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耦合作用是当前全球变化学的前沿领域。自然状态下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普遍受到氮素限制,外源性氮素输入倾向于增加生态系统碳固定,同时改变土壤-大气界面碳氮气体交换、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和稳定性,目前国际上关于“氮促碳汇”效应存在严重分歧,包括碳固定、碳耗竭和碳中性等观点。
针对全球大气氮沉降模拟控制试验站点分散、施氮形态单一、持续时间短等局限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课题组以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和中国草地样带(CGT)4个典型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统一布设多形态(NH4+、NO3-、)、多水平的增氮控制试验,高频监测研究土壤CO2、CH4和N2O交换通量对增氮的响应规律和主控因子,同时利用稳定性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Biolog等技术研究氮素富集条件下SOC积累与损耗的生物化学机制。
研究发现:(1)低剂量施氮抑制了土壤CO2和N2O排放,促进了土壤CH4吸收,而中、高剂量氮输入的效应正好相反;并且铵态氮对土壤碳氮气体通量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较硝态氮更强。
(2)通过测定NSTEC样带7个典型森林土壤异养呼吸和微生物碳源利用活性,发现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主要利用高能量基质,而亚热带森林微生物同等效率地利用土壤基质,从而揭示了土壤CO2通量沿着纬度变化的微生物学机理。
(3)发现低氮增加SOC及各组分储量,新增有机碳主要储存在粗颗粒有机碳组分中;而中氮和高氮倾向于消耗易变的SOC组分,增加耐分解SOC的比例,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甸SOC数量下降和稳定性增加 。
上述研究提出了土壤碳氮温室气体对增氮非线性响应的“三阶段”模式,揭示了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碳截留和损耗的影响机理,界定导致北方森林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功能转变的大气氮沉降临界负荷为20kgN ha-1 yr-1,明确指出在高寒草甸施加铵态氮肥具有更大的生态环境风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1年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这部为长江流域“量身定制”的法律,体现出保护修复母亲河的全局目光,自此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两年来,保护成效如何?2022年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
日前,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详情如下: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机构筛选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和国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氧化亚氮(N2O)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土壤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其排放主要受N2O产生和还原的功能微生物影响。土壤团聚体是由原生颗粒(砂、粉、黏粒)、胶结物质和孔隙组成的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根据粒径大小,土壤团聚体可分为大团聚体(>2mm)、小团聚体(2~0.25mm)、微团聚体(0.25~0.053mm)和粉黏颗粒(<0.053毫米)。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大团聚体孔隙连接度高、通气性好、周转率快、有机质丰富;微团聚体持水能力强、稳定性碳含量高,且受其保护的微生物不易被捕食。
近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中心郑丽萍助理研究员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生态毒理学报》“土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专辑发表了题为《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值制订关键技术研究—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的学术论文。文中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基于保护生态的土壤基准制订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凝练,从两国的制订策略和关键推导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比对了两国的基准值制订技术要点。同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土壤分布特点,给出了我国当前土壤基准研究的科研建议与意见。
入汛以来,全国极端降雨频发,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四川等省市遭遇暴雨侵袭。不久前,河南郑州、新乡等地市遭遇强降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在关注抗灾救援的同时,也在思考:城市应如何对抗“未知性”,提升“韧性”?在近日召开的“生态的风景风景的生态——2021生态保护修复创新实践论坛”上,《城市住宅》杂志采访了美国人类生态研究院院士,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百炼先生。
土壤修复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譬如中国的治沙造林项目,通过植物固水、减少风蚀等,还原土壤的丰沛。由于近些年来全世界的土地生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退化,而这将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加剧等各类问题,所以多种方式的“土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在联合国《巴黎协定》等各项公约的倡导下,各国正在积极行动,有115个国家承诺落实土地恢复工作,可恢复的面积达约一个中国大小。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
世界领先的气候科学家估算,为避免全球气温继续升高1.5摄氏度以上,必须在2050年以前实现每年去除100亿吨的CO2。2021年4月,由ElonMusk与MuskFoundation资助,XPRIZE组织发起了XPRIZECarbonRemoval大赛,奖金总额1亿美元,是有史以来奖金额度最高、最具探索精神的竞赛。这项全球大赛为期4年,旨在通过征集全球创新者开发的解决方案,以实现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提取二氧化碳,并能够持久封存,最终实现负碳目标。
摘要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常采用固化/稳定化、淋洗或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技术,通过改变污染物赋存形态、降低污染物浓度或消除污染物的方式控制环境风险.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修复药剂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关注.
伴随着土壤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土壤污染、退化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限制了土地的生产力,由此土壤调理剂应运而生。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产品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补充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同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数量进行调整,从而改善土壤的障碍因子,使之可再次进行高质高效的农作物生产活动。但土壤调理剂的不合理施用会直接引起土壤退化加剧甚至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长期施用土壤调理剂也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土壤的产能与品质下降,引发农产品安全等相关问题。
五月的华南,初生的夏天,天很蓝,水很清,微风轻拂,细雨润泽,打开了五彩斑斓的大自然调色盘。中国华南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夏季炎热且持续时间较长,高温可达35℃以上。同时,华南地区是我国降水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受季风影响,夏季常有暴雨天气出现,有时还会伴随
5月25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等联合举办的“首届全球企业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峰会”活动上,隆基绿能携手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通威股份、协鑫集团等光伏行业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布《全球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GlobalSolarSustainableAlliance,GSSA)》,旨在促进光伏行业在
5月20日,宁夏环保集团成功中标青铜峡市峡口镇南干沟污水处理厂及尾水人工湿地运营服务项目。此次中标是环保集团强化“厂网河湖”联动治理体系效应,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彰显了公司的品牌优势及运维示范效应,夯实了主营业务发展的基础,对于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
5月22日,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国网乐亭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安爱辉与队友走近大清河盐场鸟类救助站及菩提岛区域,开展线路及设备隐患排查,为保护珍稀鸟类提供可靠电力保障。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菩提岛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
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
编者按:5月20日,2025年世界计量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以“计量顺时代之需,应民生之盼”为主题,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办,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南方电网公司承办。自有电网起,便有了电能计量。在我国,电能计量表发展先后历经了感应式电能表、机电一体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等阶段,电
在众多技术方案中,异质结组件凭借卓越的发电性能与优异的环境适应性,正成为滩涂光伏的优选解法。华晟新能源以99.2MVA交流侧项目开展系统模拟测算,针对TOPCon710W、HJT730W、BC650W三款组件进行对比测算后发现,HJT组件不仅在发电效率上更胜一筹,也具有更可观的系统收益。项目系统配置多重性能领先
近日,天合光能公司总部园区光储充放一体化微电网示范站正式建成投运。该示范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微网控制系统,集成光伏发电、储能调峰、双向充放电等核心模块,构建起光储充放四位一体的清洁能源智慧生态系统,标志着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实现全栈式技术创新。该项目以多能协同为核心,实现清洁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中国在抽水蓄能领域的大规模布局极具示范意义在国际大坝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召开期间,委员会于5月19日举办了媒体见面会。针对全球能源转型、极端气候挑战等焦点议题,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MichelLino)在会上发表见解指出,抽水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强化资金保障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6日,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金昌市贯彻落实“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202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到,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九大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
2月7日,国网河北石家庄正定县供电公司员工邢书辉到塔元庄村,全面检查“光储充用”等供电设备,保障该村绿色低碳发展用电。塔元庄村位于正定滹沱河北岸,拥有“车在林中走,人在花中游,家在河边住”的新农村风光。为了助力塔元庄村绿色低碳发展,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在塔元庄村打造绿色低碳乡村生活、
凤阳县矿产资源丰富,前些年,由于粗放式开采,造成很多山体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极大破坏生态环境,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近几年,该县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良好生态环境。
本篇为生态脆弱区域如何开展生态修复的内容。1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内涵(一)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所谓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接过渡区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环发〔2008〕92号文《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
1.背景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国市政污水处理量预计达到2.69亿m3/日,预计市政污泥年产量(80%含水率)将达到5000万t。市政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病原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若未经妥善处理处置,将对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污泥处置方式主要以以卫生填埋、焚烧、建材利用
到2021年年底,塔元庄村预计可实现多能供应27万平方米、客户侧储能1300千伏安,设置充电桩67个。塔元庄村智慧清洁供电是国家电网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一个缩影。塔元庄村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滹沱河畔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曾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的帮扶点。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塔
创新点(1)厘清了煤炭开采对地下水、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边界和程度,提出了景观与区域生态评价方法。(2)提出了基于生态减损的采排复一体化技术,构建了地面和地下相结合的露天矿立体储水技术体系,掌握了覆岩导水裂隙的发育类型及其导水流动特性,提出了井工开采地下水原位保护方法。(
矿山生态恢复的常用技术1、植被恢复技术第一种是自然生态演替技术。废弃矿山的植物大多已经被破坏,当地整体的生态系统也被损坏,所以对植被进行短期恢复的目的就是避免水土流失,使土壤侵蚀减少,尽快形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土壤。可利用生态演替过程恢复植被,在恢复破坏景观时采用了生态演替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接着分析了矿山修复中可采用的生态修复方式,最后对矿山生态恢复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1引言我国矿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三大压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快速增长使得矿产资源的
摘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展现了我国政府对土地污染防治的坚定决心和意志,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土壤环境监管与监测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和提出了应对措施。土壤是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仅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社会对农业用地的需求正日渐增高,而土壤污染正酝酿着一场严重的环境危机。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重金属以阳离子形式存在,通过静电作用或与配位作用形成化学键保留在土壤中。因此,最终的修复目标不仅是从土壤基质中分离出重金属离子,而且还得将其还原为零价金属态。然而,目前常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LowImpactDevelopment,LID)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开发后能保证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另外也可通过它来采取渗透、储存、调节水量,达到削减径流峰值、延缓峰值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