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长期服役后,初次密封效果变差, VOCs逸散到初、二次密封之间,极易达到爆炸极限,而此处是雷击起火的主要部位,可用负压法和氮气法稀释。胡海燕等认为浮顶储罐的液下刮蜡器通过与浮顶进行可靠电气连接可以替代现有导电片,避免了储罐二次密封放电发生,大大降低浮顶储罐雷击火灾事故,且便于检测和维护,更安全可靠。
刘铁川等人提出了罐区可燃气体无线检测设备的应用,检测准确率达90%~95%,解决了储罐初、二次密封间油气监测的难题。
3 罐区VOCs末端治理技术
3.1低温冷凝技术
低温冷凝技术是通过采用降低系统温度或提高系统压力,使处于蒸气状态的污染物变为液相从废气中分离的方法,适用于高浓度的有机溶剂蒸气的净化。但完全依赖冷凝法去除有机废气耗能较高,处理污染物含量较低的废气经济性较差。
所以一般在有机废气治理中,通常采用冷凝和其他工艺联用的方式,首先用常温水或低温水对高浓度的废气首先进行冷凝回收,冷凝后的尾气再通过吸附等方式回收或焚烧生物等方式分解去除。这种综合了经济性和系统负荷的工艺组合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3.2吸收法
吸收法是指用液体吸收剂来吸收VOCs的方法。常见的液体吸收剂有煤油、柴油、水等。吸收剂的性能和吸收设备的结构将会吸收VOCs的效率,因此对吸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要求液体本身无毒、稳定性强且VOCs在其中易溶,吸收设备要使吸收剂与气体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结构封闭,寿命长等。因为要对吸附剂进行后期处理,所以吸收法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3.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物质在吸附剂上的选择性不同,采用改变温度或压力的方式使污染物吸附在吸附剂上达到分离污染物的目的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质量浓度为500~10000mg/m3的大流量,并且具有一定回收价值的VOCs。
吸附法工艺流程:
当废气污染物经过床层时,VOCs快速被吸附材料吸附,使废气中大部分VOCs得以消除,而后排入大气。
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成本较低,且氧化处理后的活性炭对极性VOCs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吸附法的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吸附剂的性质,VOCs的种类、浓度以及吸附系统的操作压力、温度、湿度等。
当工作环境中湿度较大时,活性炭对VOCs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吸附法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有回收价值的VOCs,同时具有能耗低、净化效率高等优势;但该法对工作环境要求较为苛刻,且吸附剂只改变了污染物的存在形式而并未完全去除,以及吸附剂容易中毒,中毒后需要对吸附剂进行定期更换和再生,从而增加了运行成本。
改进吸附法的关键在于降低成本及减少二次污染。延长吸附剂的使用寿命是降低吸附法成本的重中之重。将使用后的吸附剂再生可解决此问题。
吸附剂使用过程中会同时吸收大量水分,严重影响其吸附能力,因此在吸附工艺前增加脱水装置也是延长吸附剂使用寿命的方法。二次污染问题则可采用在吸附法后连接催化燃烧等深度处理工艺的方式来解决。
3.4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适用于有机溶剂的吸收,是利用不同的气体分子通过高分子膜溶解扩散速率的不同来达到分离的目的。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蒸汽渗透、膜基吸收和气体膜分离等。其中,蒸汽渗透是冷却的有机物蒸汽直接通过膜来进行分离,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并不会遭到破坏。
膜基吸收是指气液两相分别在膜的两侧,液相通常使用对有机废气具有吸收效果的溶剂,强化了膜分离的效果。气体膜分离是利用压差的推动,使有机废气更快地通过膜单元进行分离。Majumdar等采用两种不同的膜分离VOCs,都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该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90年代末于日本首次实际工业应用,用于汽油的回收,随着技术的发展,还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中乙烷、二氯甲烷、甲苯等有机物的分离回收。该法适用于VOCs浓度较高的废气处理,多用于VOCs体积分数超过0.1%以上的废气处理,也常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
采用膜分离法回收处理废气中的VOCs,具有流程简单、回收效率高、能耗较低及无二次污染物等特点。但在膜处理过程中,由于膜使用寿命较短,而且相对处理量较小,所以在成本方面仍存在不可忽略的缺陷。在处理过程中,由于膜两侧压力差较大,因此,研发耐受性强的膜是膜分离法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方便清洗也是优质膜不可或缺的特性。
结束语
罐区VOCs的治理工作应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同步展开,以源头治理为主,最大限度的削减VOCs的排放,做好LDAR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泄露问题,设计完善油品储运的全封闭系统。
延伸阅读:
环保技术人员学习成长交流群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全在这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版权所有 © 1999-2025 北极星环保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2025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