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最近走访到两个典型的案例。第一个案例是意大利的一个葡萄园,园龄16年,曾经是块烂地。园主是个70多岁的意大利农民,独自管理着3公顷的土地。到访时满园挂满葡萄,同事数过一株,高达60串,园主称最重一串达6公斤。收获时让销售商自采,约70%销售,而余下30%的葡萄连同落叶等埋入园中作为肥料。第二个案例是国内顺德的一个菜地,在顺德这个曾经的鱼米之乡,一块2~3平方米的菜地竟然生产不出3~4斤的菜!
前者土壤极为疏松,轻轻一挖,可以看到充满活力的葡萄根,捧起土壤一闻,有种芳香,在一小撮的黝黑色土壤中,可以看到很多白丝状物质;而后者土壤极为板结,拔菜苗时,要么在菜苗根土接触位置折断,要么整个土块带出,用力敲碎后,主根系竟然长不过5厘米!
虽然目前的判断还只能依靠外观,但两块地的土壤的差别让我极为感慨,让我不禁要说说健康的土壤该是什么样子。
理想的土壤构成
大家知道土壤是由固体、空气和水分所组成,固体部分最主要来自其发育的岩石母体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颗粒以及来自于生物(动植物和微生物)活体和残体留下的有机质。
理想的土壤中,固体占50%,空气和水分各占25%。固体中矿物部分占45%,余下5%的有机质中,各种活动的生物有机质占10%,根系有机质占10%,已经转化为稳定的高分子的“死的”有机质占80%左右。
在这些组分中,能够影响土壤健康、人类能调节的土壤部分自然是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活力的核心。无怪乎出版于1911年的《四千年农夫》的作者F.H.King将中国历经数千年的耕地肥力依然高于美国未开垦的土地的原因,归结于轮作、绿肥、河泥回填、农家肥施用等精细化的土壤养护和管理。
有机质是土壤活力的核心
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的储藏库,同时深刻地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假设某一土壤表土有机质含量4%,有机质氮含量5%,一季作物中有机质分解率2%,则土壤有机质供应之氮可达80kg/公顷,此供应量几乎可满足大部分作物之需求量,据估算,1%的土壤有机质相当于含有18公斤养分/亩。
同时,土壤有机质是衡量土壤保肥能力的阳离子交换量(CEC)的主要贡献者,高达50%~100%。因此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从2%降低到1.5%,土壤的保肥能力将下降14%。
此外,土壤有机质深刻影响水分的存储。一英亩大、一英寸厚、含2%有机质的土壤储水量可达12.1万升,含量5%和8%的土壤分别可储水30.3万和48.5万升。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从1%升到3%,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6倍。
当然,土壤有机质也深刻影响着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可以形成稳定的大量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不仅抗土壤侵蚀,也为根系提供理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
最主要的是,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大大小小生物的碳源和能源。丰富的有机质下,土壤中自然形成庞大的食物网,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是土壤活力的来源,从养分转化直到病虫害控制,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一个理想的土壤生态系统中,每平方米的土壤含脊椎动物1只、蜗牛和蛞蝓100只、锅虫和蚯蚓3000只……线虫500万只、原生动物100亿只、细菌和放线菌10万亿个。这些动物组成一个食物网金字塔,这些生物一年中生物量总和达400~470公斤/亩。
是我们保护土壤的时候了
以最高产为目的的现代农业的耕作体系下,土壤状况已经和理想土壤越来越远,无怪乎我们看到了曾经是鱼米之乡的顺德有数平方米种不出几斤蔬菜的土地。
对照着以上理想土壤的条件和应该有的有机质含量、土壤生物网,我们现在的土壤距离有多远呢?11月1日的新闻报道称:“全国年均损失耕地百万亩,东北一些黑土层流失殆尽”,很令人痛心。《四千年农夫》告诉我们,祖先为我们养护了最好的土壤,而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此后的子子孙孙也还需要依靠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今年是国际土壤年,提出了“健康土壤,健康生活”的愿景,我们应该深深感到,是时候保护土壤了。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计划“十四五”期间,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政策激励及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甲烷资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甲烷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持续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内容提到,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深入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举措
5月23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提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氢能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新动能。同时,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园区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余能利用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并发出通知。文件提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体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美丽吉林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分三阶段推进美丽吉林建设,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并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强化流域“三水统筹”系统治理,全力提升优良水体比例,稳定消除劣五类水体,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率先实现全域“无废城
为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浙江省杭州市园林绿化部门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行业标准、确立分级处理方式、研发新型设备、联合科研团队等方式,开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据介绍,杭州市园林绿化部门采用新设备,将废弃树枝、树叶、草屑粉碎后进行堆肥,回填到树木下方和绿地中,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7月18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关于印发《北京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推进煤改清洁能源供暖技术应用,“十四五”期间具备条件的剩余山区村庄基本完成农村地区冬季取暖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开展地源热泵供暖
7月18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推进煤改清洁能源供暖技术应用,“十四五”期间具备条件的剩余山区村庄基本完成农村地区冬季取暖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开展地源热泵供暖、光伏微电网应用、太阳能光热蓄能增温等技术的示范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北京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农田土壤固碳能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农业农村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双碳”战略顺利实施贡献农业农村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北京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为贯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90%是通过土壤固碳,土壤固碳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土壤碳库是陆地最主要的碳库,提高农田有机质(碳)含量不仅可以提升耕地质量,还是一种缓解气候变化的固碳方式,因此通过适当的农业管理措施,农业土壤可以发挥较大的固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农研中心)帮助浙江省松阳县完成首单茶园碳汇交易。经过核算,松阳李山头村3278亩茶园过去两年累计产生1416吨碳汇,以五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中能国华(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五万元的茶园碳汇,比起工业类碳汇来说其金额不大,小额碳汇如何实现交易?作为浙
5月22日,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国网乐亭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安爱辉与队友走近大清河盐场鸟类救助站及菩提岛区域,开展线路及设备隐患排查,为保护珍稀鸟类提供可靠电力保障。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菩提岛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
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
编者按:5月20日,2025年世界计量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以“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为主题,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办,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南方电网公司承办。自有电网起,便有了电能计量。在我国,电能计量表发展先后历经了感应式电能表、机电一体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等阶段,电
在众多技术方案中,异质结组件凭借卓越的发电性能与优异的环境适应性,正成为滩涂光伏的优选解法。华晟新能源以99.2MVA交流侧项目开展系统模拟测算,针对TOPCon710W、HJT730W、BC650W三款组件进行对比测算后发现,HJT组件不仅在发电效率上更胜一筹,也具有更可观的系统收益。项目系统配置多重性能领先
近日,天合光能公司总部园区光储充放一体化微电网示范站正式建成投运。该示范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微网控制系统,集成光伏发电、储能调峰、双向充放电等核心模块,构建起光储充放四位一体的清洁能源智慧生态系统,标志着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实现全栈式技术创新。该项目以多能协同为核心,实现清洁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中国在抽水蓄能领域的大规模布局极具示范意义在国际大坝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召开期间,委员会于5月19日举办了媒体见面会。针对全球能源转型、极端气候挑战等焦点议题,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MichelLino)在会上发表见解指出,抽水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6日,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金昌市贯彻落实“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到,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九大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
在近期举办的电池行业年度盛会“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CIBF2025)”上,深圳市尊光固态电池有限公司展出全球能量密度最高的水系镍基安全电池。水系电池是指以水为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相较于有机物电解液电池,水系电池具有安全环保、易于回收利用和使用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势,但其能量密度较
5月16日,国网浙江电力举办2025年履行社会责任成果发布会,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基于ESG理念的省级电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浙江风光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储能、光伏消纳率达100%,绿证交易同比增长144倍,新建新时代电气化村1064个……过去一年,国网浙江电
5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八项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等。其中提及,加快城市燃气、供水、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完善建设运维长效管
安庆市率先实施污染地块修复重启土壤活力。出模式,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以城区滨江CBD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为示范,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形成整套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工程、管理综合模式。出经验,聘请科研院所参与土壤污染地块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或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离不开城市土壤的支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更是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的质量高低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园林绿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给城市社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间接的影响城市土壤与园林绿化,这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联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城市
近年来,中国不少地区出现了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重金属污染、基础地力下降、耕地退化等问题。资料显示,因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盐渍化、土壤肥力衰减等造成的土壤退化总面积将近4.6亿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宋福如开门见山地说:ldquo;解决土壤问题一靠科技,二靠产品。在这方面,硅谷农
近几十年,农业生产飞速发展,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产量连年提高,可土壤的结构也遭到很大破坏,有机质含量低下,出现板结、酸化、盐渍化等现象。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出产健康农产品,需要施用仟亿达炭基肥来提高和保持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改善土地质量。炭基肥是以生物质炭为基质,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特点
日前,潍坊市供销社印发《关于推广土壤熏蒸修复技术的意见》,提出将用三年左右时间,搭建全市土壤熏蒸修复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服务网络组织体系,基本满足全市农业生产土壤熏蒸修复的需求。全文如下:潍供办字〔2017〕19号关于印发《关于推广土壤熏蒸修复技术的意见》的通知潍供办字〔2017〕19号关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该《行动计划》是土壤界的大事件。大家知道,腐植酸是土壤的核心物质,与土壤同根同源。通过工业提取利用腐植酸反哺土壤,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有毒有机物污染修复、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等方面,具有恢复土壤本来面目的作
40岁的于玲怎么也没想到,2007年,这个山东莱州市驿道镇系周村的农民还对着绝收的生姜地束手无策,如今自己种大姜居然能赚80多万元。多亏了专家的土壤消毒技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见到记者,于玲这样感慨。山东省是我国的生姜主产区,长年种植生姜土壤得不到轮休,土传病害泛滥,严重影响生姜产量,
立法:土壤环境堪忧,耕地点位超标率最高,立法最大挑战是缺乏成功模式。办法:“分级、分类、分区”管理,“防、控、治”三位一体综合施策。难度:利益主体复杂,资金需求海量,要让农民支持、参与进来,慎言农田污染治理产业化。土地是农产品的载体,只有土地干净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而近年来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推动我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日前在北京举办。与会代表围绕“
自然界中,微生物是十分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而目前在土壤修复领域,微生物修复技术正日渐受到关注。在河南和江苏等地,受污染的土壤经过微生物修复,基本恢复了耕地功能。“微生物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污染物分解者,微生物修复技术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修复技术。”土壤修复专家、北京三色微谷集团董事长王立平表示。微生物技术助力土壤修复近日,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2005~2013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在实际调查面积630万平方公里中,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其中镉、汞、砷、铜等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l
“我们要尽快突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近日召开的环发论坛上透露,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编制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大气、水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几乎没有起步,总体差距较大。”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日前表示,土壤修复的市场一旦打开,规模将远远大于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记者近日从科技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产业发展部了解到,继“金无踪”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实现突破后,由北京三色微谷集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