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以石灰石-石膏法为基础的多种湿法脱硫工艺(传统空塔、复合塔、pH值分区)适用于各种煤种的燃煤电厂,脱硫效率95.0%~99.7%。由于不同工艺使用的脱硫浆液在塔内传质吸收方式上存在差异,造成脱硫效率、能耗、运行稳定性等指标方面各不相同,应统筹考虑,选择适用于不同烟气SO2入口浓度条件下的达标排放技术。
c)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主要以生石灰粉或生石灰浆液为吸收剂,脱硫效率一般在93%~98%之间,对于烟气中SO2浓度在3000mg/m3以下的中低硫煤,SO2排放浓度可满足100mg/m3的要求。适合于300MW级及以下燃煤锅炉的SO2污染治理,并已在600MW燃煤机组进行工程示范,对缺水地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炉内脱硫的基础上增加炉外脱硫改造更为适用。
d)氨法脱硫技术的吸收剂主要采用氨水或液氨,脱硫效率95.0%~99.7%,脱硫系统阻力小于1800Pa。氨法脱硫技术对煤种、负荷变化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用于附近有稳定氨源、电厂周围环境不敏感、机组容量在300MW级及以下燃煤电厂。
e)海水脱硫技术利用海水天然碱性实现SO2吸收,系统脱硫效率95%~99%。对于入口SO2浓度低于2000mg/m3的滨海电厂且海水扩散条件较好,并符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时,可以选择海水脱硫。
5.4低氮燃烧与烟气脱硝技术
5.4.1一般规定
5.4.1.1
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火电厂NOX控制的首选技术,与烟气脱硝技术配合使用实现NOX达标排放或超低排放。
5.4.1.2
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和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
5.4.2低氮燃烧技术
5.4.2.1技术原理
a)低氮燃烧技术是通过合理配置炉内流场、温度场及物料分布以改变NOX的生成环境,从而降低炉膛出口NOX排放的技术,主要包括低氮燃烧器(LNB)、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等技术。
b)低氮燃烧器(LNB)技术是通过特殊设计的燃烧器结构,控制燃烧器喉部燃料和空气的动量及流动方向,使燃烧器出口实现分级送风并与燃料合理配比,减少NOX生成的技术。
c)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通过控制空气与煤粉的混合过程,将燃烧所需空气逐级送入燃烧火焰中,使燃料在炉内分级分段燃烧,减少NOX生成的技术。
d)燃料分级燃烧技术是在主燃烧器形成初始燃烧区的上方喷入二次燃料,从而形成富燃料燃烧的再燃区,当NOX进入该区域时与还原性组分反应生成N2,减少NOX生成的技术。
5.4.2.2技术特点及适用性
a)技术特点
低氮燃烧技术具有不需要添加脱硝剂,改造容易,投资和运行费用低,运行简单、维护方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但其NOX减排效率会受到燃烧方式、煤种、炉型和锅炉容量等因素影响。
b)技术适用性
低氮燃烧技术仅需对锅炉内部进行改造,适用性强,是控制NOX的首选技术。低氮燃烧器(LNB)一般配合空气分级燃烧使用,应用广泛。燃料分级燃烧对二次燃料要求较高,系统相对复杂,应用受到限制。
c)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①影响低氮燃烧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炉型、机组容量、煤种、燃烧方式(切向燃烧、前后墙对冲式燃烧、W火焰燃烧)、低氮燃烧技术种类等。
②低氮燃烧器减少
NOX的性能主要受燃烧器的种类、煤粉细度、烟气流场等影响。空气分级燃烧减少NOX的性能主要受主燃烧区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温度等影响。燃料分级燃烧减少NOX的性能主要受二次燃料种类的影响,采用碳氢类气体或液体燃料作为二次燃料时NOX控制效果较好;采用煤粉作为二次燃料,煤粉挥发性高和细度小时NOX控制效果较好。d)污染物排放与能耗低氮燃烧器技术NOX减排率可达20%~50%。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在燃用挥发分较高的烟煤时,14配合低氮燃烧器使用,在不降低锅炉效率的同时,可实现NOX减排率40%~60%。燃料分级燃烧技术NOX减排率可达30%~50%。低氮燃烧技术一般不增加能耗。
e)存在的主要问题
低氮燃烧器技术易导致锅炉中飞灰的含碳量上升,降低锅炉效率;若运行控制不当会出现炉内结渣、水冷壁腐蚀等问题,影响锅炉运行稳定性。
5.4.2.3技术发展与应用
针对燃煤电厂煤质多变、机组负荷波动较大的特点,采用多功能船型煤粉燃烧器、双通道低NOX煤粉燃烧器、可调式浓淡燃烧器、风包粉系列低NOX燃烧器、高浓度煤粉燃烧器、低NOX同轴改良型燃烧器等技术,可实现NOX的减排、增加锅炉运行的稳定性。
5.4.2.4主要工艺参数及效果
低氮燃烧技术NOX减排效果,因煤种、炉型、机组容量和燃烧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主要低氮燃烧技术及效果见表12。
表12低NOX燃烧技术及效果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