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报道正文

开发身边的“三峡” ——钢铁行业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聚焦

2014-09-05 11:04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郑国柱关键词:余热发电中低温余热余热综合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展迅速:全世界已经有2000多套ORC装置在运行

据一些专家介绍,全球科研和产业界对于低温热能利用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奥马特(ORMAT)公司发明的有机工质朗肯循环(ORC)技术,回收低于350℃低品位余热能源。

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2OOO多套ORC装置在运行,并且有十几家设备生产制造企业。ORC发电机组采用透平发电工艺的最大单机容量可达10000千瓦。近10年逐步形成了ORC纯低品位余热发电的产业化、工业化。

目前,世界上 ORC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主要应用领域在工业余热、地热发电、太阳能热电、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源等领域。

由于世界钢铁业的中心已经逐步移到中国,因此,在西方国家

工业余热约占40%,地热发电及生物质能约占60%,钢铁业应用ORC的报道不是很多。

有关专家认为,有机工质ORC系统在中国钢铁业得到大规模应用。因此对西方国家而言,ORC系统可望成为“ 墙里开花墙外红”的技术。

升温加力: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还需各方大协作

钢铁行业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的技术、工艺、工程难点已经初步解决,正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工艺路线;

示范工程既有政府支持的项目,也有企业自主开发;

产业化初步成功,有较好经济回报,已经成为现实。

如何由点带面,不断提高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业界面临的新任务。需要各方继续给力、加温。

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新历史阶段的钢铁行业,担当起这一新任务既有助于我们走出困境,又需要勇气和担当。

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是从事余热综合利用这一类装备、技术、工程公司的共性,即使是其中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我们钢铁企业而言,也是小公司。但他们中的多数公司就干一件事,很专业,这一方面有利于不断提升其核心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们很难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个项目的失败了,就很难再翻身。

要大规模开发利用钢铁业的中低温余热资源,还需要社会各方合力推动。

首先需要钢铁企业领导和专业人员继续大力支持。

承担包钢项目的殷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表示:包钢项目能够成功,首先归功于包钢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敢于担当。这项新技术包钢也没用过,理论上再好,过程试验再完美,产业化过程中也要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这种担当,就没有这种突破。

其次,需要社会资金,包括风险资金的加盟。

记者接触到的这批中小企业,普遍希望来自各方政府、银行、各类风险投资基金等资金的支持。同时,他们还希望这些资金不是那种赚一把就走的资金,用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的话讲:希望志同道合的资金!

第三,各级政府继续在政策上支持,加大协调力度。

从过去的实践上看,各级政府部门通过诸如国家支撑项目等投入的资金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就钢铁行业的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而言,继续寻找新技术、工艺路线,选择钢厂有代表性的工序节点,有组织的加强攻关,既是记者的感受也是业界的希望!

记者深信:加大力量,开发钢铁业身边的“三峡”,每年相当于三个三峡的电能的钢铁行业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的比例将会起来越高! 

原标题:开发身边的“三峡” ——钢铁行业中低品质余热综合利用聚焦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余热发电查看更多>中低温余热查看更多>余热综合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