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评论正文

江西赣州:推动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实现红土地上的绿色崛起

2017-09-15 08:58来源:新华网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参选案例1

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典型经验做法

2016年以来,赣州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为重要指引,以纵深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要抓手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试点探索,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山水林田湖水保护与修复“赣州样板”

一是建立重大项目库。围绕5大重点领域,本着见效快、出亮点、集中连片的要求,建立了山水林田湖项目库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库,2017-2019年入库项目共计777个,投资规模达793亿元。二是择优确定年度实施项目。为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把项目前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组织开展试点项目申报,并对项目进行“七上七下筛选”和实地查验,通过竞争评审方式择优确定了2017年实施项目28个,邀请第三方专家对年度项目开展预算审核,项目涉及20个县(市、区)及2个单位,总投资84.35亿元。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就绪,部分项目已开工,6月份全市2017年度项目已实现全面开工建设。

参选案例2

赣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模式的主要做法

坚持把“生态+”发展模式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和项目带动。出台《关于积极推进“生态+”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三大重点行动。推动“生态+”产业重大项目68个,占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36%。二是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模式。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十大行动,大力发展脐橙、油茶等农业优势产业,重点推广以“猪—沼—果(稻、渔、菜)”为主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初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榜首。探索形成“五统一分”(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统一抚育、分户经营)“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油茶种植模式,并在全国、全省示范推广,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典范。三是大力推行“生态+工业”模式。全面启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两城两谷一带”建设。传统的有色金属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下降到40%以下,新兴产业在工业占比提高至20%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0家,列江西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四是大力推行“生态+服务业”模式。建设全国首个物流信息线上交易平台“吉集号”。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60亿元。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挂牌运行,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江西唯一的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五是着力推进“生态+”扶贫。探索生态补偿、生态保护、特色产业等三大生态扶贫模式。光伏扶贫已成为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采用“农(林)光”互补等模式推进精准扶贫+现代农业+新能源多元融合发展。全市已建成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413.25兆瓦,受益贫困人口达21.66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0.83%。

参选案例3

红土地上的“绿色生态扶贫”——赣州市生态扶贫建设典型经验介绍

2016年以来,赣州出台《赣州市生态保护扶贫工作方案》,紧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落实项目带动扶贫两大目标任务,抓生态补偿、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等四项重点工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扶贫的新路子。

赣州市结合生态补偿推进精准脱贫,建立补偿资金与扶持贫困群众脱贫挂钩机制,优先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全市加快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与扶贫攻坚有机结合。一是实施生态保护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二是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探索实施农村小水电电站建设扶贫模式,实行国家补助、市场运作、贫困居民参与、社会监督等方式,重点扶持贫困户脱贫解困。

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水平。2016年,在全市优先选择责任心强的贫困户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聘用农村保洁员24016名。

坚持“长短结合,效益优先”的原则,因村因户制宜发展蔬菜、油茶、旅游、光伏等产业。目前,全市通过扶持贫困户直接发展产业、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方式,累计辐射带动12.01万户43.21万贫困人口增收,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61.2%。

参选案例4

织就山水林田湖综合保护网——安远县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经验介绍

安远县良好生态环境下面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钨、稀土为最,安远县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在江西省率先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大队。有效扼制了各类破坏生态环境事件的发生。安远县生态综合执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安远县出台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三禁”:即禁伐,对东江源区范围内的120多万亩天然林、商品林全面禁伐,实行封山育林;禁渔,对东江源头河道和全县小二型以上水库实行禁渔,禁渔区域全面退出水产、畜禽养殖;禁采,对矿产资源、河道沙石实行禁采。“三停”:即停批污染项目,关停污染企业,叫停污染行为,建立“绿色招商”“生态准入”制度,禁止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以探代采等违规行为,尤其是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水源地保护区,全面停止审批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对未按规定处置危险废物、排放污杂物的现象,对环保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的企业,一律停产或关闭。“三转”:即全面实行低产林转产、资源消耗型企业转型、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

原标题:江西省赣州市:推动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 实现红土地上的绿色崛起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生态功能区查看更多>生态屏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