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防渗系统
防渗系统承担着填埋场运行期间的渗滤液导排任务,是填埋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天然基础层和地质情况的不同,防渗系统可分为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和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有主次两层渗滤液排水层,分别起到渗滤液收集和渗漏检测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地下水的入渗。
2.1主排水层
主排水层由透水材料(砂土或砾石)或者土工合成排水材料组成,其作用是降低主排水层上部的渗滤液水头,并将产生的渗滤液输送到位于该层底部的渗滤液收集沟中。主排水层上部是反滤层,反滤层材料的选择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要长期保持高透水性,二是要防止被上游的细土粒堵塞,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设计中应根据上游土粒的特征尺寸来确定反滤层材料的渗透系数、孔隙率等参数;主排水层的下部是上人工合成衬层,通常由两层土工膜包裹HDPE防渗膜构成,衬层铺设时应做成一系列坡型的折面,在每组折面的最低点设置渗滤液收集沟(见图2),收集沟边界以土工布作为反滤层,沟内由外裹土工布的HDPE开孔管和砾石填充,渗滤液经HDPD管统一收集后排至填埋区外的渗滤液调节池。
图2渗滤液收集沟
2.2辅助排水层
由于铺设期间的不规范操作、填埋过程中的锐物刺穿,以及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防渗膜的破损和开裂,因此,需设置辅助排水层来检测主排水层是否完好,以及收集透过主排水层的渗滤液,并将其排入填埋区外的渗滤液监测井中。
如果在渗滤液监测井中测得的渗滤液量小于规定的临界渗漏量,说明主排水层防渗系统是安全的,即使大于临界渗漏量,如果在填埋场下游的地下水监测中未发现污染物质,说明辅助排水层防渗系统是安全的,这也是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的优势所在。辅助排水层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为上人工合成衬层和下人工合成衬层,为了防止外部水分从堆体坡脚处渗入排水层,上下人工合成衬层在填埋区边界处应进行连接,并向上锚固,形式有3种,见图3。
图3上下人工合成衬层连接方式
3“三维”空间渗滤液导排系统
随着填埋场堆体负荷和运行时间的增加,堆体底部的防渗系统通常会发生淤堵,加之日覆盖层和中间覆盖层的存在引起局部渗滤液滞留和水位雍高,都会显著影响堆体的稳定性和渗滤液的收集排放。因此,除了堆体底部的防渗系统,还应设置水平导流层、导流盲沟、渗滤液抽排竖井等堆体内部的渗滤液控制设施,从而建立起“三维”空间的渗滤液导排系统。
水平导流层的作用是将局部滞留的渗滤液沿水平方向排出,实际工程中可利用土工复合排水网作为导排材料,在垂直方向按一定间距铺设于日覆盖或中间覆盖材料的上部;导流盲沟的作用与水平导流层相同,沟内由包裹土工布的砾石填充,主沟和支沟在水平方向连接成网状,各层盲沟在边坡处相互连通,形成渗滤液的渗流通道;抽排竖井由穿孔管、碎石层和反滤层组成,具有使用寿命长、不易淤堵、可兼做抽气井等优点,排水效果受堆体渗透系数、中间覆盖层、打井深度和井间距等多种因素影响。
4地下水导排系统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为了防止地下水浸入垃圾堆体,以及危害基础的稳定性,应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常见的地下水导排系统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通过设置帷幕灌浆垂直防渗系统来限制地下水的横向流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地下水位的降低;二是设置地下水导排盲沟,通过计算和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盲沟尺寸、间距和埋深,还应具备一定的防淤堵能力;三是采用井点降水,沿库区边界按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真空泵将集水管内的水抽出,从而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效果。三种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导排效果不尽相同,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经技术经济比较后进行选择。
5结语
综上所述,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污染性极强,因此,必须采取严格控制垃圾渗滤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垃圾填埋场中施工中,要应用合理的污染控制技术,合理设计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艺流程、开发新型的渗滤液处理系统,从而避免垃圾渗滤液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促进垃圾填埋场的技术发展。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