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人物正文

让每一个环保工程都阳光透明

2014-11-03 18:06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污水处理环境保护法广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广东省早期环保企业的代表之一,中环万代已走过了20个年头。这家由知名企业和资深环保人士联合组建的综合型环保企业,凭借其在污水治理领域独到的技术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在中国的环保界享有很高的赞誉。20年来,他们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黑龙江、宁夏、北京、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及国外均留下他们辛勤耕耘的足迹。先后应用自有专利技术承建了300多项污水处理工程和20多项给水处理工程,累计总污水处理量近300万吨/日,累计给水量超过60万吨/日,其中多项工程被评为国家、省优秀示范工程。

中环万代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广州新洲环保工业园水质净化厂污水处理工程

这样一家实实在在做环保的企业、一家真正依靠技术立足的企业,对于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见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日前与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沛进行了交谈。

刘德沛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在那个大学生少之又少的年代,他理所当然地担当起“国家栋梁”的重任:他在国防科委从事过核材料的研发及生产,期间主持研究的单级床流态化氢氟化工艺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北京重型电机厂作为常务副厂长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大装备的研究和开发;1992年调任机电部中国环境保护公司副总经理,开始从事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1995年辞去公职,2001年组建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丰富的从业经验让刘德沛深谙环保产业的发展之道,也痛感到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痼疾。他介绍到,中国环保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露端倪以来,至今已走过近30年。30年间,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但众多环保企业的发展却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企业规模小、缺乏技术支撑、综合实力薄弱,市场竞争混乱无序、企业实力良莠不齐、不正当竞争手段横行其道……环保产业所呈现出的这些特点,都不是一个成熟产业所应有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刘德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涉污企业对待环保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前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投资回报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环保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它一次性投入大,又缺乏直接经济效益,大有“费力不讨好”之意,这样的行业特点让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大部分中国企业家唯恐避之不及,更不会主动要求上环保设备了。“能不投就不投、能少投就少投,这是很多企业对待环保一致的做法。企业责任人的环境意识淡漠、治理污染的经济投入不足,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的时候价值取向偏向前者,”刘德沛说到,“这种企业的短视行为,最后必将会被加倍报复。很多真正得到永续发展的企业,都是重视环保的企业,环保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驾护航。他们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别人认为没必要做的时候,他们开始做;在别人推三阻四避重就轻的时候,他们积极做。当环保真正成为一个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政府强制行为的时候,这个企业才能立足于长远、立足于未来。”

“企业对环保的态度可以说是环保企业发展的内因,即使企业有了积极治理污染的意愿,他们是否能够应用好的技术,却是由很多外部因素决定的,在这些外部因素中,政府行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刘德沛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体制决定了政府在市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性又决定了这种作用是不完善的,刘德沛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环境保护的实践,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真抓实干,常态化强化环保执法。2014年4月24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我国在环保立法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应该成为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的最大利好。但如果执法不严,不仅不能阻止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将影响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原标题:让每一个环保工程都阳光透明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水处理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法查看更多>广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