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含有酸碱的废水随意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而且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对酸、碱废水首先考虑回收和综合利用。
当酸、碱废水浓度较高时,例如含酸废水含酸量达到4%以上、含碱废水含碱量达到2%以上时,就存在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可以用以制造硫酸亚铁、石膏、化肥也可以回用或供其他工厂使用。高浓度有机废水浓度低于4%的酸性废水和浓度低于2%的碱性废水因为回收利用的意义不大才考虑进行中和处理。
6废水中油类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油废水的主要工业来源是石油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纺织工业、金属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石油开采、炼制、储存、运输或使用石油制品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含有石油类污染物的废水肉类加工、牛奶加工、洗衣房、汽车修理等过程排放的废水中都含有油或油脂。
一般的生活污水中油脂占总有机质的10%左右每人每天产生的油脂约15g左右。废水中所含的油类除了重焦油的相对密度可达1.1以上外,其余都小于1,污水处理含油废水的重点就是去除其中相对密度小于1的油类。高浓度有机废水就产生的污水量和对水体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来看油类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类物质。
废水中油类污染物的种类按存在形式可划分为5种物理形态:
(1)游离态油静止时能迅速上升到液面形成油膜或油层的浮油,这种油珠的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μm约占废水中油类总量的60%—80%。
(2)机械分散态油,油珠粒径一般为10μm-100μm的细微油滴,在废水中的稳定性不高,静置一段时间后往往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浮油。
(3)乳化态油油珠,粒径小于10μm一般为0.1-2μm,这种油滴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往往会因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而成为稳定的乳化液。
(4)溶解态油极细微分散的油珠,油珠粒径比微电解乳化油还小,有的可小到几个nm,也就是化学概念上真正溶解于废水中的油。
(5)固体附着油,吸附于废水中固体颗粒表面的油珠。
废水中的油类存在形式不同、处理的程度不同采用的处理方法和装置也不同。常用的油水分离方法有隔油池、普通除油罐、混凝除油罐、粗粒化聚结除油法、气浮除油法等。
7废水中致病微生物的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一般认为废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生动物和真菌等五种,立克次氏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一些微生物学家把以致梅毒体为代表的致病螺旋体归纳为第六种致病微生物,而螺旋体介于细菌和原生动物之间。有些高于原生动物的微生物,如线虫也能致病。生活污水及屠宰、生物制品、医院、制革、洗毛等工业废水中常含有这些能传染各种疾病的致病微生物。
对致病病原体较为集中和含量较大的污水最好进行单独消毒处理,然后再和其他污水一起进行二级生化处理,这样可以减少消毒剂的消耗量。因为病原体在水中的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病毒和寄生虫卵用一般的消毒方法难以杀死。
消毒杀菌的方法有氯、二氧化氯、臭氧等氧化法、石灰处理、紫外线照射、加热处理、超声波等,另外超滤处理也可以除去水中大部分的细菌。就细菌、病毒的去除而言,臭氧氧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效果很好,但处理后的水中没有类似余氯的剩余消毒剂,无法防止微生物的再繁殖,通常需要在处理后再补充加氯处理。
8废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来源有哪些?处理方法有哪些?
微电解填料化肥制造、钢铁生产、火药制造、饲料生产、肉类加工、电子元件及核燃料生产等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某些含有有机氮或氨氮的工业废水起初也许不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对这些废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时就有可能转化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在水中的稳定性很差在有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氧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可以被还原为氨。因此在清洁的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很低。含氮有机物无机化分解最终阶段的代表产物是硝酸盐因此当水中的氮主要以硝酸盐形式为主时可以表明水中含氮有机物含量已很少水体已达到自净。
如果水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而又含其他各种含氮化合物时表明水体的自净过程正在进行或水体正在受到硝酸盐废水的污染。同时测定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三种无机氮并结合有机氮和总氮的分析化验结果可以分析水体受含氮化合物污染的程度和自净状况。
同样可以利用这些氮化物的分析结果判断污水处理的效果指导调整脱氮工艺的运行。亚硝酸盐在胃里可与仲铵作用形成强致癌物亚硝铵是人体健康的毒理学指标。硝酸盐在人体内可以还原为亚硝酸盐 所以饮用硝酸盐浓度较高的水对人体健康也有危害。儿童饮用高硝酸盐含量的饮水会使血液中变性血红蛋白增加而出现中毒。
因此国家有关标准对水体中硝酸盐浓度做了规定其中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硝酸盐最高允许浓度为20mg/L以N计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的硝酸盐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L 以N计。
处理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工业废水的常规方法是微电解填料生物反硝化脱氮对于少量的含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工业废水还可以采用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方法。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2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2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