围设置护围网,还要经常清洗探头;(2)采用前置反硝化,如排除测定误差的原因外,缺氧池 DO 高是因为好氧区曝气量过大,使溶解氧很高的回流液把氧带入缺氧池,此外回流量太大使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大大减少也是原因之一;(3)二沉池中污泥沉池效果不好,与前面气浮池的不正常运行或混凝剂没直接关系,可能是好氧池曝气量过大,使混合液在沉淀前气泡来不及释放的原因,还要注意回流污泥量不能太大,否则会使进沉淀池的混合液总量增加,进而使水能对沉淀区的冲击程度增加。
224.问:我公司采用活性污泥法(A/O)工艺处理合成氨企业废水,主要问题有:1、由于有高 CL 水进入,我不清楚 CL-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 2、有硫化物,不知道硫化物高到什么程度对污泥有抑制毒害作用? 3、污水进口 COD300 mg/L,
NH3-N300 mg/L,出口 COD190 mg/L, NH3-N16 mg/L,应如何提高处理效果?
答:(1)据我所知氯离子在 10g/L 以下微生物可以逐渐适应的,但 CL 浓度波动不能大;(2)硫化物对好氧而言,大于 50 mg/L 会有明显影响;(3)污水的 COD 低,氨氮高能处理到这样说明处理效果好,很正常的,如果反硝化控制好一些还可以降低 COD,因为反硝化过程中也能去除一部分碳,当然还要确认 B/C 比是否低。建议在生化后面再设化学沉淀工序,选用合适的混凝沉淀剂,可进一步降低 COD。
225.问:关于 PAC、PAM 加药量的计算。书上说要根据实验确定加药量,但由于缺乏仪器设备不可能实验,想问一下有什么办法知道混凝剂的加药量的吗?
答:当然要根据实验来确定加药量,这方面试验很简单的,在量筒或烧杯中试验一下就可大致了解。
226.问:本人目前也正在调试 UASB,至今快 40 多天了。调试的效果不理想,UASB出现了严重的酸化现象,导致失败。 5 月进行二次调试。处理的废水为油脂化工废水,COD 达到 30000mg/L, pH 值为 1.6~4.5。调试过程中控制不好 pH 值, VAF 量也不太好控制,理论上与实际差距太大了。请指点一下,以便二次启动能够成功。
答:下面几方面在 UASB 调试中要特别注意:(1)培养前厌氧污泥的投加量不够,一般要求一次性投足污泥,污泥量至少占池有效体积的 1/4;(2)培养初期容积负荷或水力负荷应维持在较低水平,并逐渐缓慢提高,一般应采用间歇进水的运行方式;(3)如果加温的话,池内温度要缓慢、逐步地升温;(4)油脂化工废水要预处理去除油脂。
227.问:最近本单位的 CASS 系统进水受到一定的负荷冲击后(进水 COD 上升),出水水质变坏,污泥沉降很快,沉降后上部水体浑浊,有小絮状泥不沉,曝气时泡沫越来越多,泡沫很粘不易破碎,降低负荷也不见效果,镜检有很多纤毛虫、钟虫,少量轮虫(一直这样),最近也一直在排泥,污泥浓度维持在 2500 左右,请问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污泥对新水质不适应,发生了老化?
答:如果是有机负荷冲击造成的话,你们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妥,违背了活性污泥法三相平衡的基本控制原则,因为进水浓度增加,为了维持污泥负荷的稳定,就要增加污泥浓度,同时增加供氧量,而你们在降低污泥浓度。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污泥老化的问题,我估计是污泥负荷过高,生化反应不彻底造成的,还要确认溶解氧是否满足。
228.问:我们公司的水解酸化池装有填料,填料上有生物膜,底下有曝气管道,每两小时曝气 10~20 分钟,这样行吗?
答:膜法厌氧或兼氧池的填料上长膜后,一般的搅拌器搅拌效果很差,通过曝气可以使废水和生物充分接触,但两小时曝气 10~20 分钟不妥,应该连续曝气。很多人担心酸化池曝气会影响水解酸化效果,其实不然,因为酸化池的有机负荷高,有一些氧充进去也是微不足道的,一般不会有溶解氧,即使有影响,其正面作用肯定远大于负面作用。当然水解酸化池底下的曝气器最好采用大孔的,这样充氧效率低而曝气量大。
229.问:我们单位的废水主要是甲醛和少量的甲醇。进水 COD 在 2000mg/L 左右。出水 COD 在 200-400mg/L。最近曝气池上产生了大量白色的泡沫(以前也有过,但都是黄色的)。沉淀池水很浑浊, SV24 在 45 左右(由于我们 SV30 很高,常在 97-98%间,是24 小时后的沉降比)。不知道什么原因,另外,处理水的硝酸根含量偏高对处理水有何影响?请指导一下。
答:要确认是否有表面活性类物质进入。测 SV24 是没意义的,化学性泡沫可用水喷淋来消除或减少,SV30 这样高很异常,要确认丝状态菌是否多?硝酸根含量高易使沉淀池发生反硝化。
230.问:请教一个COD 测定试验方面的问题,最近两次做 COD 实验时,从外观上看很透亮,SS 也很少,最后侧的结果却是140~150mg/L,甚至更高,我以为是药剂配制的问题,可测的标样值却差不了几个,空白水样的滴定体积也基本一样,观感比较好的水样COD 值却较高这种现象正常吗?
答:如果分析本身没问题的话,可能是无机性COD 高的原因,如亚硫酸盐之类的物质,还要注意测定时空白样品的条件要与水样完全一致,如水样加硫酸银和硫酸汞,空白样品也要同量加。
231.问:在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中,由劳伦斯--麦迪尼所推导的动力学公式表明:出水的水质与泥龄有关系,而与其他的因素无关,这与现实有些矛盾,但具体怎么矛盾我实在搞不清楚!希望能给我解答一下!
答:这是纯理论上的推导,所谓的与其他的因素无关其实只是排除了其他诸多因素,否则是无法推导的,我们总不至于由此而认为活性污泥工艺中只要控制好了泥龄就可以了。所以不是理论推导与现实是否有矛盾的问题,而是实践应用上的理解问题。
如同很多专业书上提出的活性污泥装置回流污泥量控制的四种估算式一样,在理论上都没错,但在实际运行中就不能按这些估算式来控制,因为实际运行中回流污泥量是不可任意调节的,它受限于污泥性质和二沉池运行状态等因素。所以我认为这些理论上的推导式或估算式只是让我们明确工艺控制中一些主要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仅此而已。
232.问: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悬在池中央,是不是污泥的活性太差,污泥更新太慢,泥龄太长了?该怎样改善呢?
答:二沉池有大量的污泥悬在池中央,要说明是在中心的导流井内还是外面,如在圈内很正常,只要经常清除就可,如果在中心圈外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很多,除了污泥老化外还有其他因素,还要确认是浮泥还是泥夹泡沫,如果是污泥,是块状还是碎散的,这些对于运行故障诊断是很关键的,仅凭这样说我很难诊断的。
233.问:二沉池出水堰下长满青苔,NH3-N=0.88mg/L,(TP、TN 没测),是不是说明出水 TP、TN 超标?如这样该怎么处理?
答:二沉池出水堰下长满青苔不一定说明出水TP、TN 超标,即使出水只有很微量的营养物质,由于出水不断地在流过,青苔也可在光照下条件不断获取营养而繁殖。出水堰青苔只能清扫。
234.问:我们的装置(活性污泥法 A/O)的 A 池出现了一层厚厚的浮泥,向被子一样盖着,是否是产生的气体附在污泥上起来的? 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减少?A 池有搅拌机,单纯提高搅拌机转数是否可行?
答:这是很具体的运行问题,不身临其境观察很难说准的,只能大致分析一下。A 池上一层厚的浮泥,估计是 A 池局部厌气造成的。A/O 工艺的 A 池是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如果搅拌效果不好,部分污泥可能在池底部沉积而发酵并上浮,所以搅拌机的运行一定要控制好,能提高搅拌机转速就应该提高。
235.问:化学法除磷按 1gP+0.9gAL 的方法对吗?我现在采用 1gP+1.5gAL 投加 PAC, 除磷效果不好(原水 P2.5mg/L,要求 0.5mg/L),出水 P1.3mg/L就是降不下来,请帮忙分析一下原因?
答:按 1gP+1.5gAL 投加 PAC 已足够有余了,考虑到不完全反应的因素,这样的投加量是合理的,要确认pH 的控制范围,在中性偏酸时的除磷效果较好。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可用石灰来除磷,但投加量要大一些,因为用石灰除磷时 pH 要较高。
236.问:我们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和少量屠宰厂的污水,工艺是: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化学除磷—斜板沉淀—出水。pH 值在 7.3—8.5 之间。我以前试过用石灰水上清液除磷,没有效果。是不是直接投加石灰浆?投加量和浓度如何控制?
答:石灰水上清液当然不行,要投加石灰浆,投加量要试验确定,并适当过量投加。
237.问:我们用的是生物接触法(组合填料),把好氧池中的观察填料拎上来看已发黑,有恶臭。我觉得这负荷太高所以回流沉淀池污泥来增加生物量,不知这样是否妥当?若不回流则水特别清,但处理效果不好。混凝剂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回流污泥是从第一个沉淀池回流的,应该不存在污泥中毒吧?如果聚铝不合适,那该用什么呢?另外我们最后有气浮,用的也是聚铝,不知道是否合适?
答:你的问题回答如下:(1)好氧池的水清很正常,水清也不说明 COD 等的浓度低;(2)生物接触法的负荷是容积负荷,与填料上的生物膜量无关,填料上生物膜太厚会影响处理效果的,所以生物的厚度要控制;(3)没特殊情况沉淀池污泥不要回流,会增加好氧池的耗氧量(额外耗氧),观察填料上的生物膜发黑说明好氧池已严重缺氧了;(4)应该增加好氧池的曝气量,好氧池出水端的 DO 应该控制在4mg/L 以上(与活性污泥法不同的);(5)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就没问题,气浮用聚铝可以的。
238.问:本单位用的是船型一体化氧化沟,前面设置水解酸化池,每天处理5000-7000吨 (印染废水占 80%, 生活 20%), 进水 COD609mg/L, BOD329.1 mg/L,SS310.6 mg/L。 出水效果一直不好,且有色度,感官很不好,出水 COD150-200mg/L, BOD 为 50-90mg/L, SS100mg/L 以上。由于水量太小,不能连续进水。氧化沟排泥通过管道流到进水泵房再抽到水解池通过池中的排泥管排出,这样的工艺是否合理?
答:不合理!因为所用的工艺不符合废水特性,如:废水的可生化性不错,没必要设置酸化;在生化前应该设置混凝等预处理工序。
239.问:隔油池里的油最终怎么处理,因为油很少不考虑回收,是否要单独加药破乳?
答:如果油多会有人来收的,油少就不好办,隔油后的水中还会有乳化油,要进一步处理,如:采用混凝气浮法。
240.问:咨询关于环氧乙烷处理的的问题。因为环氧乙烷可以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有毒的乙二醇,想将生活污水和环氧乙烷通过同一个生化反应池来处理,这样是否可行?
答:没错!应该混在一起处理。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