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R改造后,在好氧区投加悬浮载体,保证了好氧区附着态微生物的泥龄大于30d,有利于长泥龄的硝化菌群的富集。填料的挂膜过程与胞外聚合物(EPS)密不可分,当微生物活性越强时,EPS分泌越旺盛,越容易挂膜;微生物活性减弱时,EPS分泌减少,在流化水力剪切的作用下脱离老化生物膜,实现生物膜的自然动态更新,保障了填料上的微生物一直处于较高的活性[9]。
图4 改造后生化系统对氨氮的处理效果
3.2 系统改造前后对TN的去除效果
系统在改造前进水TN均值21.55mg/L,出水均值13.91mg/L,平均去除率为35.45%,并且出水TN波动较大,不稳定。经过Bardenpho-MBBR改造后,进水TN均值为24.73mg/L,出水TN均值8.43mg/L,TN平均去除率65.91%,如图5、图6所示。
从两组数据可以对比出,系统经过Bardenpho-MBBR改造后,在进水TN负荷升高的情况下,出水依然能够稳定达标,平均去除率比改造前高出近一倍。
为进一步探索系统TN去除效果改善的原因,在2017年12月底,对系统各工艺段进行了TN去除分析。系统内各区域均有总氮去除,厌氧区、前置缺氧区、好氧MBBR区、后置缺氧区和后置好氧区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57%、29.92%、9.02%、11.31%和3.62%,总氮去除率为63.44%,如图7所示。
改造前后系统的总回流比均为150%,厌氧区和前置缺氧区共去除TN39.49%,略优于改造前,原因在于系统运行的污泥浓度不再受硝化菌群长泥龄要求的限制,整个系统内污泥活性较改造前有明显提升。
图5 改造前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
图6 改造后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
在好氧区发生了明显的TN去除现象,好氧段同步硝化反硝化对TN的去除率为12.64%,合计去除氮素3.08mg/L,占总去除率的20.00%。生物膜上典型的缺/好氧微环境,以及对功能微生物的富集作用,促进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使得在好氧区仍有对TN的进一步去除。在众多采用MBBR的污水厂,均在好氧填料区发现了显著的SND现象[1-3],TN去除量在3-8mg/L不等,且基质浓度较高的污水厂,SND效果更佳显著。由于好氧填料区有机物含量已很低,进一步推测SND的碳源可能与生物膜的内碳源相关。
关于生物膜、泥膜复合系统SND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但对于进水TN50mg/L、出水TN要求10mg/L的污水厂,TN去除率要求80%,总回流比至少需400%;当SND去除5mg/LTN时,总回流比可降至350%,且可减少25mg/LBOD碳源投加,节能降耗显著。而对于进水基质浓度不高的污水厂,甚至可完全节约外投碳源,使得MBBR除了在池容做到深度挖潜外,真正实现了基质利用上的深度挖潜,应用前景广阔。
后置缺氧区对TN的去除量为2.76mg/L,由于该区域无碳源投加,且原水碳源基本已在前端消耗殆尽,分析该段内可能是发生了内碳源的水解,产生了部分碳源被微生物利用。系统该区域内出现氨氮的少量溶解也证明了内碳源水解的发生。
图7 沿程断面氮素变化
由于改造前,对于准IV类水标准,系统的COD已可稳定达到,氨氮基本可达到,COD、氨氮和TP并非改造难点,效果与经济的核心矛盾在TN上。通过Bardenpho工艺的采用,有效开发了系统的内碳源,增加了后置反硝化区,强化TN去除效果;而MBBR的使用,是系统实现原池改造Bardenpho的前提,在大幅削减好氧池容的前提下,系统氨氮处理效果并未受到影响,好氧泥龄大幅缩小的前提下未影响硝化菌群的活动,悬浮载体上SND的出现,更为节约碳源投加、降低回流比创造了条件。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TN的去除基本上在生化段就可以完成,深度处理的反硝化深床滤池作为保障性工艺,正常状态下按普通滤池运行,保证SS以及TP达标即可。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