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40岁的于玲怎么也没想到,2007年,这个山东莱州市驿道镇系周村的农民还对着绝收的生姜地束手无策,如今自己种大姜居然能赚80多万元。“多亏了专家的‘土壤消毒’技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见到记者,于玲这样感慨。
山东省是我国的生姜主产区,长年种植生姜土壤得不到轮休,土传病害泛滥,严重影响生姜产量,多数农民都面临过跟于玲一样的困境。如何有效根除土传病害成为我国农业专家面临的难题。
从2007年起,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率领的科研团队就开始在山东省进行土传病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时至今日,这项土传病害防控技术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上的病害难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土传病害危害大,严重时可导致作物绝收
“土传病害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病害,它并不是指土壤本身生病,而是指土壤微生物中集结了许多坏的细菌和真菌,它们通过土壤这种媒介传染给作物。”曹坳程告诉记者,农作物重茬连作、施肥不当、土壤线虫侵害是诱发土传病害的三大主因。最近10年,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土传病害呈高发态势,尤其在大棚里更为常见。
与一般的病害相比,土传病害看不见、摸不着,让大棚农民相当头疼,于玲对此深有体会:“我从1999年开始种生姜,每年都种,之前效益还不错,可是种到第五年的时候,土传病害就暴发了,我棚里的生姜几乎全部绝产,血本无归,我简直就不敢想该怎么办。”
据统计,通常同一种作物栽种3到5年之后,土传病害就会开始显现,而随着土传病害的出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便会受到影响,一般可以造成减产20%到40%,有时甚至出现绝收的后果。
怎么办?地还是要种,姜还是要收。情急之下,一些老乡只能乱投医。曾有农民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防治毁灭性土传病害,结果发生了众所周知的“毒生姜”事件,对生态环境和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为长江流域“量身定制”的法律,体现出保护修复母亲河的全局目光,自此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两年来,保护成效如何?2022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
日前,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详情如下: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和国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氧化亚氮(N2O)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土壤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其排放主要受N2O产生和还原的功能微生物影响。土壤团聚体是由原生颗粒(砂、粉、黏粒)、胶结物质和孔隙组成的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根据粒径大小,土壤团聚体可分为大团聚体(>2mm)、小团聚体(2~0.25mm)、微团聚体(0.25~0.053mm)和粉黏颗粒(<0.053毫米)。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大团聚体孔隙连接度高、通气性好、周转率快、有机质丰富;微团聚体持水能力强、稳定性碳含量高,且受其保护的微生物不易被捕食。
近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中心郑丽萍助理研究员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生态毒理学报》“土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专辑发表了题为《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值制订关键技术研究—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的学术论文。文中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制订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凝练,从两国的制订策略和关键推导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比对了两国的基准值制订技术要点。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土壤分布特点,给出了我国当前土壤基准研究的科研建议与意见。
入汛以来,全国极端降雨频发,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四川等省市遭遇暴雨侵袭。不久前,河南郑州、新乡等地市遭遇强降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在关注抗灾救援的同时,也在思考:城市应如何对抗“未知性”,提升“韧性”?在近日召开的“生态的风景风景的生态——2021生态保护修复创新实践论坛”上,《城市住宅》杂志采访了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百炼先生。
土壤修复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譬如中国的治沙造林项目,通过植物固水、减少风蚀等,还原土壤的丰沛。由于近些年来全世界的土地生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退化,而这将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加剧等各类问题,所以多种方式的“土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在联合国《巴黎协定》等各项公约的倡导下,各国正在积极行动,有115个国家承诺落实土地恢复工作,可恢复的面积达约一个中国大小。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
世界领先的气候科学家估算,为避免全球气温继续升高1.5摄氏度以上,必须在2050年以前实现每年去除100亿吨的CO2。2021年4月,由ElonMusk与MuskFoundation资助,XPRIZE组织发起了XPRIZECarbonRemoval大赛,奖金总额1亿美元,是有史以来奖金额度最高、最具探索精神的竞赛。这项全球大赛为期4年,旨在通过征集全球创新者开发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提取二氧化碳,并能够持久封存,最终实现负碳目标。
摘要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常采用固化/稳定化、淋洗或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技术,通过改变污染物赋存形态、降低污染物浓度或消除污染物的方式控制环境风险.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修复药剂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关注.
伴随着土壤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土壤污染、退化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限制了土地的生产力,由此土壤调理剂应运而生。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产品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同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进行调整,从而改善土壤的障碍因子,使之可再次进行高质高效的农作物生产活动。但土壤调理剂的不合理施用会直接引起土壤退化加剧甚至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长期施用土壤调理剂也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土壤的产能与品质下降,引发农产品安全等相关问题。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详情如下: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遵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要求,我们会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编制了《第三次全国土壤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随着“土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法》的出台,土壤修复的热度就未下降过。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足环保产业总产值的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达到30%以上,提升空间较大。
污泥热碱分解(水解)处理处置技术是天津市裕川环境公司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热与碱的协同组合,在加热状态下,碱的加入降低了微生物细胞对高温的抵抗力。碱抑制细胞活性的同时,溶解脂类物质使污泥细胞破裂,释放出胞内物质,同时加快热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破坏微生物及
“土壤免疫力”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概念,用以描述土壤通过调节功能微生物的活动抵抗病原物侵染保持内部稳定性的能力。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王丽琨与研究员李小方在CriticalReviewsinMicrobiology发表概念论文,将土壤面临病原菌侵害和污染物毒害后所表现的恢复
植物所解析高寒草地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刘振刚研究组在生物质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沈其荣团队SBB成果:氨熏蒸联合生物有机肥施用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植物所解析高寒草地土壤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土壤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表征土壤碳分解过
今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今年的全球主题为“土壤污染解决方案”。围绕该主题,在12月10日举行的2018第四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治理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针对我国土壤功能退化、土壤污染解决方案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土壤健康状况堪忧“我国农田土壤环境治理已经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目前我国土壤的
日前,上海发布《2018年设施菜田土壤保育和改良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文如下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2018年设施菜田土壤保育和改良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农委、财政局,市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本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经
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我国土壤严重退化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同时也消耗了世界35%的化肥,中国农业对化肥的依赖已达到不可取代的地步。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首先是土地资源的破坏。长期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加上不合理的
碳营养是土壤肥力的核心,土壤贫瘠化是耕地劣质化和病害频发的根源;土壤修复必须抓住补碳这个主要矛盾。1.碳营养在土壤肥力中的核心作用(1)碳元素是组成有机质的基础元素,也是土壤肥力的核心。土壤三大肥力都与碳营养有密切的关系。碳营养以有机化合小分子形式存在,它同土壤中一些矿物质离子例如钙离
土壤修复改良,这些词语仿佛离我们很远。曾经和很多经销商一样,对于土壤修复改良,我一直敬而远之:概念而已。但是随着近一年的市场走访,我发现,土壤修复改良真的没那么简单,也没那么地遥远。没有健康的土壤,曾经的优势种植产区或将被淘汰河南开封杞县是传统的大蒜种植区,一年一季大蒜,大蒜给当
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世界的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目前,我国人均农业耕地不足1.3亩,相当于美国的1/6、阿根廷的1/9、加拿大的1/14。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土地在减少,而粮食却靠化肥和农药在增产。过去60年间,我国化肥施用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7日-2025年4月3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65MW/100MWh!广东韶关市浈江区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站开工4月25日上午,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粤(韶关)电力有限公司举行。该项目由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国粤(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4月27日,江西新余市在林业碳汇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首个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造林碳汇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公示阶段。该项目是新余市农发集团所属的露林国有林场碳汇造林项目,也是全省首个林场开发获批公示的项目。近年来,新余市紧盯国家“双碳”目标,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
日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控要求的公告(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控要求的公告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我厅印发的《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化工、有色金属冶炼
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度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荐工作通知。通知指出,本年度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荐包括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满足申报条件的单位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标准引领和全面覆盖的原则,采取自评价或委托具备评价能力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评
4月30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对《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共六章47条,包括总则、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以及附则。详情如下:关于征求《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意
4月28日,贵州省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内容如下:省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发改价格〔2025〕267号)为完善我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
4月29日,青海省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泥和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青海省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泥和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升级,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性测试等标准研制。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制定氢
4月28日,中国能建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贞武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杨玉建会谈,双方围绕新能源产业布局、重点项目推进及环保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杨玉建对杨贞武一行到访表示欢迎,对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为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天津
4月29日,春光明媚,江苏能源领域迎来一标志性时刻——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连云港市后云台山隆重开工。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由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等股东方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6.6亿元,规划装机4台30万千瓦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