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山东德州打造京津生态屏障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

2014-11-06 10:56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杨宜新关键词:监测数据大气污染防治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德州市政府发布通告,在主城区划定130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内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炉窑、炉灶等燃烧设施,现有正在使用的(集中供热、电厂锅炉除外)在2015年12月31日前必须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计划2015年底前淘汰禁燃区内燃煤小锅炉150蒸吨左右,预计每年将减少3万吨燃煤排放。

德州市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核发环保标志58.8万个。严格外地转入机动车管理,经环保部门审核达不到国四排放标准的,交警部

门不予办理落户手续。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全面开展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淘汰黄标车3066辆。

德州市制定下发了《德州市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油气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展开,两家油库已完成基本设施建设。市环保局、交通局联合对全市145家汽车维修企业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规范整治。

2013年,德州市出台了《德州市空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分别制定分预案,明确具体责任单位,并要求在空气质量持续重污染情况下,实施学校停课、工地停工、企业减排、车辆限行等应急保障措施。

积极推动转调步伐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育发展四大新兴战略产业和两大现代服务业

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粗放的发展方式,治本之策也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德州市在做好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转调步伐,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德州市重点做好压、控、转3篇文章:“压”就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行最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限期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控”就是严格控制污染项目,所有新、改、扩建项目,要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不管规模多大,都要拒之门外,一律不得上马,从源头上杜绝产生新的污染源。“转”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德州市把发展十大产业集群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对接京津大院大所,加大技改和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四大新兴战略产业和两大现代服务业,打造德州产业发展的升级版。

稳步推进煤改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工作,推进水煤浆、洗选煤等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德州市从源头上减少燃煤污染的产生,减轻末端治理难度,确保到2015年实现全市一次能源消费的煤炭消耗总量减少10%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环保是城镇化“新型”、“健康”的重要标准。德州市以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城镇环境空间管控为重点,划定城镇生态保护红线,从源头构建生态功能维护和城镇建设协调发展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统筹好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合理确定生产区、生活区和生态区,工业项目必须进入产业园区发展。加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力度,大力推行居民采暖、工业园区生产集中供热,重点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步伐,切实降低市区、县城周边的污染物排放强度。

同时,德州市大力开展水系、道路林网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化,提高防风抑尘和大气污染物净化能力,构筑生态绿色屏障,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到2015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2%、38%以上,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31%以上。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的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践行绿色低碳交通出行,在全社会树立“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

(作者系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原标题:德州打造京津生态屏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监测数据查看更多>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