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解读《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

2015-06-26 16:37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关键词: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土地质量耕地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南方土壤酸化趋势也很明显。土壤酸化,会增加重金属生物活性,对粮食安全生产和地下水环境形成威胁。酸雨沉降、化肥施用等是促使耕地酸化的主要因素。

“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超标态势仍然比较严峻。在调查区13.86亿亩的耕地中,重金属超标的点位比例占到了8.2%,主要分布在南方。”

据介绍,重金属超标的耕地,多数地区以镉、镍、砷等有毒元素复合污染为特征。在成因上,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更多情况下,自然与人类因素是重叠在一起的。

这位负责人介绍,“在人类活动强烈地区,工农业活动是造成土壤重金属快速累积和污染超标的原因,尤其是现今情况下,大气中有毒元素的沉降是极其重要的污染途径。”

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首先要精确地划定污染边界,在重点污染地区加大加快调查精度,精确圈定污染的确切范围,使得污染修复工作有的放矢;其次,要查明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要有针对性地实行源头控制与治理,尤其是切断人为污染源;再次,要开展风险评价,实行分区、分类、分级管理,明确哪些污染地块需要治理;最后,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修复目标值,研制经济实用的修复治理方法技术。

加大地球化学调查力度,建立国家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由于各种原因,本次调查的比例尺主要为1∶25万,在每1公里×1公里的网格(即1500亩)内布设1个采样点位,开展了少量1∶5万调查和1∶1万调查示范,主要满足我国土地资源的宏观规划,为更高精度的调查与监测预警奠定了基础。

“在调查内容上,仅考虑了52种化学元素、有机碳和pH值指标;在调查范围上,耕地尚未全部覆盖,对其他类型的土地调查覆盖面也不够;在评价程度上,未能全面查清土壤重金属来源和生态风险。目前形成的仍属于战略性的调查成果和概略性的初步认识。”

这位负责人称,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紧紧围绕土地管理的重大迫切需求,加大土地的地球化学调查力度,提高调查精度,扩大调查内容,全面完成全国耕地的1∶25万调查。

“我们将系统开展重点地区的大比例尺调查工作,建立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持续更新土地的地球化学数据库,使地质调查成果更加有力地支撑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立法、土地利用规划、‘三条红线’划定、特色土地资源开发、优质土地资源保护和污染土地整治修复等工作。”

延伸阅读:

《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全文) 

原标题:解读《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查看更多>土地质量查看更多>耕地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