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与讨论
1COD去除
化工园区废水经过生物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为40~80mg/L,难以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在臭氧投加量为10~12.5mg/min的条件下,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处理过程中COD去除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
图2废水COD去除率的变化
由图2可以看到,分别以AC、N-AC、Na-AC和N-Cu-AC作为催化剂时,处理120min的COD去除率分别为53.5%、55.8%、60.0%和70.8%,相应的COD去除负荷分别为0.223、0.364、0.286、0.478kg/(m3˙d),处理后出水COD降至20mg/L以下,可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实验结果表明,N-Cu-AC具有较强的催化臭氧氧化活性。活性炭经硝酸改性且负载活性金属组分后,表面含氧官能团以及金属氧化物含量增加,显著促进了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提高了氧化能力,加快了COD氧化去除速率。
2pH变化
在臭氧投加量为10~12.5mg/min的条件下,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处理过程中废水pH的变化如图3所示。
图3废水pH的变化
化工园区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pH为5.8~6.2。由图3可以看到,在深度处理过程中,废水pH均有所降低。采用AC作为催化剂时,废水pH由6.06持续下降,处理120min时,废水pH下降至4.11。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处理能够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为中间产物小分子有机酸,小分子有机酸不断积累,造成废水pH持续下降。
采用N-AC、Na-AC和N-Cu-AC作为催化剂时,处理初期废水pH不断下降,但在处理后期废水pH有所升高。采用N-Cu-AC作为催化剂时,废水pH由5.82先下降至4.23,后不断上升,处理120min时,pH上升至4.96。这是由于中间产物小分子有机酸继续被氧化降解直至矿化,使得废水pH有所回升。以N-Cu-AC作为催化剂,废水pH下降和回升的幅度均较高,表明N-Cu-AC具有更强的催化氧化活性,加快了中间产物小分子有机酸的产生速率和后续矿化速率。
3生物毒性
在臭氧投加量为10~12.5mg/min的条件下,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处理过程中发光抑制率的变化如图4所示。
图4废水生物毒性的变化
化工园区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发光抑制率为82.5%~88.4%,存在较强的生物毒性。由图4可以看到,在深度处理过程中,发光抑制率均不断下降,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能够破坏降解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
处理60min时,废水的发光抑制率可降至-1.2%~-7.3%,表明此时废水成分的生物毒性作用消除,并且对发光细菌发光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以N-Cu-AC作为催化剂时,废水生物毒性的下降速率相对较快。实验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废水中具有生物毒性的成分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其能够被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破坏降解,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或完全矿化去除,从而消除了废水的生物毒性。
4B/C
化工园区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极差,B/C仅为0.04~0.06。在臭氧投加量为10~12.5mg/min的条件下,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考察处理过程中废水B/C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以AC、N-AC、Na-AC和NCu-AC作为催化剂,处理过程中废水的B/C均不断升高,处理60min时,废水的B/C升高至0.29~0.37。
可见,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可以有效氧化降解难降解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使其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或完全矿化去除,由此大大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以N-Cu-AC作为催化剂时,废水可生化性的改善最为显著。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