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新闻
  • 新闻
  • 产品
  • 企业
当前位置:环保 > 技术 > 正文

稳定塘处理污水的机理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

北极星环保网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张巍2018/5/30 12:12:09我要投稿
所属行业: 水处理  关键词:污水处理 稳定塘 污水处理技术

填料安装方式采用悬浮框架结构,顶部设有浮筒,依靠其浮力将单元体悬浮在水中,单元体下部设有混凝土重锤,依靠其重量控制单元体高度。高效复合厌氧塘具有弹性填料挂膜快,生物膜更新周期时间长;悬浮框架结构运行稳定,抑制臭气作用明显,个别浮筒有上浮现象(张东生等,2003;Cruddasa等,2014;Heubeck等,2010)。

2.1.4超深厌氧塘

与普通厌氧塘相比,超深厌氧塘在停留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同时塘中有机物的需氧量超过了光合作用的产氧量和塘面复氧量,使塘内处于厌氧状态,改善了塘中厌氧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因此厌氧菌大量生长并消耗有机物。从保温角度看,减少表面积还可以减少冬季塘表面热量的散失,塘中温度变化较小,从而减少季节温度变化对处理效率的影响。因此,与其它种类稳定塘相比,加大厌氧塘的深度有更多好处(汪慧贞等,1997)。美国的Oswald提出的“高级综合塘系统”(AdvancedIntegratedPondSystems,简称AIPS)中,在兼性塘内设置6m深的厌氧坑,污水从坑底进入塘内,坑内污水上升流速很小,大约污水中的全部SS和70%BOD5在坑中被去除(向连城,1995)。

英国的Mara(1992)提出使用深15m的厌氧储留塘在非灌季节储存污水,用厌氧—厌氧超深储留塘系统将污水处理至含粪便大肠杆菌1000个/100mL的灌溉水标准,比一般的厌氧—兼性—熟化塘系统节约占地52%(Mara,1992)。我国武汉工大在拟建日处理量1万t的武汉墨水湖稳定塘系统方案比较时,推崇在系统首端建一深8m的厌氧塘作为预处理手段(龚辉等,1992)。

2.1.5生物滤塘

人们从稳定塘结构与净化机理出发,结合厌氧生物膜法、吸附过滤法和稳定塘技术,提出了稳定塘工艺改良技术—生物滤塘。该塘对单塘塘底增设卵石层和滤层,增加微生物附着面积,使塘体形成厌氧—好氧交替带,有利于氮和磷的去除;采用底部分散式进水,提高单塘的去除能力,也能减少塘体的短路现象,一定程度上减短了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塘体占地面积的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相同时,生物滤塘较传统稳定塘具有较高的COD、NH4+-N和TP去除效率,有机负荷调试试验中,当COD质量浓度达800mg˙L-1时,生物滤塘仍然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COD平均去除率较稳定塘提高了28.8%(杨洁等,2012)。

2.2组合塘工艺

组合塘工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与传统生物法组合,作为二级处理的补充;二是各类塘型的组合。

2.2.1与传统生物法组合

(1)UNITANK工艺+生物稳定塘。

UNITANK工艺是基于三沟式氧化沟结构提出的一种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新工艺,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成功,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废水和各类工业废水的处理(张忠祥等,2004)采用UNITANK串联生物稳定塘处理生活污水,是利用UNITANK工艺处理负荷高、投资省的优点,以及生物塘出水水质稳定的优点,达到降低污水处理建设投资,提高出水水质的目的。将该工艺应用于闽南某企业生活污水处理站,

实际运行表明,UNITANK对污水的COD、SS和TN均可获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稳定在58%~68%、80%~91%和77%~86%,TP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16%~29%。经生物塘进一步处理后,出水水质完全达标(施建臣等,2010)。

(2)水解酸化+稳定塘工艺。

通常,在污水处理设计时采用水解酸化+稳定塘串联的工艺,色谱-质谱联机测定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能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从而加速了污水在后续稳定塘中的降解。故而采用水解酸化池+稳定塘工艺可以较传统工艺减少停留时间50%,相应的占地面积减少50%以上(陶涛等,1993)。该工艺对三氯甲烷、二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乙烷和四氯化碳的去除情况的实验表明,水解酸化池中存在还原脱卤过程,而挥发是稳定塘去除卤代烃的主要途径。

(3)折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稳定塘工艺。

针对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容易发生堵塞、对进水悬浮物浓度要求较高(ρ(SS)≤60mg˙L-1)、运行周期较短等问题,在原有上向流和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型折流式曝气生物滤池(BBAF)(张涵等,2005)。以BBAF作为去除污染物的主体构筑物,稳定塘进一步净化BBAF出水,从而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良好的出水水质保障作用。以三峡库区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折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稳定塘工艺的设计特点和运行效果(翟俊等,2011)。

当进水量为800m3˙d-1,进水COD、NH4+-N、TN和TP值分别为14~315、1.00~41.72、4.90~50.16、0.30~3.79mg˙L-1时,出水水质优于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该工艺对低浓度进水水质与水质的波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季节和温度变化对系统去除COD和TP的影响不明显,但冬季的NH4+-N和TN去除率明显偏低。

2.2.2各类塘型组合

(1)多级串联塘系统。目前,国内外稳定塘运行方式已由单塘转为多级串联或并联等,但在稳定塘设计上大多仍以经验方法为主。Mara和R.S.Ramalho等人提出串联氧化塘可以提高水处理效率,即串联氧化塘在整体结构上较同体积的单塘去污效率高,这一点已被实践所证实(区尹正等,1985)。多级串联稳定塘与单塘相比,不仅出水菌藻浓度低,BOD、COD、TN和TP等去除率高,同时水力停留时间较短

。多级串联塘流态接近于推流反应器的形式,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单塘中常出现的短流现象。其次,多级串联有助于污染浓度的逐渐减少,有利于降解过程的稳定进行。串联稳定塘各级水质在递变过程中,各自的优势菌种会出现,从而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采用多级串联生物稳定塘法处理草浆造纸废水获得了可喜成果(张江山等,1996)。

(2)生态综合塘系统。生态塘是将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实现污水资源化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设施,它具有基建投资省、年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不足之处就是占地面积比较大(张立秋等,2000)。目前生态塘工艺的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筛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营建诸如水葫芦塘、芦苇塘、等水生植物塘);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营建生化一体化水生动植物复合生态体系(种云霄等,2003)。东营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由厌氧塘、曝气塘、曝气养鱼塘、鱼塘、藕塘以及芦苇组成的人工湿地等几部分构成。该系统对BOD、COD、SS的去除率分别为78.6%、68.6%、90.8%,对细菌及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为99.8%及99.99%(曹蓉等,2003)。

(3)高级综合塘系统(AIPS)。该系统由高级兼性塘、高负荷藻类塘、藻类沉淀塘和熟化塘组成。高级兼性塘上部好氧,底部有一个厌氧坑进行沉淀和厌氧发酵。高负荷藻类塘装有搅拌桨,使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从而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藻类沉淀塘用来沉淀高负荷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熟化塘一方面用来对出水进行消毒,一方面将出水存储用于灌溉。二级处理可以由位于最前的高级兼性塘及后面的高负荷藻类塘完成,营养物的去除及生物回收由各塘间的优化组合实现。高级综合塘系统几乎不需要污泥处理,较传统塘占地面积小,水力负荷率和有机负荷率较大,而水力停留时间较短,基建和运行成本较低,能实现水的回收和再用(Oswald等,1990)。采用高级综合稳定塘工艺对广州市某养猪场的废水进行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废水CODCr为15899mg˙L-1、BOD5为10840mg˙L-1、氨氮为1283mg˙L-1和SS为3024mg˙L-1的条件下,出水CODCr为7115mg˙L-1、BOD5为23mg˙L-1、氨氮为66.5mg˙L-1、SS为34mg˙L-1,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2001)的要求(潘涌璋等,2004)。

3结论与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稳定塘系统处理污水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效率低下;占地面积大,基建费用高;环境条件较差,散发臭味;污泥淤积,使有效池容减小;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悬浮的藻类使出水COD较高,导致稳定塘在我国的应用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针对上述不足,笔者认为要解决稳定塘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稳定塘系统的研究中,以菌、藻的活动为主体,以主要营养元素C、N、P的迁移为线索,建立系统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全面认识稳定塘的机理,提高稳定塘设计的合理性,必使稳定塘技术有更大的发展。

(2)通过减小塘深、机械搅拌、跌水坡等方法改善供氧条件;对天然塘型进行精确修整、分隔组合,使之更加符合高效反应器的合理构造,加入人造载体提高塘内微生物浓度,从而大大提高有机负荷,有效的减少了占地面积。

(3)通过回流、分步进水、缺氧塘、鱼塘等方法来改善环境条件;配备包括预处理、附属设备等其它常规设施,来克服塘中的污泥淤积问题,改善处理效果和环境卫生条件;还可以通过前置沉淀池、内置消化坑来保证稳定塘长期有效地运行。

(4)组合沉淀池、间歇砂滤、砾石滤墙、微滤、气浮、土地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加入化学药剂等其它处理工艺或方法,以去除出水中的藻类,满足不同出水水质的要求。

延伸阅读:

污水处理之稳定塘设计规定设计师必看

详解人工湿地常见水生植物特性、功能及其分类!

【技术打假】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厌氧+人工湿地”=“一级A标准+一分钱能耗”?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全解析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投稿联系: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推荐阅读

MBBR工艺工作原理及应用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工艺的的工作原理,探
火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分析
国务院发布“水十条”以来,国家将强化对各类水污
几种垃圾焚烧炉排的介绍
众所周知,炉排系统是炉排式垃圾焚烧炉中最核心的
软化树脂知识点详细讲解
水处理树脂分为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阳离子树
烟道设计培训资料
火力发电厂,烟道设计培训,从七个方面介绍了烟气

环保技术热度榜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热词检索: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