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
3.1.1 两系统对COD去除效果
图1和图2分别为S1和S2对进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由图可知,对于S1,采用单纯的MBR工艺时,系统进水COD变化范围不大,最大值为116.05 mg/L,最小值为89.32 mg/L,平均值为104.15 mg/L,出水COD变化范围在36.9~72.32 mg/L之间,出水COD平均值为59.35 mg/L。
MBR上清液COD在运行第9天后开始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包括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截留在反应器中,形成了大量的大分子物质的积累,因此造成MBR上清液COD值越来越高。然而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在微生物产物的作用下,MBR内的微生物经过充分驯化,开始对大分子有机物慢慢降解,上清液COD浓度逐渐降低。
另外,当运行时间超过31 d后,MBR上清液COD又出现上升的现象,原因有两方面:(1)HRT的延长:在这段时间MBR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由原来的10 h调整至12 h,HRT的延长使反应器中底物浓度相对缺乏,微生物量相对升高,导致F/M很小,微生物间争夺营养的矛盾异常尖锐,由于底物营荞的极度贫乏导致微生物大量的死去。
同时,随着微生物内源呼吸速率的增加,又会产生大量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6],使得混合液上清液的COD上升;(2)温度: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与周围的温度关系密切,在15℃~30℃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生理活动旺盛,在此温度范围外,均会导致活性污泥反应程度受到某些不利影响[7],而在这段时间内MBR池中的温度基本维持在11℃左右,导致活性污泥生化效果变差,所以上清液COD有所上升。
3.1.2 各系统种COD去除率的分配
图3和图4为S1和S1中COD去除率的分配情况。由图3可知,S1对COD去除率的贡献为4.9%~36.8%,平均则为26.8%,膜组件截留作用对COD去除率贡献在4.1%到37.9%之间,平均为22%左右,从而可以使总去除率达到43.1%。这说明在MBR反应器中虽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起主要作用,但效果并不稳定,而膜的分离作用则是保证系统出水水质稳定的关键,进一步加强了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
由图4可以看出,对于S2,即采用ASBR-MBR组合工艺时,在运行的前8天,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去COD的去除率很低,平均为4.9%,甚至前3天还出现其上清液COD比进水高的现象,因为ASBR中的泥取自于某污水厂好氧生化池经密闭隔绝空气15天而形成的厌氧泥,其混合液种的COD较高才导致这种现象,随着系统的稳定,ASBR对COD去除率在9.5%~47%之间,平均为27%左右。膜生物反应器对COD去除率的贡献平均为31.2%,膜组件对COD去除率的贡献在12%~45.7%之间,平均为29.3%。
图5 各系统对水中色度的去除
3.3 浊度和SS的去除
浊度、SS及细菌的去除机理:膜过滤原理。中空纤维膜的分离机理是筛孔分离机理,在中空纤维膜壁上有数纳米(有制膜技术控制筛孔大小)的贯通孔,在压力驱动下,尺寸小于膜分离孔径的分子或粒子,可穿过纤维壁,而尺寸大于膜分离孔径的分子或粒子则被纤维壁所截留,从而实现大小粒子的分离[10]。
浊度是水中除溶解态的分子、离子和粒度很大的物质以外,不同大小、比重、形状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等杂质对光线散射和吸收所产生的一种光学性质,是表示水质的重要物理外观指标之一。本实验S1和S2系统膜出水的浊度均小于3 NTU,原因在于产生浊度的物质的粒径一般在0.01~0.05 μm,通常远大于膜孔径。
因此,膜组件截留水中微小絮凝体,去除水中残留的悬浮固体和部分有机物的作用显著。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浊度主要依靠膜组件的机械截留作用。
对于SS,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S1和S2的出水均未检测出SS,及两系统出水清澈,无味,无可见悬浮物,这说明其出水水质项目中SS的处理效果比传统的活性污泥要好的多。同时S2在运行前期出现污泥膨胀现象,但由于膜的高效截留作用,膜出水也未检测出SS,所以不论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污泥是否膨胀,都对出水水质的SS不产生任何影响,充分体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优越性。
3.4 铁盐的去除
S1和S2对水中铁盐的去除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以发现采用单纯MBR工艺(S1)时,其进水铁盐浓度为1.90 mg/L,MBR上清液中铁盐浓度为0.85 mg/L,出水铁盐浓度为0.25 mg/L,系统对铁盐的总去除率为86.8%,MBR的生化作用去除率为55.3%,膜过滤的贡献为70.6%;而采用ASBR-MBR组合工艺(S2)时,其进水铁盐浓度是1.95 mg/L,ASBR上清液中铁盐的浓度为0.72 mg/L,MBR上清液中铁盐的浓度为0.30 mg/L,出水中铁盐的浓度为0.05 mg/L,S2对水中铁盐的总去除率为97.4%,其中,ASBR贡献率为63.1%,生化系统贡献率为58.3%,膜过滤的贡献率为83.3%。这两种工艺对铁盐的去除效果都比较好,ASBR、MBR和膜组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