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讯:作为SCR脱硝反应还原剂使用的氨, 以液氨的形式储存。 在气化器里气化后, 用空气稀释,在脱硝催化剂层上游的位置通过注氨喷嘴注入烟道内。因为氨气有剧烈的刺激和臭味,因此,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氨的设备必须是具有充分安全措施的设备。同时处置氨气时,也要根据氨气的特性,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物理性质
状态 气体 ( 常温、常压 ),液体 ( 常温、加压 )
颜色 无色
气味 使呼吸阻塞样的刺激味
比重 0.5692 (气体, 空气重度=1 时)
0.676 ( 液体,≦-33.4℃ 时)
沸点 -33.4 ℃
融点 -77.7 ℃
燃点 651 ℃
爆炸限 与空气混合 15.7~27.4 % (体积)
与氧气混合 14.8~79 % (体积)
蒸气压 4.379 atm(437.9kPa)(在0℃时 )
溶解度 47.3g/100g H2O (在0℃时, 1atm )
34.6 g/100gH2O (在20℃时, 1atm )
临界温度 132.4 ℃(临界温度即加压使气体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临界压力 115.5 atm(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2.化学性质
可燃性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虽然在空气中难以燃烧, 但在空气中持续接触火源, 便会发出黄绿色的火焰,燃烧后生成氮和水。
引火性 虽然引火的危险性较少, 但要注意对火慎重。
燃烧性 氨的燃点是 651℃,通常不易燃烧。 但在空气中, 即使没有火源, 当加热到该温度以上时也会立刻燃烧。
爆炸性 氨按一定的比例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状态下, 遇火源即刻爆炸。与其它可燃性气体相比较, 虽然氨爆炸的范围比较窄, 因此以认为爆炸的危险性较低。但一旦进入爆炸范围, 那是极其危险的。 故而对氨的处置必须十分慬慎。 另外, 液氨与卤素氟、氯、溴、碘、强酸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而爆炸、飞溅。
腐蚀性 对铜、铜合金等有强烈的腐蚀性,氨系统中不宜使用铜质另件。
3.卫生预防措施
3.1 呼吸道保护
● 只有在明确了解氨气浓度在2%以下时, 才可以使用呼吸罐式氨用防毒面具。
● 在氨浓度大于 2% 或者不清楚的情况下, 必须穿戴送风式面罩,送入空气或者氧气,以供呼吸。
● 当要进入密闭的、换气不良的场所时, 在戴上呼吸保护器的同时, 请另外安排一人(或多人)并穿戴好防护用具在外面作为警戒, 以防不测。
● 使用的气体面具和呼吸防护用具应定期检查, 使用后要保持清洁以备后用。
3.2皮肤、粘膜的保护
下列保护器具, 适用于皮肤, 粘膜及眼睛的保护。
● 棉比羊毛的防护性更好, 所以使用木棉衬衫、裤子和内衣。
● 橡胶比皮革的防护性更好, 所以使用橡胶靴子、手套、围裙和外衣。
● 宽沿橡胶帽子或毡帽。
● 护眼镜等。
3.3急救措施
3.3.1 通则
无论何种场合, 首先要把患者运到无氨气的安全场所, 在20 ℃左右的温暖房间内保持安静, 并尽快联系医生接受治疗。
对神志不清的患者, 千万不要从口中喂食。
如果患者能够饮用饮料, 应给以大量的 0.5% 柠檬酸溶液或柠檬水。
3.3.2 对皮肤的处置
立刻脱去全部脏衣服, 将受损的部位用充足的冷水冲洗10分钟以上。接着, 如果可能的话, 用柠檬汁, 柠檬酸或 2% 醋酸,或2% 的硼酸水冲洗, 最后, 再一次用清水洗净。
千万不要在受伤部位涂软膏之类的药。要用布把伤口盖上,并用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使布湿润。
3.3.3 溅入眼部的处理
立刻用充足的清水不断地一边洗眼, 一边让医生诊断。如果要用 5%的硼酸水来冲洗, 在准备硼酸水的过程时段里也必须用水不断地洗眼。
重要的是,力求尽快地将局部的氨完全除去,这对今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
3.3.4 吸入体内的处置
(1) 如呼吸停止的话, 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这时, 为了不伤及肺, 最好用口对口呼吸法 (从口中向伤者口中送入空气的方法)。
(2) 当呼吸已变得很弱时, 用 2% 硼酸水洗鼻腔, 让其咳嗽。
3.4对人体的危害性与对策
● 氨是敏感性气体,很低的浓度即可被察觉。通常 5~10ppm即可闻到臭气。
● 即使很少量的氨,一进入眼睛,就会因刺激而流泪。 一接触伤口,就会感到剧痛。
● 即是极稀薄的氨气,持续吸入,也会引起食欲减退,并对胃有损害。
● 浓度高的氨气,会直接侵害眼,咽喉等部位,引起呼吸困难,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 液氨及高浓度的氨,一旦进入眼睛,不仅感到疼痛,而且会溶入泪水之中,侵害眼内部。不仅要长期治疗,还可能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 液氨如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烫伤,冻伤等症状。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