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器水质变化分析
整个研究过程中,ABR反应器氮素变化情况见图2。
结果表明,反应器出水NO-2-N质量浓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低于0.5mg/L,在阶段Ⅰ后期(17~27d)出现波动,出水平均在9mg/L,峰值达到11.2mg/L,阶段Ⅱ的第29d出水NO-2-N质量浓度为16.7mg/L。
从出水NH+4-N浓度来看,阶段Ⅰ、Ⅱ稳定在1mg/L以下,在阶段Ⅲ前期(46~57d)有小幅度波动,峰值达到约5mg/L,阶段Ⅲ后期稳定在2mg/L以下,这可能是由于进水COD的增加使得anammox菌产生不适反应,而在后期由于反应器A区除碳效率增加减缓了有机物对anammox菌的影响。
然而,反应器出水NH+4-N浓度在阶段Ⅳ出现上升,在18mg/L左右,在阶段Ⅴ出水NH+4-N质量浓度升至50mg/L,去除率大幅度降低。随着进水COD浓度的增加,A区反硝化作用增强,大量消耗进水的NO-2-N,造成进入anammox反应区(B区)的底物不足,降低了anammox过程的强度,导致NH+4-N去除量大幅度降低[14]。
从NO-3-N的生成量来看,反应器出水NO-3-N质量浓度均值一直维持在0.7mg/L,远低于进水中因杂质和硝化作用而带来的NO-3-N浓度(均值约18mg/L),说明出水NO-3-N远低于进水加Anammox过程所产生的NO-3-N量,在C区存在显著的反硝化过程[15]。
整个研究过程中TN的去除率波动较大,基本保持在70%以上(图3)。在阶段Ⅰ前期(1~16d)TN去除率均在98%以上,比传统厌氧氨氧化过程高出10%左右[16],认为在低有机碳源条件下,反硝化菌利用NO-3-N反硝化,提高了系统脱氮效果[17]。
在阶段Ⅰ后期(17~27d)由于出水NO-2-N的升高,导致TN去除率降低到94%,这与NO-2-N去除规律一致。在阶段Ⅱ前期,即进水COD质量浓度提高到60mg/L,出水NO-2-N质量浓度由阶段Ⅰ后期的9mg/L上升到第
29d的16.7mg/L,导致TN去除率再次降低到90%,2d后TN去除率回升到阶段Ⅰ前期的98%左右,说明反应器对COD的负荷冲击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在阶段Ⅳ和阶段Ⅴ,TN去除率逐渐降低,从阶段Ⅳ稳定期的90%到阶段Ⅴ的75%,主要是出水NH+4-N的增加所引起的,变化趋势与NH+4-N出水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从TN去除效果来看,当COD增加到180mg/L时,TN去除率降低至70%,对整个反应器脱氮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不同COD浓度下,ABR反应器COD平均去除率在85%以上(除COD质量浓度在40mg/L外)。在阶段Ⅰ,COD去除率从30%大幅提高到73%,表明反硝化性能驯化耗时较短。在阶段Ⅱ和阶段Ⅲ,COD去除率较之阶段Ⅰ只是小幅提高,平均提高了3%。阶段Ⅳ和阶段Ⅴ,反应器运行稳定后,COD去除率达到92%。
在整个研究阶段,每次增加进水COD浓度,COD去除率均会出现小幅降低,2~3d后,COD去除率会逐渐提高并呈现稳定趋势,表明反应器对COD的胁迫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见图4。
2.2ABR反应器中碳氮去除分布
进水中碳氮在反应器不同隔室之间的去除存在差异,其去除量见表2。
进水中COD大部分是在A区得以去除,在阶段Ⅰ,反应器在A区COD实际去除量是30.5mg/L,而根据碳氮质量平衡可以得到阶段Ⅰ理论COD消耗量为33.2mg/L[18],两者基本吻合,阶段Ⅱ~阶段Ⅳ的COD实际去除量和理论消耗量也基本一致。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