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工业固废评论正文

以资源化为入口 深耕建筑垃圾处置产业

2017-08-28 10:03来源:中国建材报作者:张红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建筑垃圾处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生产为再生建筑材料非常必要,既能解决垃圾堆放占地大、污染环境的问题,也能解决天然建筑材料匮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各个工程的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

据测算,若我国每年产生的35亿吨建筑垃圾被资源化利用,可节约天然砂石30亿吨,节约取材用土和填埋用地80万亩;可生产免烧墙体和地面材料约1万亿块标砖。

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对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创造经济价值意义重大。在混凝土原材料中,骨料占混凝土总量的75%左右,而骨料的来源主要是开山取石并将其加工成砂石料,或者挖取河道中的砂、卵石及砾石。这样,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也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废弃混凝土的来源广泛,数量惊人。绝大部分废弃混凝土未经任何处理,有的露天堆放,有的填埋于地势低洼之处,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将其运送到郊外掩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运费,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如果将这些废弃混凝土收集加工后再生利用,不但可以节约天然资源,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因达到使用年限或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而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部分代替传统矿料作为新拌混凝土的骨料,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优方案。

废弃混凝土最常用的回收方式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破碎、筛分、分级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作为新拌混凝土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而使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骨料的组合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骨料全部为再生骨料;粗骨料为再生骨料,细骨料为天然砂;粗骨料为天然碎石或卵石,细骨料为再生骨料;再生骨料替代部分粗骨料或细骨料。而这些都需要用先进而精细的设备对建筑垃圾实行转化。

政策为再生经济保驾护航

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十四个部委颁布了《循环经济引领行动》。提出的主要目标是: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循环型生产方式得到全面推行,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废物排放明显减少,循环发展对污染防控的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循环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的共生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实现有效衔接,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水平明显提升。

《循环经济引领行动》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13%。”提出的措施有:1.发布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2.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建设工作。3.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网络,制定建筑垃圾分类标准,加强分类回收和分选。4.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5.继续推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粗细骨料和再生填料,规模化运用于路基填充、路面底基等建设。6.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将建筑垃圾生产的建材产品纳入新型墙材推广目录。7.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列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评价体系。

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点推动冶金渣、化工渣、赤泥、磷石膏、电解锰渣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强钢渣、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落实《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着力推进工业固废中战略性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多种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

建立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推广使用制度,实施原料替代战略,引导生产企业加大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分类发布再生产品、再生原料标准和目录,建立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率先推动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提高再生原料使用比例。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或道路中,支持使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进大宗固体废物替代建材原料,限制同类天然建材原料开采。

在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2016-2020)中也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全产业链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及“建筑垃圾精准与智能化管控技术与应用”的重要课题。

在住建部、工信部发布的《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中,砌体材料应用废弃物利用制定了详细的评分规则。在预拌混凝土中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比例评分规则为:1.不小于30%但小于50%,得60分;2.不小于50%但小于70%,得80分;不小于70%,得100分。

专家们对建筑垃圾再生的愿景是: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即积极扶持,又要搞好监管,管好两头,促实中间,抓好源头申报核准,完善收费制度和标准,出台强制应用措施,打通再生产产品出路,培育市场条件。企业要认识到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困难与复杂性,依靠技术和创新,保证产品质量,用事实说服用户,用自身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取得盈利。其次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建筑垃圾与建设工程的关系,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抓减量和资源化,全过程协同配合,做好土方平衡,搞好现场分类,就地利用,降低资源化成本,加大宣传和示范,形成业界重视,全社会支持的局面,避免走生活垃圾30年后才强制分类的老路。

延伸阅读:

建筑垃圾处置将成为经济新引擎?究竟如何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原标题:以资源化为入口 深耕建筑垃圾处置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建筑垃圾查看更多>再生资源回收查看更多>建筑垃圾处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