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要构(建)筑物及设备
3.1集水井
集水井尺寸为5m×2.5m×8.8m,有效水深为2.5m.设潜污泵2台,1用1备,Q=70m3/h,H=13m,N=5.5kW;设提篮格栅1台,尺寸为0.6m×0.5m×0.6m。
3.2格栅井
格栅井尺寸为2.5m×0.6m×1.5m,钢砼结构,栅前水深0.3m,渠宽0.6m.内设格栅机1台,栅条间隙5mm,功率0.75kW。
3.3调节池
调节池尺寸为12m×9m×5.6m,钢砼结构,超高0.75m,有效容积520m3,HRT=8.3h.设潜污泵2台,1用1备,Q=70m3/h,H=13m,N=5.5kW;设潜水搅拌机1台,功率5kW,叶轮直径615mm,转速480r/min。
3.4絮凝反应罐及气浮系统
絮凝反应罐尺寸为D2.6m×3m,钢结构,超高0.35m,有效容积14m3,HRT=13min;设絮凝搅拌机1台,转速8r/min,功率0.75kW.气浮系统日处理量1500m3/d,尺寸为7m×2.5m×2.5m,HRT=25min.配套高效溶气系统1套(溶气泵、溶气罐等),PAC、PAM加药系统各1套。
3.5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尺寸为12m×3.3m×5.6m,超高0.55m,有效容积200m3,HRT=3.2h,填料BOD负荷2.4kg/(m3˙d).设布水装置1套,曝气装置1套;组合填料123m3,填料直径150mm,片间距100mm;填料架1套,采用槽钢和螺纹钢焊制而成。
3.6接触氧化池
接触氧化池尺寸为12m×10.2m×4.9m,超高0.7m,有效容积600m3,HRT=9.6h,填料BOD负荷0.7kg/(m3˙d).设曝气盘420套,型号KKI219;组合填料380m3,填料直径150mm,片间距100mm;填料架1套,采用槽钢和螺纹钢焊制而成。
3.7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尺寸为12m×3.5m×5.6m,钢砼结构,超高1.0m,表面负荷1.6m3/(m2˙h).设D80斜管38m3;填料架1套,采用槽钢和扁钢焊制而成。
3.8中间水池
中间水池尺寸4m×4m×5.6m,钢砼结构,超高1.3m,HRT=1.0h.池内设出水提升泵2台,1用1备,Q=50m3/h,H=8m,N=4.0kW;地下设备间内中间水池旁设过滤泵2台,1用1备,Q=25m3/h,H=42m,N=7.5kW。
3.9砂滤罐、活性炭吸附罐
砂滤罐、活性炭吸附罐各1套,罐体直径1800mm,滤速8.2m/h,碳钢材质。
3.10消毒池
消毒池有效容积100m3,设计每天杂用水回用量为500t,储水量为回用总量的20%.地下设备间内消毒池旁设带机冲洗泵1台,恒压变频供水系统1套,Q=25m3/h,H=50m,N=(2×7.5)kW。
3.11污泥处理系统
污泥处理系统每天产泥0.45t,有效体积56m3(含水率99.2%).污泥浓缩池尺寸为5.5m×4m×5.6m,超高1.2m,有效容积30m3,HRT=12.8h;地下设备间内设污泥螺杆泵2台,1用1备,Q=5m3/h,P=0.6MPa,N=2.2kW.带式压滤机1套,带宽0.6m,处理量3~5m3/h.PAM污泥加药系统1套。
3.12地下设备间
地下设备间除设置过滤泵、污泥螺杆泵、带机冲洗泵、恒压变频供水系统外,还有污泥泵2台,1用1备,Q=40m3/h,H=15m,N=4kW;鼓风机2台,1用1备,Q=13.5m3/min,P=0.06MPa,N=22kW;滤罐反冲洗泵1台,Q=90m3/h,H=34m,N=15kW。
3.13综合设备间
综合设备间平面尺寸为29.7m×9m,除设置污泥处理系统设备、加药设备、絮凝反应罐及气浮系统、砂滤罐及活性炭罐等设备外,还设有异味去除系统1套,处理风量Q=2500m3/h,P=1960Pa,N=2.2kW,紫外灯功率2.88kW;二氧化氯发生间1间,平面尺寸为3.2m×2.3m,内有二氧化氯发生器1套,发生量300g/h;化验室1间,平面尺寸为3.3m×2.3m;值班控制室、配电室1间,平面尺寸为9m×6m。
4调试与运行
4.1调试
向水解酸化池、好氧池中投加干污泥,投加量为池有效容积的0.5%~0.6%,污泥质量浓度为5~6g/L.打开水解酸化池、好氧池曝气管进行曝气,刚开始培养时,由于水量少,且24h曝气,1d后污泥量减少很多,而且产生些许泡沫,表明微生物营养缺乏。之后减少曝气时间,尽量减少泡沫的产生。
运行大约1周后,能看到填料局部黏附的少许污泥,有黏滑的感觉。大约2周后,明显能看到填料上面的生物膜,但较薄。第3周后,填料表面挂了厚厚的生物膜,且与填料结合紧密,表明水解池及好氧池填料挂膜成功。第4周,连续进出水,将水解酸化池曝气管关闭,使其好氧生物膜形成厌氧生物膜。第5周,连续进出水,二级处理系统出水COD保持在70mg/L以下,中水处理系统出水浊度保持在5mg/L以下,COD在38mg/L以下,都达到了设计的出水水质标准,调试结束。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