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报道正文

内蒙古:开展沙漠修复扶贫致富示范项目

2014-08-26 14:0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焦梦关键词:沙漠修复生态修复减少环境损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巴彦乌拉嘎查的牧民潘多云夫妇在自家承包的沙地上种植梭梭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并在3年以上树龄的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每年仅需浇水2~3次,3年后一“窝”即可收获7~8公斤肉苁蓉,每年仅出售肉苁蓉年收入预计能够达到10万元,而由此带来的生态效益更是难以用金钱估量。“在当地,一棵30年树龄的梭梭大约可以固定15平方米的沙土。”项目专家这样解释梭梭林的作用。

潘多云家的沙地在种植梭梭林之前草场退化,一个坑连着一个坑,只长杂草。“以前春天经常起沙尘暴,现在别的地方刮大风眼睛都睁不开,我们在这里种下的梭梭林不会起沙,在这里可以照常工作。”潘多云说。

今年,潘多云夫妇领到了“阿拉善生态修复减贫示范项目”捐赠的梭梭树苗,他们将与周边的牧民一起,将种植面积继续扩大。

2014年,在民政部的支持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的支持,在阿拉善地区开展了“阿拉善生态修复减贫示范项目”。潘多云夫妇就是这一项目的受益者之一。

项目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科普教育、免费传授牧民种植梭梭以及肉苁蓉的接种技术、免费提供种苗等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牧民在荒漠、半荒漠地带种植梭梭,恢复当地的生态植被,并使之成为牧民提高收入和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阿拉善地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大沙漠即将交汇处,是阻断和控制中国荒漠化最重要的“前哨”之一。

阿拉善盟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陶格日勒认为,目前阿拉善地区生态呈现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急需找到一条既能解决农牧民生计、又减少环境损害的生态治沙之路。

“这里年平均降水不足1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过去在‘人定胜天’思想指导下,在不适宜栽种树木的地方盲目种树改造荒漠。因为水源减少、人工管护不及时等原因最终导致大片人工林逐渐枯死。这一深刻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通过退耕还草、人工补种、飞播等方式,恢复当地物种,重启生态循环。”陶格日勒解释道。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可以把开发扶贫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引导牧民改变过去过度放牧的生产方式,实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希望通过在阿拉善开展这一项具体、扎实的行动,为荒漠治理带来持久的变化。”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章少民介绍说。

原标题:修复沙漠扶贫致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沙漠修复查看更多>生态修复查看更多>减少环境损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