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节能余热余压政策正文

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016-08-25 09:5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环境和形势

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有益补充,也是我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作为“十二五”时期整体推进循环经济的省份,无论是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还是实践中的教训,都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了示范推广阶段。“十三五”时期,我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上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结构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全省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中高级阶段,资源能源节约压力逐步加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空间逐渐减小,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对能源资源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传统产业部分产能过剩,导致再生资源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再生资源价格下滑,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效益不景气甚至面临生存困难。甘肃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形成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综合经济实力不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循环经济任务依然艰巨,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缓慢。从区域来看,除金昌、白银、嘉峪关等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成效较为明显外,其余地区循环经济相对滞后。从行业来看,工业领域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循环型农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循环型社会和循环型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虽然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钢铁、石化、煤炭、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进程仍然缓慢,大部分工艺水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精深加工率仍然偏低。绿色旅游、绿色设计和绿色物流、通信、零售批发等现代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尚未形成,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发展理念尚未在全社会普及。

(二)政策激励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主导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相关税收等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相当一部分循环经济企业和产品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投融资、财政、税收和价格等不配套,阶梯电价、水价等价格支持政策引导作用不明显。由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发展循环经济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好。虽然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循环经济项目审批、减免税的政策,但现阶段我省的循环经济企业大多数依靠国家补助资金,真正自主实施、自行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不多,能够带动循环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欠缺。

(三)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我省大部分企业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明显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尤其是对尾矿、冶炼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固废中可用成分的分离、高值化利用的技术与装备还不能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较粗放,利用领域较窄,高附加值利用比例较低。

(四)统计评价体系不完善,工作考核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由于部分统计指标数据可获得难度大,相关行业领域没有建立完善的统计调查机制,难以取得数据资料,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考核的硬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问责惩处机制尚未建立。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重点,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按照“继续完善、巩固提升、示范推广、建立循环经济长效机制”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以循环经济引领形成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源头减量污染防御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创新多产业复合型区域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循环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循环发展方式推进我省绿色经济发展,为建成生态文明省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跨越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循环经济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创新推动主导产业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推动传统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延长产品寿命,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循环供应、资源回收和共享平台(服务)经济发展。

(二)坚持协同共享。以示范区建设已经形成的基地、园区、产业链、企业和项目“五大载体”为基础,系统推动各个行业的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发展,发挥各个行业、区域之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协作。以循环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在贫困地区通过循环经济方式带动富民产业,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受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循环经济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坚持高效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避免资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环不经济”。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预防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和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式。强化监管,防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四)坚持特色发展。总结推广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各市州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等状况,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科学确定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区域和行业特色,不断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切实发挥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率先突破,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循环经济查看更多>甘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