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访谈正文

【对话专家】我国面源污染治理到底难在哪?

2016-11-04 09:07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关键词:土壤污染面源污染杨林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个特征就是区域化特征。就是说有的地区像太湖流域,产量比较高,一年收两季。施肥量就比较大。而华北平原是旱地,有的有灌溉,有的没有灌溉,它的施肥量也比较大。还有设施农业,比如蔬菜,它也用了很多肥料,高投入高产出。

正是前面的三个特征,带来治理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此外,特殊的经营方式,也是带来困难的原因。分田到户的经营方式,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就会导致施肥量过大的现象。

▼ 问:您讲面源污染属于应用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与应用有直接关系。那么目前面源污染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杨林章现在研究工作中主要的问题,首先是如何科学地估算面源污染的负荷?目前普遍采用的估算方法有参数法、模型法同位素标记法,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估算的精度也很难说清楚,因此必须找到一个科学的方法,精确的估算面源污染排放的负荷,只有排放量清楚了,我们才能提出科学、准确的治理对策。

其次是现在得到的一般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这些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沟渠、河流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有多少进入河流、湖泊也不清楚,因此也要研究污染物的运移过程,要得到入河、入湖的污染物量。

第三,面源污染的治理已有很多的技术,但这些技术的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如何,推广应用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第四,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政策、法规的脱节。现在是技术研究先行了,但好的技术还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的保障,这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 问:对于我们国家的面源污染,您认为整体的治理研究方向应该在哪?

杨林章:从面源污染的发生、运移过程来说,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必须坚持全过程控制,在污染的每一个过程或节点上均要进行防或控,在空间上要实行全覆盖,也即实行系统控制与区域联防的策略。

▼ 问: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中,您首次提出了4R技术,这套技术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呢?

杨林章:4R指的是:源头减量、过程拦截 、养分回用、 生态修复 。这是我们沿着氮或者磷肥料进入土壤后所发生的一系列过程,当氮磷排放进入环境后我们把它分成了四段,每一段设立一个控制端,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控制系统。就是我们在每一个节点,都有相应的技术。比如从投入的时候我怎么减少用量,怎么把投入量减少,比如太湖地区,每年投入600公斤每公顷的氮,很多还是流失掉了。那我们要研究减多少既不影响产量,又对环境是好的。在运移的过程中,我们怎么进行过程拦截,尽量减少向河流的排放;如何让丢失的养分再回来;如何把进入水体中的氮磷进行削减,进行生态修复。就是这样一个全程控制的理念。相当于我们在跟踪,在这些阶段控制节点上采用相应的措施、技术来控制它。

▼ 问:对于这套技术的使用,有成功的做的比较好的案例吗?

杨林章:这几年有很多地方在做,比如我们在太湖地区做的以4R技术为主导,跟地方政府一起建示范区,对控制氮磷排放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还有就是在大型农场推广这些技术,可以成规模化管理。

▼ 问:在今年8月份看到了您的一篇文章,文章名字《农田种植业污染防治课题将成果谱写在田野上 》,在田野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份实际成绩,您应该很开心?

杨林章:是的。按照4R技术,我们在江苏镇江建立了示范工程, 把2000亩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污染物向环境的排放。

▼ 问:2000亩的成功,代表什么?

杨林章:就是我们真正把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落到了田里,让管理者或者农民能看到这些技术的治理效果相当于一个大的试验场。可以给地方政府、农业经营者提供一个示范工程,其他地方是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

延伸阅读: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守住耕地红线实现占补平衡 国土部称一些地方耕地面源污染加重

原标题:【专访.杨林章】—我国面源污染治理到底难在哪?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面源污染查看更多>杨林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