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2015年3月31日降雨径流中重金属污染严重,浓度高于地表水环境Ⅳ类水质标准,如图3所示。
但是,由于水量控制的先导理念,导致在生物滞留设施的实际设计中,对水质的控制考虑不周,缺乏有效的预处理设施。
其次,过分夸大了生物滞留设施的净化效果,忽视了生物滞留设施可能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笔者采用普通惰性基质砾石作为生物滞留系统的填料,考察了其对径流雨水中磷素的去除,发现生物滞留设施对仅颗粒态污染物控制效果较好,对溶解态污染物几乎没有去除。
Dietz等通过长期实际监测,发现生物滞留设施存在明显的营养盐溶出问题,出水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进水浓度。
1.3设计方法简单,未按控制目标进行设计
通常,国外采用3种方法对生物滞留设施进行设计,如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蓄水层有效容积法和基于汇水面积的比例估算法。其中,基于达西定律的渗滤法忽略了生物滞留设施自身构造空隙储水量的潜力和植物对蓄水层的影响;蓄水层有效容积法虽考虑了植物对蓄水层储水量的影响,但并未考虑设施的渗透能力和空隙储水能力;基于汇水面积的比例估算法认为生物滞留设施服务的汇水面积比例为5%~10%。
我国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大多采用简单的蓄水层有效容积法,如式(1)所示,仅考虑了径流体积的控制,大多未考虑设施的渗透能力、蓄水层植物的影响、土壤填料空隙储水能力等因素。此外,在径流雨水污染严重的区域,应建立以污染物削减控制为目标的生物滞留设施计算方法。针对目标污染物,可通过改进填料种类、优化构造等途径强化污染物去除;如对径流雨水中磷、重金属去除要求较高时,可添加含铁、钙等元素较多的填料等。
V=φAH(1)式中V——控制调蓄容积(蓄水层容积);
φ——为综合径流系数;
A——汇水面积,hm2;
H——年降雨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
1.4忽视了设施长期运行维护的设计
在生物滞留设施建设过程中,常出现为赶工期而设计施工不当,缺乏长期运行维护的考虑。对生物滞留设施进行长期的工程追踪可为生物滞留设施的评价、运行维护获得第一手资料,是海绵城市持续推进的有力保障。
2生物滞留设施应用案例分析
道路是城市中一种典型的硬化下垫面,产生的雨水径流峰值高、总量大、污染较严重。生物滞留设施作为海绵型道路建设的常用技术,可有效净化雨水、削减峰值流量,提高汇水区域的综合排水能力。针对文中提出的关于生物滞留设施工程应用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北京市某道路生物滞留设施为例进行分析,详见图4和图5。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