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热水解处理后的消化池进泥具有以下特性:
(1)消化池进泥的污泥浓度比普通污泥高1倍(含水率由96%降至92%),相应减少污泥体积50%。
(2)改善污泥的可生物降解性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污泥发酵产气量,降低污泥在消化池内的停留时间。
(3)降低污泥黏度,改善了污泥流动性和管道水力条件。
(4)提高了所产沼气中的甲烷成分。
(5)对污泥中的病菌、寄生虫卵等有杀灭作用,提高了无害化水平。
(6)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减少脱水污泥泥饼的体积,可节省运输费用和能量消耗。
2.2工艺参数差异
基于热水解污泥的特性,热水解厌氧消化较普通厌氧消化工艺参数差异如下(以清河第二再生水厂设计规模50万m3/d为基准):
(1)消化池污泥含水率降低:普通厌氧消化工艺污泥含水率在94%~96%;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污泥含水率在90%~92%。
(2)消化池停留时间缩短:普通厌氧消化工艺停留时间20~30d;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停留时间15d左右。
(3)有机物降解率:普通厌氧消化工艺有机物降解率>40%;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有机物降解率>50%。
(4)有机物负荷:普通厌氧消化工艺有机负荷1~3kgVSS/(m3˙d);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有机负荷2~5kgVSS/(m3˙d)。
(5)消化池数量减少:普通厌氧消化工艺需要8座消化池(单池有效池容11500m3);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仅需要4座同等大小的消化池。
(6)沼气产量增加:普通厌氧消化工艺沼气产量约34400Nm3/d;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沼气产量约51600Nm3/d。
3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技术特点
3.1钢制厌氧消化罐与混凝土厌氧消化池的工程特性对比
目前,国内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消化池外形多为圆柱形、卵形或龟甲形,大多为钢筋混凝土池体,土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周期相应较长。清河第二再生水厂采用圆柱形钢制消化罐,罐体材质为碳钢,与传统消化池(卵形池)比较具有下列特点(以单池有效容积12000m3为基准):
(1)地上结构,逐层焊接拼装,土建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4~5个月)较短。
(2)内外壁防腐做法:钢制消化罐喷砂除锈,富锌底漆+环氧煤沥青>300μm;混凝土消化池内壁需做防腐,液相部分采用聚合物涂料,气相部分采用H87涂料。
(3)保温做法:钢制消化罐外侧壁及顶部采用聚乙烯高发泡保温板保温,外敷彩钢板;混凝土消化池外侧壁及顶部采用发泡聚氨酯保温,外敷彩钢板或铝合金板。
(4)投资费用:钢制消化罐约600万元/池(包括基础处理、基底及池体等);同体积卵形消化池约1000万元/池。
3.2消化罐各部分特点
3.2.1消化罐进、出泥方式
消化罐采用底部进泥、下部排泥与上部排泥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如图4所示)。通过控制消化罐底部排泥管路上流量计进行底部排泥,从图4可看出,污泥进入消化罐后,在水平方向上沿顺时针流动一周后至底部出泥管,从而避免发生短流,有效排出罐底沉砂,也可通过上部溢流出料口排泥,溢流出料口同时具有水封功能,使罐内保持恒定的液位,在溢流出水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罐内沼气不会泄漏到罐外产生危险。
3.2.2消化罐污泥搅拌
为了使消化污泥混合均匀并协助气液相尽快分离,在消化罐内设有机械搅拌装置,在顶部安装立轴式搅拌器,轴上设有3层搅拌浆叶。其特点:①搅拌器顶部采用水封,密封水采用清洁自来水(或再生水),用于防止沼气顺轴泄漏到大气中;②安装比较简单,底部不需要支撑,避免了污泥在支撑点附近的淤积;③设置3层桨叶,液体流态为自液面中部向下、再沿周边向上,整个罐内液体混合较好,无死区,运行稳定可靠。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