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开发模式将因地制宜采取多种低影响措施进行建设,为便于比较,将传统开发模式作为采取海绵开发模式前的本底条件的估计。根据控规确定的城市用地布局,分别统计道路和地块的传统开发模式、海绵城市开发模式(即LID)下的年径流污染物总量,以及海绵城市开发模式相对传统开发模式的各项污染物去除率,见表6。
由表6可见,海绵开发模式下,LID设施通过对雨水入渗、截流、弃流和净化作用,有效降低了径流污染物总量,SS、COD、TN和TP的年污染物去除率分别达到44.7%、44.1%、45.3%和45.3%。
3.3径流峰值控制
洪峰控制和削减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控制目标之一。低影响开发系统能够通过各种设施的渗透和储蓄能力,将雨水径流纳入地下水层或者储存在种植土壤层的空隙中,或者暂存在调蓄设施形成的蓄水容积中,也可通过植物进行截留等,达到削减延迟洪峰的作用。
运用产流模块和管网汇流模块进行耦合计算,对各汇水分区的管网排水口的流量过程进行汇总统计,设计降雨历时为2h,重现期分别为2年、3年、5年和30年。统计海绵开发模式较传统开发模式各汇水分区管网峰值流量的削减率。考虑到径流路径对洪峰控制的影响,本次计算将地表和绿色屋顶的径流概化为依次经过透水铺装和下沉式绿地,最后汇至出水口。传统开发和海绵开发模式对各汇水分区的峰值控制效果见表7和图11。
从图12中可以看出,低影响开发措施对设计暴雨地面和管网径流洪峰切实起到了削减效果,同时雨量越小削峰效果越显著,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洪峰流量削减率逐渐减小。同时,各汇水分区LID的峰值削减效果有所差异,2年一遇设计降雨下湖潮河分区的削减率最高,径流峰值削减率达60.6%,而南部分区30年一遇设计降雨下的径流峰值削减率仅8.2%。
3.4峰现时间控制
由于LID设施具有一定的滞蓄功能,海绵城市较传统开发模式下,雨水管网的峰现时间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滞后,采用3.2节中的模型参数,模拟得到峰现时间情况如表8和图12所示。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