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研究现状
研究者对SCO氧化催化剂的研究由最初的单一化合物(如活性炭和硅胶)逐渐发展为复杂的多种金属复合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等。贵金属催化剂成本昂贵且不易获得,近年来研究者趋向于研究价格相对低廉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虽然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自身催化活性不高,但可通过多种金属氧化物复配形成多元氧化物,改善催化活性。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亦受载体影响,常用的载体为γ-Al2O3、SiO2、TiO2、ZrO2及复合氧化物。
4.1 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
鲁文质等[20]制备了γ-Al2O3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活性顺序为Mn>Cr>Co>Cu>Fe>Ni>Zn,其中Mn(15%)/γ-Al2O3于300℃下对NO的氧化率最高,达74%。赵清森等[30]发现:CuO(8%)-CeO2(2%)-Na2O(1%)/γ-Al2O3催化剂对NO的氧化率在250~450℃时可稳定在70%以上,且在350℃时达最大值75%;CeO2和Na2O的引入可提高Cu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促进NO的吸附并延缓其解吸附;表征发现催化剂的孔结构在反应前后变化不大,活性组分CuO在反应后仍处于单层分散状态,因此催化剂活性未受影响。
以γ-Al2O3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抗硫性普遍较差[31]。李平和赵越等[32-33]研究发现,反应体系内通入适量SO2可提高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SO2可与NO等吸附物结合形成活性吸附物种),但当载体表面被强吸附的SO2覆盖后,催化剂活性衰退。
赵秀阁等[34]发现SO2可抑制产物NO2在Co3O4/γ-Al2O3催化剂表面形成硝酸钴,使低温下生成的NO2可随时脱附,但SO2亦可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硫酸盐,使催化剂中毒失活。因此,增强催化剂抗硫性的关键是抑制催化剂的活性组分转化为硫酸盐。
4.2 SiO2负载型催化剂
大量文献报道指出SiO2对催化剂活性有促进作用。黄明等[35]发现:Cu-Mn/SiO2对NO的氧化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升,于300℃达到最大值70%;介孔SiO2载体具有疏水性,水蒸气或SO2单独存在对催化剂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当烟气中同时加入水蒸气和SO2后,催化剂失活明显。
此外,Co类催化剂也具有较高的NO催化氧化活性[36]。高冬梅等[36]采用共沉淀法和微乳法制备的Co3O4(25%)/MPS催化剂于300℃对NO的氧化率达80%;表征发现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大,活性组分Co可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
4.3 TiO2负载型催化剂
TiO2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氧化物,被广泛用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TiO2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抗硫性,SO2吸附于TiO2上形成Ti(SO4)2和TiSO4等硫酸盐,该硫酸盐于300℃以上热分解。催化剂吸附的SO2在此温度可基本完全脱附且无明显转化,不易发生硫酸盐化使催化剂失活。鲁文质等[20]研究表明:
TiO2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不如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仅Mn/TiO2和Cr/TiO2于300℃下对NO的氧化率接近50%;与γ-Al2O3载体相比,TiO2载体比表面积较小,活性组分难以在催化剂表面分布均匀,催化剂活性有所降低。张俊丰等[37]通过研究MnOx(20%)/TiO2催化剂发现:
在反应体系中通入10%水蒸气后,催化剂对NO的氧化率由89%降至68%后保持稳定,切断水蒸气后催化剂活性可恢复,此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水蒸气性能;但水蒸气和SO2同时存在会使催化剂活性显著降低且不可恢复;红外分析表明,活性组分MnOx在SO2存在时会被硫酸盐化,使催化剂失活。合成方法对催化剂的活性也有一定影响。
Wu等人[38]采用沉积-沉淀法(DP)和浸渍法(WI)合成了一系列MnOx/TiO2催化剂,研究发现MnO(0.3)/TiO2(DP)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活性组分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其氧化效果明显优于MnO(0.3)/TiO2(WI)。An等人[39]采用浸渍法将MnOx负载于3种不同形态的TiO2载体上(锐钛型、金红石、P25(P)),发现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MnOx/TiO2(P)>MnOx/TiO2(A)>MnOx/TiO2(R);P25载体可有效抑制催化剂烧结团聚,促进活性组分Mn2O3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成和分散,提高催化剂的氧化率。
陈霞等[40]研究发现CuCoOx/TiO2催化剂的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升,且具有良好的单独抗水蒸气和抗硫性能。李小海等[41]将Ce掺杂到Mn/TiO2中制备Ce-Mn(20%)/TiO2催化剂,研究发现Ce的添加可促进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增强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催化剂对O2的吸附能力,提高催化剂活性。
罗晶等[42]发现:通入水蒸气和SO2会在Cr-Ce/TiO2催化剂表面生成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使催化剂活性降低;停止通入后催化剂活性可部分恢复。赵宁等[43]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x/TiO2、CeOx/TiO2、CuCeOx/TiO2和MnCuCeOx/TiO2催化剂;研究发现,Cu、Ce元素复配后制备的CuCeOx/TiO2催化剂氧化活性明显优于单独负载Cu、Ce氧化物的催化剂,掺杂Mn可进一步提高CuCeOx/TiO2催化剂活性。
徐文青等[44]发现:掺杂Mn也可提高Co/TiO2催化剂的活性,其中Mn(0.3)Co(0.7)/TiO2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较大,催化剂氧化率最高;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生成的桥式NO3-易转化为NO2,提高催化剂的氧化性。郑足红等[45]制备的Mn(10%)-V(3%)-Ce(20%)/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氧化活性,其中CeO2和V2O5两种组分均可增强催化剂的低温活性。表3为上述以TiO2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性能。
表3一些以TiO2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性能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