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ASBR、MBR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废水中,在一定时间内对铁离子几乎同时有静电吸附作用、酶的催化转化作用、螯合或络合作用、絮凝作用和包藏共沉淀作用,以及对pH的缓冲作用,使得铁离子沉集,另外还有部分为膜及其覆盖层所截留,使得废水得到净化。
图6 各系统对水中铁盐的去除
3.5膜区生物相的变化
本试验通过高倍显微镜每天对MBR滤池中的活性污泥进行生物相的观察。对于S1,即采用单独的MBR工艺时,在系统运行的前期阶段,污泥外观呈灰褐色,污泥絮体大而松散,和水相区别明显,生物相比较丰富,有大量的漫游虫,有部分的豆形虫、肾形虫、循纤虫和草履虫,钟虫极少且活性不高,形体较瘦。
当反应器处于稳定运行阶段时,污泥外观呈黄褐色,絮体变得非常细碎,和水相混合成均一粘稠的液体,污泥过滤性能变差,生物相中动物主要以钟虫为主,但数量不多,活性也不大,形体仍然较瘦小,可能温度过低造成。
试验后期阶段,污泥外观呈灰黑色,污泥浓度较低,絮体细小,生物相中仅有极少数的钟虫,甚至到最后几天基本上已没有微生物,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由于实验需要调整了水力停留时间,使容积负荷过低从而导致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从污泥浓度变低也能说明这一点;二可能是第一阶段实验的后几天温度基本保持在11℃左右,温度过低造成;三是由于活性污泥的吸附和膜的高效截留使无机物含量过高,污泥出现老化现象。
4. 讨论
由S1和S2两系统的对比试验可知,在COD、色度、铁盐和硬度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上,S2系统优于S1系统,即ASBR-MBR组合工艺优于单纯的MBR工艺;另外,ASBR-MBR组合工艺可以在短的水力停留时间、高的容积负荷、低的污泥负荷下运行且能达到预期处理目标;除此之外,在膜通量衰减方面,ASBR-MBR组合工艺处理此类废水时膜的衰减程度远远低于单纯MBR工艺。因此,ASBR-MBR组合工艺较适于印染废水的处理。
5. 结论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1.ASBR-MBR组合工艺对COD的处理效率高于单纯的MBR工艺。当进水COD平均浓度为137.48 mg/L时,S1和S2中MBR上清液和出水COD平均值分别为76.4 mg/L和81.3 mg/L、59.35 mg/L和57.03mg/L。
2.S1和S2中膜组件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22.04%和29.25%,其余则由生物处理单元降解。膜可以通过膜孔筛滤、膜孔和膜表面的吸附、膜表面的沉积层的筛滤和吸附等三方面的作用完成对溶解性有机物的进一步去除。
3.相比于S1,S2对印染废水具有更明显的脱色效果,其对水中浊度、SS的去除效果亦优于S1。
4.两系统的膜区生物相在实验运行过程中均遵循着相同的演变规律:前期阶段生物相比较丰富,有大量的漫游虫,有部分的豆形虫、肾形虫、循纤虫和草履虫;稳定运行阶段生物相中动物主要以钟虫为主。不同的是采用ASBR-MBR组合工艺,在运行稳定时出现少量轮虫。
参考文献:
[1] 明银安,陆晓华.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进展[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8):16~19.
[2] 王振东,张志祥. 印染废水的污染与控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1:19~23.
[3] 杨文彬. 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的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4,2:32~34.
[4] 程刚,同帜,郭雅妮,等. A/O-MBR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2007,27(2):40~43.
[5]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 曾一鸣.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7] 纪轩.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8] 顾国维,何义亮.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 周柏青. 全膜水处理技术[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0] 高永,胡荣政,朱青,等. MBR-光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10,36(3):112~115.
[11] 孟祥和,胡国飞. 重金属废水处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2] 韩剑宏,于玲红,张克峰,等. 中水回用技术及工程实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吴永,1986年12月出生,江苏省宿迁市,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大学本科 工作单位:浙江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水处理工艺设计。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