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讯:UASB法由荷兰Lettinga教授于1977年发明,与其他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一样,包括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等。UASB法具有不少优点,但该法一般不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悬浮固体的废水。近年来,国内对其设计研究及工程应用增多,技术发展亦较快。
UASB的设计
UASB反应器的高度选择是否恰当,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其高度一般在4-6m为宜。
高效的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条件:
a)污泥和水的混合物在进入沉淀区之前,以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固、液分离效果;
b)保持沉淀区内的液流稳定,其表面负荷应在3.0m3/(m2˙h)以下,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区前,通过入流孔道的流速不大于颗粒污泥的沉降速度,以免污泥因流速过大而被带出反应器;
c)液体上升通过污泥时,应有利于在反应器中形成污泥层。沉淀区斜壁角度要适当,应使沉淀在斜板上的污泥不积聚,尽快滑回反应区内,以维持反应区内高污泥浓度和较长的污泥龄;
d)应防止气室中产生大量泡沫,并控制气室的高度,防止浮渣堵塞出气管。
在沉淀区设计时,对于已经形成颗粒化的反应器,为了防止和减少悬浮层絮体污泥的流失,沉淀区的设计日平均表面负荷率一般可采用1.0m3/(m2˙h)一2.0m3/(m2˙h),对于未实现颗粒化的絮体污泥的日平均表面负荷率可采用0.4m3/(m2˙h)一0.8m3/(m2˙h)
问答对对碰
问题1:三相分离器设计的主要核心是什么?它的角度如何根据水质及工艺参数来确定?如何防止出水带泥花何克服浮沫问题?
回答:三相分离器的关键(核心),就是保证:产生的污泥量大于流失的污泥量,反应器中的污泥量是增加的。凡能达到此目的的,就是“好”三相分离器,别拘泥形式,落入“前人”的桎梏。出水带泥不能防,也不必防。浮沫不是问题。
问题2:三相分离器关键是哪里,如何设计?
回答: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个关键,关键之处各人看法不一,这样才有了各式各样的“三相分离器”。我个人有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1)三相分离器的功能是什么呢?A:是保留足够多的、活性的污泥在UASB内部;B:对污泥进行筛选。设计时要牢牢抓住主要功能,兼顾辅助功能。
2)设计UASB时就应该预先估计(设定)污泥的粒度、比重(将来的污泥是不是颗粒的),并估计污泥所产的气泡大小。
3)弄清楚UASB污泥“流失”的原理。我认为: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正常运行时(不是酸败期、没有急性中毒、没有水力和负荷冲击、……),流失是缓慢的,灾难性的结果是长期问题的积累。污泥流失是污泥上所附的气泡所致,当污泥和气泡形成的“团”和水流同速运动时,就要流出去了。
4)“理论计算”的重要性远低于工程经验和教训,而对教训的把握又靠“理论”,否则盲目的“改进”,事倍功半。
5)除工艺问题外,还应抓住力学、材料、防腐……等工程问题,往往小问题引发大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造价也是大问题,过去的价格不是很正常,现在应该从设计上提高和其他技术的竞争力。
问题3:简单谈下UASB的跑泥。
回答:厌氧系统对泥水沉淀分离有个致命的影响,就是产气,不论是水解还是经过三分分离后的泥水,都或多或少的还会存在产气的可能。微小的气泡附着于污泥上,污泥的比重降低,自然不利于沉淀,甚至出现大团的污泥上浮。那么抑制产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对于UASB等来说,减少出水COD就等于减少沉淀区的产甲烷底物
问题4:公司的处理设施即将运行,UASB池厌氧菌也准备购置和培养,请问培养这一段时间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污水浓度控制多少适宜?
回答:浓度控制是调试阶段的“表相”,不是内核。控制负荷在你污泥能承受的负荷之下。
问题5:UASB在正常运行时,需要添加面粉,葡萄糖,尿素,和磷肥吗?
回答:UASB要注意好pH、温度和碱度。碳源在你进水时就已提供。正常运行时,不需要外加其他物质。进水如果含有有机氮,出水氨氮可能还会升高。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