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候变化会议 ”相关结果714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审查专家库管理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2-22

      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的可靠性、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的表决权;(三)审查专家有权根据技术评审的分工和要求,独立发表意见,不受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干预,可要求在会议专...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核与辐射、环境风险与应急、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噪声控制与管理、碳排放评价等相关领域工作、环境健康、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经济与政策、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噪声控制与管理、碳排放评价、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1-12-16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温室气体猛增,生命系统遭受严重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现了大国担当。...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21-11-30

      会议开幕式和上午的主题演讲由我会彭宾副秘书长主持。国际嘉宾包括韩国碳中和委员会尹顺真、giz中国中德气候变化合作领域主任亚历山大·费舍尔、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经济参赞黎琳。...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英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戴丹霓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

      来源:宏春观察2021-11-22

      从国际层面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第26次缔约国会议(即格拉斯哥cop26会议)上,各国最终同意“逐步减少”(phase down)而不是“逐步淘汰”(phase out)没有减排措施的煤电,并逐步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1-11-22

      在这次会议之前,中国连续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级文件,即覆盖全国全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1 n”政策体系。...共识的达成来之不易,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漫长之路上的一个值得纪念的新起点。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11-15

      工作组将在明年上半年召开第一次会议,就双方开展的电力系统、甲烷、森林保护等方面开展实实在在的、采取行动的合作。...解决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团结,通过共同努力解决急迫的气候变化问题,双方都是很有诚意的、有建设性的,都展现了一些灵活性,这才最终达成了联合声明、联合宣言。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11-12

      六、双方回顾两国计划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前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以确保《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三)考虑到上述合作,双方将视情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会议前采取以下行动:1. 双方计划在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制定强化甲烷排放控制的额外措施。2.

      我国碳交易从试点走向全国 碳交易机制系统已逐步建立

      来源:立鼎产业研究网2021-11-11

      而后,在2020年12月16日-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大任务之一。...我国于2007年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国内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文件;随后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目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签署《巴黎协定》并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等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11-11

      六、双方回顾两国计划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前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以确保《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三)考虑到上述合作,双方将视情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会议前采取以下行动:1. 双方计划在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制定强化甲烷排放控制的额外措施。2.

      谈谈“碳达峰、碳中和”的碳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21-11-10

      unfccc第4条及第12条规定,所有缔约方都有义务“用缔约方大会确定的可比方法编制、定期更新、公布并向缔约方会议提供关于《蒙特勒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和各种汇的国家清单”,...unfccc定义的气候变化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强调的是人类活动。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1-02

      市域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两山”转化通道多元化发展,“两高”行业清理整顿取得实效,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明显增强,全民生态自觉全面增强。...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对意见中涉及宁波的有关问题,诚恳接受,积极整改,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党组会议、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来源:发改委网站2021-11-02

      二、深刻理解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内涵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一、充分认识能源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地位和使命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与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相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2021-11-01

      国家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表示,我国碳达峰主要指能源二氧化碳达到峰值,而碳中和则要求所有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2021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进一步确立了“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地位。

      来源:大公报2021-10-31

      本次气候大会的重点议程包括制定全球“碳市场”规则,而彭博社日前披露,由于巴西软化了立场,因此本届气候大会有望达成相关协议,成为最大的会议看点。...综合彭博社、英国广播公司、新华社报道: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1-10-30

      会议由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邢核主持,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樊景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所长胡金南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马翠梅等领导及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来源:太和智库2021-10-29

      此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改委会议、中财委会议均强调“双碳”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要求。...目前,虽然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普遍认为气候变化的主因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全力以赴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水利报访粤海水务党委书记、董事长郑航桅

      来源:粤海水务2021-10-28

      城市群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科学输配工作既是国家水生态体系保护的重要工作,也在气候变化等环境背景下对保障安全供水和优质用水提出更高要求,牵涉水务及水环境全产业链及上下游产业,需各方共同努力。...《中国水利报》10月28日专题报道:全力以赴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驾护航——访粤海水务董事长郑航桅中国水利报记者:粤海水务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请介绍下筹办此次会议的初衷。

      来源:《北京仲裁》2021-10-20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包括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在内的多项工作...这一富有雄心的重大宣示,既是我国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对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的庄重承诺,又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加速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观点|碳中和可能成为第五次工业革命

      来源:气候变化经济学2021-10-18

      由于气候变化甚至会威胁到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因此这些努力可以被看作是面对气候变化的最后努力。...这是自1995年联合国大会,特别是京都会议(1997年)、波恩会议(2001年)、巴厘会议(2007年)和巴黎会议(2015年)以来取得的显著进展,各缔约方(国家)对减排作出了越来越具体的约束性承诺。

      来源:人大重阳网2021-10-1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要防范运动式减碳,为当下减碳的消极现象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要防范类似运动式减碳,推进数字化碳核算是必不可少的路径。...从国际层面上看,各国发展绿色经济符合联合国《巴黎协定》制定的气候目标,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危机和极端天气,密切关系人类文明的存续;从发展目标上看,绿色经济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低污染等特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展工业生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