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总磷、总氮、氨氮、COD、SS。其测定方法如下:
总磷的测定:取一定量的水样,采用过硫酸钾消解,对消解好的样品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GB 11893-89)。
总氮的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消解,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总氮(HJ670-2012)
氨氮的测定:采用钠氏比色法(HJ535-2009)
COD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GB/T 11914-89)
SS的测定:采用滤膜法测定(GB/T11903-1989)
经测定,实验前水体中总磷为0.54mg/L,总氮为3.72mg/L,氨氮为0.937mg/L,COD为106mg/L,SS为44mg/L。
2 结果与讨论
2.1 植物筛选,降解效果评价
2.2.1 植物的生长状况
试验初期(前3d),千屈菜表现出叶片失水萎蔫,最后茎叶开始腐烂,出现死亡现象。故在后续实验中将千屈菜淘汰。水培冬青和花叶芦竹长势不好,出现叶片发黄,叶片凋落现象。其余植物在试验期间一直生长旺盛,每株植物都有新叶发出,植物根系生长良好,尤其以圆币草和聚草最为突出,芦苇由于植株较高,发生倒伏。植物的生长状况间接反应了植物的耐污能力及适应气候的能力。
2.2.2 植物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种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均有明显的效果,去除率分别为:总氮25.5%~37.9%,总磷36.8%~80.1%,COD47.2%~81.1%,氨氮5.4%~85.9%,SS22.7%~77.3%。其中水培冬青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去除率分别为:总氮25.5%、总磷26.8%、COD47.2%、氨氮5.4%、SS22.7%。
圆币草和聚草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较好,去除率分别为:总氮37.9%和34.1%,总磷80.1%和73.5%,COD81.1%和74.8%,氨氮80.6%和85.9%,SS59.1%和77.3%。是因为圆币草和聚草是浮水植物,浮水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具有比挺水植物更强的富集氮磷的能力;且其有着巨大的生物量,与环境进行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
而挺水植物(黄花鸢尾、芦苇、花叶芦竹)去除效果不如圆币草和聚草,是因为挺水植物必須在湿地、浅滩,湖岸等处生长,即合适深度的繁衍场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对单种污染物的去除来看,水生植物对总氮的去除效果要比对其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差,去除率均在40.0%以下。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