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报道正文

开发身边的“三峡” ——钢铁行业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聚焦

2014-09-05 11:04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郑国柱关键词:余热发电中低温余热余热综合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请一位从事节能工作多年的工程师做了计算,如果这些中低温余热均得到利用,理论上相当于接近四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这么说来,钢铁业中低品质余热相当于三个三峡电站发出的电还是理论上相对保守的说法!

多年从事相关研究和产业应用等工作的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主任杨晓东认为:这些数据,尽管难言精确,但相对还是靠谱的。

如果这种求证能给读者一个定性的概念,记者也就满足了!

“骨头”难啃:巨量中低品质余热利用难!

应当说,我国钢铁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余热回收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吨钢综合能耗水平每年均有不断提高,各工序余热回收利用都不断取得进展。

与此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就整体而言,钢铁行业的余热回收工作的进步是不均衡的:

一是高温余热回收进步大,低温特别是400度以下温度余热回收进步小;

二是连续稳定的高品质热源回收进步大,间断、不稳定、波动大的热源回收少。

三是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工作进步大,其他钢铁企业余热回收工作有待加强。

巨量中低品质余热为何较少利用?归结起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字:难!

多年来,钢铁行业大量高温、高品质余热已经基本上得到了利用。利用较少的这些余热主要集中在中、低温和中低品质的热源上,这些热源多数是不连续、不稳定、温度低、投资回报率低。

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热源特别是低品质热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在技术、工艺、工程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尽管政府、高校、研究机构、钢铁生产企业、节能企业均不懈努力,但突破性成果较少,能进行产业转化的突破性成果更少。

因此,如此巨量中低品质余热成为难啃的“骨头”!

共同努力:我国中低品质余热利用研究和产业化形成新态势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钢铁业中低品质余热利用研究和产业化正逐步形成良好态势!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中低品质余热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攻关工作。

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国资委发布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2年版)》的中,明确列入了“有机工质朗肯循环(ORC)透平技术”,组织产学研进行攻关。

研究、利用中低温余热的好消息很多!

高校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对有机工质和热力循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和国外情况介绍。

企业在产业化开发利用中低品质余热加大了投入力度。

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工程师李咸伟向记者透露:宝钢有机工质朗肯循环透平技术产业化应用已经开始,其热源温度在200℃以下。

以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起家,发明了余热利用双压技术的 中信重工,承担了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采用有机介质朗肯循环透平发电技术,正在建设兴澄特钢活性石灰余热利用项目 ,热源温度250℃以下,1兆瓦以上。

承担包钢这一余热利用产业化任务是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其董事长殷先生向记者透露:经过包钢示范工程,这个公司已经拥有相关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已经增加到16项 。

殷董事长谈及下一步打算时表示,在技术研究方面,将进一步与德国、荷兰、法国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与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进一步优化技术工艺路线。

在包钢新的中低温热源利用项目上要做到2兆瓦,还打算将五个烟囱的取热对应到一个ORC系统,正在筹建。

新项目有望采用BOT方式建设和运营。充分显示了这家公司对自己核心技术和工程能力的自信。

原标题:开发身边的“三峡” ——钢铁行业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聚焦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余热发电查看更多>中低温余热查看更多>余热综合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