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污泥入炉方案的确定
污泥入炉方式可分为直接入炉和后混入炉两种方式。后混方案除了通过改变干化机运行工况调节干化出泥含水率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干湿污泥混合比例调节入炉污泥平均含水率,能更好地应对污泥含水率和热值短时或者季节性波动对系统的影响,保证焚烧系统稳定、经济地运行,因此设计采用后混入炉方案。
3.4后浓缩方案的确定
石洞口现状机械浓缩+脱水工艺存在加药量大、稳定性差等问题。统计厂内现状脱水污泥含水率,带机一般维持在83%以上,离心机在81%~82%,大大降低了干化焚烧设施的能力和效率。
对机械浓缩后的污泥进行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在静置沉降12h后,含水率由97.3%降至96%,体积则减小为原来的67.5%。因此在现有污泥机械浓缩和脱水设施之间,增设污泥重力浓缩池,通过低能耗的重力沉淀方式降低污泥含水率,同时起到减少药剂投加和调蓄稳定作用。
3.5烟气处理工艺的确定
国内尚无污泥干化焚烧专用的烟气排放标准,设计时可参照的是《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石洞口现状采用的“半干法喷淋+布袋除尘”工艺已能满足上述标准。但考虑到污泥和垃圾成分的区别、焚烧炉型的区别、以及环境标准提高的预期,烟气处理系统参照了较为严格的欧盟标准,采用了“旋风除尘+半干法喷淋+布袋除尘+脱酸洗涤+再热”较为完整和高效的烟气处理工艺。
3.6主要设备选型
干化机是整个工程的核心设备,可选的机型包括流化床、圆盘式、薄层、带式、转鼓式、桨叶式等,其中流化床和桨叶式在国内已有较多成熟应用。因此老线流化床干化考虑改造后保留,而新线推荐采用热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占地面积较小、国内已有成熟应用的桨叶式干化机。
目前国内外用于污泥焚烧的炉型有立式多膛炉、回转窑焚烧炉、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和鼓泡流化床焚烧炉。鼓泡流化床因其热容量大、能适应污泥含水率和污泥量变化、燃烧稳定且充分、内部无运动部件、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是目前主流的污泥焚烧炉型。因此本工程采用鼓泡流化床形式的焚烧炉。
3.7现状主要问题及启示
由于实际脱水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远未达到原设计的70%,造成现状干化设施实际处理能力偏小,从而限制了整个工程的处理能力。因此在新线设计时,在对现状脱水污泥含水率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用了80%,并且在干化机配置上留有余量。
石洞口实际运行中发现,污泥的含砂量较高,流化床干化机内换热面的磨损相当严重,是设备故障和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新线设计中考虑对干化机换热面进行碳化钨耐磨喷涂。
老线采用半干法+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新的焚烧烟气排放标准,因此新线设计时选用了完善的烟气处理工艺,能够满足现行最严格的上海市地方标准。
4工艺设计
4.1总体设计
本工程工艺系统主要由污泥浓缩脱水系统、污泥储运系统、污泥干化系统,污泥焚烧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处理系统、辅助系统等组成。工艺流程见图1。
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经机械及重力浓缩后离心脱水,脱水污泥送湿污泥料仓贮存;吴淞、桃浦两厂的脱水污泥车运至石洞口厂,卸至地下式接收仓后泵送至湿污泥料仓。料仓内的脱水污泥送至干化机干化处理后,送入流化床污泥焚烧炉进行焚烧。焚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锅炉生产蒸汽回用于污泥干化。
焚烧产生的烟气经“喷尿素(SNCR)+旋风除尘+半干法喷淋脱硫+袋式除尘(前喷活性炭和消石灰)+湿式洗涤+烟气再热”处理后通过烟囱达标排放。余热锅炉、旋风除尘器和半干脱酸塔产生的灰渣按一般废弃物处置,布袋除尘器截留粉尘及废弃布袋按危险废物处置。外加热源是石洞口发电厂提供的废热蒸汽,热媒采用蒸汽。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